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在传统意义上,意识形态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后现代语境中,詹姆逊对它做出了独特的解释.本文从詹姆逊的意识形态理论入手,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学对他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影响,分析了其理论中意识形态与历史、乌托邦之间的关系,进而反思了其意识形态理论的难以克服的困境.

  • 标签: 经典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精神分析学 詹姆逊 历史与乌托邦
  • 简介:本文探讨了莎剧《一报还一报》中法律希望对身体与欲望进行规范从而产生的冲突,而这一冲突最终以欲望——确切地说,是男性的欲望作为一种内在的、本质的生物特性因而不可抑制地胜出而告终。这也宣告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冲破政治力量的束缚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然而,在法律与欲望的交锋中,男性的性欲望被构建为自然的、生物的、毋庸置疑的,而女性的身体与欲望却成为了斗争的场所、手段与目的而被物化。随着莎翁作品走上神坛,上述性意识形态也在前意识层面成为毋庸置疑的生物特性及社会现实,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帮助延续着不平等的男女等级社会。只有解构被构建为普世的“人文主义精神”其背后的性别歧视,才能构建非男权的本位知识。

  • 标签: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法律女性主义 意识形态
  • 简介:网络文学经历近二十年的发展变迁,已经形成了当下商业化的成熟模式。而我们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却非常滞后,理论非常匮乏。网络文学是一种怎样的格局?网络文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都有哪些?学院派该如何介入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危机和发展方向又是什么?本文将逐一讨论,以求解答。

  • 标签: 网络文学 经验与想象共同体 二次元亚文化 影视改编
  • 简介:熟悉萧红玉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极其好强的人,连她最好的朋友都没见过她流泪。但是有一次一个日本的爵士乐队表演完毕之后,已经是凌晨三四点,客人也走光了,十来个音乐人一起在台上玩即兴的音乐,她坐在下面看着他们,没缘由地泪流不止。

  • 标签: 音乐人 萧红 现场 乐队 爵士 即兴
  • 简介:<正>音乐与小说原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艺术类别:音乐是将有组织的乐音构成艺术形象,用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而小说则是运用文学语言,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依靠完整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典型的场面环境来展示社会生活,表现矛盾

  • 标签: 小说作家 人物形象 主导意象 性格特征 思想感情 罗曼·罗兰
  • 简介:舞蹈与音乐是人类艺术中最为古老的艺术种类,其二者从古至今都是紧密联系着的艺术形式,在表演活动中”联袂”演绎。尽管随着各类艺术的发展,体系逐渐成熟,分类越来越清晰,但舞蹈与音乐表演二者却始终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舞蹈中音乐始终作为一项重要的因素影响着舞蹈的表演活动。因此,深刻分析舞蹈和音乐的关系能更好地认识到舞蹈中音乐的作用,这无论对舞蹈编导家还是舞蹈表演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也能为舞蹈观赏者提供正确的理论,从而更好地引导观众的观赏活动。

  • 标签: 舞蹈 音乐 节奏 相辅相成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红楼梦》中的审美思想,对《红楼梦》的音乐描写审美展开多方面多角度的探讨:依托戏曲,映射音乐美学内容;依托仪式音乐,体现礼乐文化;依托音乐美学,刻画人物性格;依托人物音乐选择,彰显市井音乐通俗之美。

  • 标签: 《红楼梦》 音乐 审美
  • 简介:范西姆男,壮族,1939年11月出生,广西凭祥市人。著名壮族音乐家。先后进人湖北艺术学院音乐附中、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习,1966年毕业于中围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

  • 标签: 音乐人 中央音乐学院 民歌 民族音乐学家 1939年 艺术学院
  • 简介:作为传统修辞手法,拟称在诗歌中不表现身份与文化意识。不同的是,在拉金的《行军经过》等作品中,说话人具有明显的英格兰文化身份观,并力图通过人称变化、意图控制和提喻、反讽等修辞方式在读者心中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说话人的这种文化意识形态功能源自拉金在《上教堂》中所表达的对民族生存结构的信仰,这种信仰最终指向一种自赏惧外的“电网意识”,成为拉金诗歌的争议之源。

  • 标签: 拉金 拟称 英国性 身份 文化意识形态
  • 简介:阴法鲁先生(1915-2002),山东省肥城县人,著名古典文献学者和音乐舞蹈史专家。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毕业。1942年昆明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首届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 标签: 阴法鲁 文学研究 音乐 西南联合大学 北京大学 1939年
  • 简介:乔治·爱略特在《丹尼尔·德隆达》一书中对犹太形象的塑造与其对“音乐趣味”的讨论密切相关。通过犹太音乐家克莱斯默尔与中产阶级女主角关德琳在“音乐趣味”上的冲突,爱略特一方面再现了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物化倾向,另一方面则凸显了犹太文化的情感力量。在她看来,“情感”所蕴涵的道德力量不仅能与中产阶级商品文化中的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相抗衡,而且能修复物化了的人类本性所产生的冷漠与狭隘。可见,在《丹尼尔·德隆达》一书中,“音乐趣味”不只是一个趣味问题,它折射了爱略特对19世纪中产阶级道德观与价值观的批判与反思,并丰富了英国文化批评传统的内涵。

  • 标签: 《丹尼尔·德隆达》 音乐趣味 犹太文化 情感
  • 简介:因为“虚荣”,走上音乐之路“如果那时,我选择去北大,可能这辈子就不会和音乐结缘了。幸好当时的虚荣心让我进了音乐学院,现在能够为观众奉献美妙的音乐。”

  • 标签: 民族音乐 世界 音乐学院 虚荣心
  • 简介:爵士乐不仅成为托尼·莫里森小说《爵士乐》的一种叙述策略,还构成她独具匠心的行文风格,成为她笔下非裔美国黑人生存境遇的一种隐喻。小说自始至终都回荡着爵士乐的旋律和声音,引导和召唤着读者去重组故事情节,阐释和解读美国非裔黑人百年的历史画卷。本文从文本的音乐性展开,追寻爵士乐的叙述策略,剖析重复、即兴创作、和声和对位技巧等爵士乐音乐元素在小说《爵士乐》的结构、人物、叙述内容和叙述主体等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展现一个摆脱了历史重负、富于爵士乐精神的黑人文化新视野。

  • 标签: 《爵士乐》 音乐性 行文风格 生存隐喻
  • 简介:据加拿大《明报》报道,由加拿大华人社团联会主办的迎世博、庆祝加中建交40周年上海轻音乐团专场音乐会,4月4日晚在列治文河石剧场上演,为在温哥华的同胞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 标签: 专场音乐会 加拿大 上海 华社 《明报》 华人社团
  • 简介: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勃朗宁以文字为生,却将音乐放在高于文字等表意手段的位置。本文从今人的角度回视他的这个偏向,勾勒其中的哲思成分,以期对学界现有的论述做一点补充。

  • 标签: 勃朗宁 音乐 意义
  • 简介:《责任》是罗迪.多伊尔“巴利镇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它以都柏林北部巴利镇上一群年青人组建乐队的经历为叙事内容,生动描绘了乐队的排练和演出过程。通过挖掘小说中音乐元素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考察多伊尔对爱尔兰身份问题的深度思考。他似乎希望摆脱那种只把爱尔兰视为英国“他者”的程式化思维模式,进而更好地从经济全球化带给爱尔兰的影响来进一步审视本民族文化生产与身份建构的关系,以及文化生产者应有的责任问题。

  • 标签: 罗迪·多伊尔 《责任》 音乐 身份 政治
  • 简介:定位为音乐之部的奥地利维也纳,常年游客如云。他们寻古探幽、赏山玩水之余,总免不了想去听一场古典音乐会。据笔者观察,中国人来此,常常心怀景仰,走一回金色大厅,找一下贝多芬故居,看一眼施特劳斯和莫扎特的雕像,其中不乏真正仰慕其音乐文化的乐迷。应该说,

  • 标签: 音乐会 古斯塔夫 马勒 金色大厅 施特劳斯 音乐文化
  • 简介:小说与音乐的结合是现代小说的一个发展方向。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小说的"音乐化"成为革新小说形式、提高小说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媒介。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融合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在小说形式和艺术性方面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扩展了小说在主题、结构和象征方面的内涵,具体表现为文内主题的"音乐化"呈现、作品结构的"音乐化"特征、以及音乐对现实的拟像。石黑一雄小说中的"音乐化"书写另辟蹊径地展现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价值失落和文化困境,为现代小说的"音乐化"进程赋予了独特的文学和文化含义。

  • 标签: 现代小说 “音乐化” 石黑一雄 拟像
  • 简介:亚历山大·勃洛克是俄罗斯20世纪伟大的抒情诗人、剧作家、政论家,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和"白银时代"文学中最光彩夺目的代表.他对象征主义的一大诗学范畴--"音乐精神"的理论阐释和创作体现,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他充满变化的思想历程和别具一格的诗歌风貌.本文从勃洛克如何走近音乐入手,论述其作为"世界乐队"的鉴赏家,在各个创作阶段所捕捉到的不同的"音乐冲击".

  • 标签: 亚历山大·勃洛克 俄罗斯 诗歌创作 音乐艺术 文学评论 鉴赏能力
  • 简介:12月17日,爱马仕‘SalondeMusique’《舞韵琴音》演出第三次来到中国,在上海商城剧院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艺术家们在爱马仕精神的感召下为它度身定做了一场独一无二的艺术盛宴,展现了跨越国界与时空的独特魅力。

  • 标签: 舞蹈演出 上海 琴音 音乐 专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