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名篇,历来研究者对它有着超乎寻常的解读热情,魅力非凡。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故事内涵仍未阐释到位,尚可再论。蒲松龄在小说中两次用到"黠"字:一处是婴宁用以形容丫鬟小荣"是亦狐,最黠";另一处是作者用以点评婴宁"其黠孰甚焉",足见此字甚得蒲氏之心。以本文之见,最黠者并非小荣、婴宁等美狐,而是作家本人!蒲松龄小说创作上的灵心慧性,在《婴宁》篇中施展得酣畅淋漓。

  • 标签: 《婴宁》 《聊斋志异》 小说创作 经典名篇 研究成果 蒲松龄
  • 简介:本文探索法籍耶稣会士马若瑟(JosephHenry-MariedePrémare,1666—1736)对中国古代经典中“圣人”一词的翻译与诠释。该词是17至18世纪索派耶稣会士著作里,如“圣治”、“三一”等几个关键词之一。在马若瑟对于“圣人”一词的诠释里,我发现了一个有关中文“十”字相当独特的索诠释,以此为基,马若瑟的三一论述从一种形而上的、抽象的教义讨论,转向一种道德实践的孝道理解;将圣人解释为大孝之人,将十之子转化为十字架之子。他从汉字研究探索中国古经的义理,并以象数的学理重新解释中国上古的“圣人”就是天主教里那位降生的天主。

  • 标签: 耶稣会 马若瑟 圣人 十字索隐 河图 降生天主
  • 简介:俄国形式派的关键性批评概念“陌生化”和《文心雕龙》中的“”和“奇”,在涉及创作论、文学史观、文学自身形式演化等方面有颇多共通之处。从创作论角度出发,两者都强调文学语言形式的扭曲变形以达到或“阻滞”、“延缓”,或“曲意幽”的审美效果,同时反对文学创作的习套化,并从文学体裁、技巧手法等形式因素的历史成因中去整体把握文学发展史的演进轨迹。其间所呈现出的一些差异,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诗学背景上的原因。

  • 标签: 《文心雕龙》 创作论 文学发展史 文学史观 诗学 形式
  • 简介:走国际化之路,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从而实现企业成长、获得更为高额的利润,是中国企业市场性质的自然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国际化是中国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必经途径。

  • 标签: 企业国际化 中国 跨文化管理 经济全球化 竞争力 资源整合
  • 简介:本文通过臧僖伯和石碏两个人窥探先秦鲁公时期忠臣的精神气质。《左传》中记载了鲁公在位十一年的历史,透过记载,似乎能跨越千年感受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分析出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 标签: 臧僖伯 石碏 直言进谏 大义灭亲
  • 简介:李商隐的《有感二首》,以五言排律写成,专为甘露事变而发。虽措辞隐约,却褒贬精严,论如史断,故始终为人称道,如清朱彝尊云:“少陵诗史又何加焉?”稍后的《重有感》,以七律写成,辞意更见显豁,却反而招致“难解”的非议,如明顾磷云:“此篇所言何事?次联粗浅,

  • 标签: 《有感二首》 《重有感》 李商隐 训诂 品读 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