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小说《欢乐颂》以“都市五美”的现实遭际为话题,展开一幅触痛当下城市女性青年生存痛点的时代画卷。“都市五美”的生存境况折射着现代人的复杂人性、生存众相。其价值就在于打破某些虚构文学回避现实的乌托邦玄想;但与此同时,《欢乐颂》精神视野与文化格局的世俗与狭小,使之未能充分展示出女性独立自由的现代精神气象,因而也未能让小说人物在现实大地上真正站立起来。

  • 标签: 《欢乐颂》 “都市五美” 生存众相 价值审视
  • 简介:尽管有人会说,在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应该是诗人,他/她对生活或多或少有种诗意的态度与追求,某个时刻在心中也会有对事物的诗性感触与理解;但我想我们谈论的严肃的诗作必将是落到文字层面上的字句组合,它是工具、载体也好,还是说它本身就是某种诗意的存在也罢,事实是我们谈论诗时总是绕不过语言这个层面,或者说它所对应的就是“怎么写”这个问题。我将“语言”视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应该具有的最根本的能力.

  • 标签: “语言” 收集 写作者 诗人 诗意 谈论
  • 简介:“书写”是詹姆逊提出的后现代文化特性之一,是与各个时代的历史、经济和科技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叙事形式。詹姆逊以符号学,即意符与指符的关系为衡量标准,兼顾社会发展的背景,尤其是科学技术对文化事业的深远影响,由现实主义的线性书写入手,分析了从现代主义有目的的蒙太奇拼贴到后现代主义无目的的大杂烩这一精神分裂式书写产生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詹姆逊还密切地洞察到自己所处时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将自己的书写逻辑由印刷的平面空间延伸至互联网世界的虚拟空间。虽然社会的进步远胜于理论构建的速度,但詹姆逊的书写理论仍然为当今新媒体叙事研究带来了灵感和启示。

  • 标签: 詹姆逊 书写 精神分裂 矩阵
  • 简介: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和文学价值,在阅读和鉴赏过程中可以从中感受到社会形势对当时文学作品的影响,同时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也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戏仿"手法是后现代美国文学田园语言中的重要特点之一,滑稽嘲讽的语言形式让文本更加灵活多样,同时也将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轻松地传达出来。

  • 标签: 美国后现代文学 田园语言 戏仿
  • 简介:主体的时间性是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式主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批评界鲜少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拉康早期论述时间问题的代表作《逻辑时间与预期确定性的判定:一种新的诡辩》,一方面说明主体的时间性的内涵和特点以及逻辑时间对群体中的主体生成所发生的建构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史实阐明主体的系统性误认与群体逻辑之间的必然关联,进而彰显拉康对社会现实的忧思与批判。

  • 标签: 逻辑时间 “我”之生成 群体逻辑 系统性误认
  • 简介:埃及女作家纳娃勒·赛阿达维著作颇丰、影响深远,在当代阿拉伯世界颇具争议。由于她在性、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异见,一直在阿拉伯本土受到打压,不仅“文学家”的身份得不到承认,甚至连“女性”的身份都遭到质疑。本论文认为,赛阿达维的写作生涯是她反思和探索母语阿拉伯语的过程,她从语法、语言习惯和言外之意等多方面着手,尝试指出和弱化阿拉伯语承载的父权文化色彩和阳性中心主义价值观,驯服这陌生的“母语”,也呼吁女作家和她们的读者通过对语言本身的思考,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和世界。

  • 标签: 纳娃勒·赛阿达维 女性写作 阿拉伯语 父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