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莲香》为《聊斋志异》中婚恋故事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莲香的美好通达、李氏的妩媚多情以及桑生的有情有义是作品之所以成为完美婚恋故事的原因所在。该故事通过以色欲为基础的三角恋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一夫二妇婚姻模式的颂扬,同时也反映了其对爱情、婚姻的独特认识。

  • 标签: 《莲香》 色欲 一夫二妇 婚恋理想
  • 简介:唐代自居易《朱陈村诗》歌咏了徐州丰县朱陈村的淳朴民风,此后,又有画作《朱陈婚嫁图》的渲染,朱陈村在宋代被作为一种世外桃源的现实翻版,成为宋人理想的村庄范式和婚姻范式。通过对宋诗中关于歌咏朱陈的诗歌研究,读者可以发现这一理想的婚嫁模式包含着宋人重视世代通婚、中表亲、重友情,反对纳妾、反对财婚等婚姻观念。

  • 标签: 朱陈婚嫁 婚嫁模式
  • 简介:《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用了三十多年心血创作的一部寄托理想、讽喻现实的小说。全书否定了旧的男女等级制度,提出保护女性权益的条例,对妇女的社会角色及交际范围进行了探索性拓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理想的妇女观。这些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镜花缘》 妇女观 理想
  • 简介:汤显祖在自己的文章和戏剧作品中,表达了对“清吏”和“浊吏”的理解,赞美了良吏的利民的惠政,描述了自己对河清海晏的治世的想象。汤显祖也常常体验着出处两难的精神焦虑。他试图为自己寻找一个可以摆脱现实痛苦的出路。然而,他并没有成为那种担风袖月、逍遥而游的人。他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对现实人生的眷恋和热情。

  • 标签: 情结 政治理想 精神解脱
  • 简介:在采访曹卫东之前,记者参观了以百马集团为主体投资的这座坐落于建国中路1号的壹号美术馆,近三千平方米的展馆.分一、二两层。在一楼设立了一个艺术会馆、一个小型展馆、及艺术书店,在二楼设立了常设展区和精品展馆、配置着与西方国家美术馆远程多媒体实时互动的数字系统的VIP厅及办公区域。

  • 标签: 艺术理想 城市中心 数字系统 实时互动 西方国家 美术馆
  • 简介:张梅在自己的创作中以反讽叙述揭示出理想主义的荒诞处境,其中多种声音同时奏响,多层意义同时交织。无根的现代都市人产生了追寻故园和精神根基的冲动,作家抱着一种浪漫主义情怀致力于文化寻根。

  • 标签: 理想主义 反讽叙述 浪漫主义 广州 岭南文化
  • 简介:柏拉图的诗学观念比人们通常从《理想国》中了解的驱逐诗人的“诗学暴政”要复杂得多。联系柏拉图建构形而上学意义体系的历史使命与其哲学思维个性,柏拉图需要通过《伊安》篇中所发挥的灵感说,在对于诗性意义进行系统利用的基础上,压抑一种对于语言的(转喻-寓言)自觉与理解方向。后者对于形而上学意义体系具有极大的危险性。灵感说彰显了柏拉图对于诗性意义进行控制、导引的模型,以及对于形而上学意义体系的元哲学论证。这里的分析属于对于形而上学的意义体系进行的意识形态批判。

  • 标签: 《伊安》篇 形而上学 诗学 诗性意义 意义模型
  • 简介:张炜的文字是高贵的。以“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高原”作为这个专栏的收束,皆因我对张炜文字的热爱。不同人对文学之理解,难免山高水远。面对同一作品,有人眼里韶华胜极,有人满怀心绪飘零,所谓冷暖自知。张炜之文学信仰,契合我少年时代的文学的梦想。因幼年病弱,世界于我,多少有些远意,

  • 标签: 理想主义者 张炜 高原 精神 少年时代 文学
  • 简介:《普通人》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菲利普·罗斯2006年推出的最新力作,罗斯一反此前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关注,体现出明显的“内倾”特征,即着力捕捉一位七旬老者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人生的反思。主人公终其一生,一直渴望实现理想自我。本文拟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中有关自我的描述出发解读这部作品。

  • 标签: 菲利普·罗斯 《普通人》 理想自我 “内倾”特征 小说
  • 简介:鲁迅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寄寓着深厚的创作寓意,酷似本真的童年生活背后折射出对理想教育方式的诗意探索。这样的诗意探索借助精致的结构形式来呈现,散发出独特的写作方式所生成的艺术美感,凸显出丰富多变的语言风格。

  • 标签: 结构形式 教育方式 诗意探索
  • 简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人性生成图——神化的人性、人化的人性和至美的人性。至美的人性才是沈从文所祈求的理想人性样式,他的短篇小说《丈夫》就为我们展现了这种"神人以和"的至美人性,并且探讨了这种人性的两条回归路径。它体现了沈从文对理想人性的构想,在深层次上潜在地指向了至美人性境界的理想社会模式的建构。

  • 标签: 沈从文 《丈夫》 至美人性 理想社会
  • 简介:迄今为止,悬疑片中常见的女性形象有三种:穿着死板西装的女上司(如:《邦德》系列中朱迪·丹奇女爵士扮演的M、《谍影重重》中琼·艾伦扮演的CIA主管)、超级女间谍(如:《双面女间谍》中珍妮弗·加纳扮演的女间谍)、老处女侦探(如:《头号嫌疑犯》、《马普尔小姐》中的侦探)。瓦妮莎·迈克尔·门罗与以上三种女性迥然不同,她干练、勇猛、高效,智慧与美貌并存。

  • 标签: 女性形象 史蒂文斯 理想化 泰勒 作者 非洲
  • 简介:<正>海因利希·伯尔是西德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在他那些成就卓然的出版物中,最引读者争相阅读的就数《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这部中篇小说了。这是伯尔于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一部作品,成书于1974年,8月初版印行10万册,是年底销售了20万册,单单塔胜布赫出版社一次出版达100万册,成为伯尔作品中发行量最大的一部。先后被译成18种外文出版。它在国内外的影响,由此亦可略见一斑。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卡塔琳娜·勃罗姆是一个年轻的家庭助理员。她每天东奔西忙,

  • 标签: 中篇小说 代表作家 作品 审美理想 国内外 家庭
  • 简介:闻一多受美国意象派的启发和影响,萌生了欲领袖国内诗坛的意识与理想,并通过多种诗学活动来努力追求与实践这一理想,如创办杂志以实行文学使命、组织诗会以形成诗歌流派、创立新说以引领文学潮流,一度时期成为公认的诗坛领袖。

  • 标签: 闻一多 诗学活动 美国意象派 影响 领袖
  • 简介:当小女孩艾丽丝翻到安徒生的《小美人鱼》最后一页,看到小美人鱼化为海上泡沫消失在清晨阳光中时,她扔下了书,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绕着屋外一圈又一圈暴走,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改写结局——让王子和美人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人鱼再也不会回到半人半鱼的状态。”当时她就知道自己将来一定会写作,

  • 标签: 日常生活 诺贝尔文学奖 女作家 加拿大 小说 理想
  • 简介: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日本“私小说”文学题材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坛享有“大正文学的象征”之称。芥川创作的“戏作三昧”与“地狱变”,在其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充分反映了芥川的艺术观。本文在对“戏作三昧”和“地狱变”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两部作品中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的隔阂、创作题材与生活压力的矛盾、文学创作与文学管制的博弈、艺术自律与功利主义的冲突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芥川龙之介通过“戏作三昧?和“地狱变”,反映了其既推崇艺术至上主义,又不得不直面现实生活的矛盾的艺术创作观。

  • 标签: 芥川龙之介 “戏作三昧” “地狱变” 艺术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