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老爷!我本是德国人,在贵国呆的时间还太短,所以还讲不了波斯童话,或者关于国王和大臣的有趣故事。因此,您得允许我讲点我的祖国的故事,没准它能给您带来些许乐趣。可惜我们的故事不会总像您这里的那么高贵。也就是说,它们讲的不是苏丹或我们的国王,也不是高官显贵,这些人在我们那里被称作司法部长、财政部长或枢密官员之类的,除了谈论士兵外,这些故事通常都平淡无奇,发生在平民之间。

  • 标签: 猴子 司法部长 财政部长 故事 德国人 国王
  • 简介:时间:2006年4月2日-5月3日(9:00-16:00)地点:上海美术馆由上海美术馆和古根海姆基金会联合推出的乔治·阿玛尼回顾于4月2日拉开帷幕。展览中有400余件服装,原作草图和视听展示,为观众了解过去30年中乔治·阿玛尼的设计对当代文化带来的文化与社会的冲击,突出介绍了他在电影方面做出的开拓性投入。

  • 标签: 乔治·阿玛尼回顾展
  • 简介:西方的诗端始于目盲的荷马,而中国的诗则以“关关”的鸟鸣起首——若追根溯源,似乎东西方的诗皆与“听”密不可分。伟大的荷马首先是一个瞽目先生,侧耳倾听,想象海伦之美、木马屠城,而华夏民族的兴观群怨都开始于雎鸠声声入耳的鸣啼。对于海伦的倾城美艳,这位盲叟调用了他一贯精准的听觉,而非借助一长串如何“闭月羞花”的视觉描述——海伦登临城墙,特洛伊众长老情不自禁,如干燥夏日之鸣蝉发声聒噪。

  • 标签: 华兹华斯 朱玉 “关关” 兴观群怨 华夏民族 闭月羞花
  • 简介:2006年10月11日上午,轻风拂面,阳光浅浅,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第二届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隆重登场。TopMarques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奢侈品展览,以展出全球最顶级品牌闻名于世。本次展览亦汇集诸多全球顶级品牌,件件展品身价昂贵,可圈可点。

  • 标签: 私人物品 国际会议中心 TOP 奢侈品 上海 展览
  • 简介: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会之一,威尼斯双年展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年展。到目前为止,威尼斯双年展已举办了53届,而第54届即将于6月4日至11月27日举行。据悉,本届威尼斯双年展董事会任命瑞士苏黎世艺术馆馆长比奇·库莱格(BiceCuriger)为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视觉艺术部分的总策人。本次展览的主题确定为"光照(illumination)"与"国家(nations)"。

  • 标签: 威尼斯双年展 当代艺术 视觉艺术 艺术馆 苏黎世 董事会
  • 简介:从7月开始,著名艺术家田太权将带着他的观念摄影新作《7010》在上海做首。田太权对这套系列作品的阐释是:以图片方式.表达“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并长期关注人类的终极问题,呈现的是人类消失或者地球毁灭后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后人类文明的遗迹。

  • 标签: 上海 人类文明 观念摄影 终极问题 艺术家
  • 简介:持续六天的“新中国六十年阅兵图片”11月1日在香港圆满落幕。展览期间有逾60万港人踊跃参观展览。很多香港市民表示,图片为人们留下珍贵的回忆,也让年轻一代看到国家的巨变:展览令人感动,更令自己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 标签: 新中国 香港 图片 阅兵 展览 中国人
  • 简介:鲁迅的《伤逝》堪称“最伟大的抒情诗”,把它置于中西悼亡诗之中进行比较解读,不难发现它与整个悼亡诗文类的动机及其传统的契合和差异关系。《伤逝》既是传统影响下的产物,又是个人超越意识的结晶。它既保留了中国悼亡诗惯有的感性力量,又浸染上西方悼亡诗擅长的思辨色彩。它是“诗”与“思”的混合物。

  • 标签: 中西悼亡诗 《伤逝》 动机
  • 简介:本文旨在重新评价英国著名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指出他并非俨然为文化精英主义者,而是具有精英情怀的"有机知识分子"。阿诺德不仅通过其诗歌创作繁荣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文学,借助"人生批评"理论奠定了现代英国文学批评的基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始终积极发挥文化组织者的作用,致力于以社会文化批评改造由心胸狭隘、不具亲和力、不具吸引力的中产阶级所代表的维多利亚英国社会。

  • 标签: 诗歌 批评 文化 有机知识分子
  • 简介:苏联文学遗产中究竟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探讨?苏联解体后俄国文学发展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关注?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重新审视自现代文体形成以来的俄国文学历史?今天我国高校中应该如何计授俄国文学?如何更有效地引导中国读者阅读俄国文学?诸如此类问题,是深受俄国文化影响的中国知识界、特别是学术界无可回避的。正是为了澄清这些当下备受关注的学术和学科建设问题,

  • 标签: 俄国文学 苏联文学 全球化语境 审视 文体 学术界
  • 简介:传统小说中的图文关系是松散而和谐的,删掉插图对阅读文本不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图一般都为文服务,它们的意义所指也是明确的;而后现代小说的图文关系则是紧密而对抗的,删掉插图,文本就无法正常阅读,图不是文的傀儡,而要凸显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图像与文字所指意义的关系常常是解构性的和不明确的。这种由《项狄传》开创的“语像写作”手法,在后现代小说中仍以文字叙事为主导,但图像在小说发展中逐渐展现出与文字相同的地位,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噱头。图像突破了媒介差异直接参与到叙事流中,以“图像修辞”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媒介融合的叙事风景,对读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印证了现代社会表达的“语言危机”,也预示着文字叙事在纸媒上所能达到的极限。

  • 标签: 后现代小说 媒介 插图 图像修辞 语像写作
  • 简介:文学经典是传承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媒介,蕴含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成就。经典的文本历经人类历史的考验而不断被阅读,是人类关于自身生命的认知的考量。但当下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妨碍了大学生的经典阅读,我们认为只有以人文社科课程为重心、以阅读经典文本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大学生重新回到经典阅读,这也是当下我们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最重要的路径。更多还原

  • 标签: 经典阅读 通识教育 引导路径
  • 简介:本文尝试将豪夫的作品置于19世纪初期进化论发展、现代民族主义兴起的语境中,着重探讨的问题是:通过对空间问题的文学演示,特别是异托邦与秩序的关系的表现,文本如何展现人对待动物的态度与人类学话语和教育理念的关系。

  • 标签: 空间 异托邦 规训 教育 动物 豪夫
  • 简介:第五届“大唐西市海外回流文物”于9月27日在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的大唐西市国际展览馆开展。来自美国、法国、瑞典、阿富汗等地区50余家知名收藏机构,共展出珍贵文物艺术品万余件,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杂项等六大类。上至新石器时代的祭祀用具,下至明清文人雅士的文房清玩,其中不乏欧美和西亚的金银器和珠宝。精彩绝伦的文物生动地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投射了中华文化在艺术创造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北京翰一堂的清代官窑瓷器,都是以成对的器形展出。

  • 标签: 文物展 回流 海外 西安 官窑瓷器
  • 简介:多元文化时代使边缘文化领域对身份的敏感性合法化。本论文研究当代非裔美国作家莫里森小说中身份意识与人物和地名的命名方式的关系,指出用典、反讽和启示等莫里森用以命名的重要手段显示了强烈的非裔美国文化政治诉求,表现了非裔美国人对身份的渴望与对种族歧视的抗争。

  • 标签: 托妮·莫里森 命名 非裔美国文学 修辞 小说
  • 简介:新闻话语,已经成为社会和文化领域的主流声音。新闻报道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既有各种公众话语的共性,也有其不同于其他类型话语的独异特点。新闻中主导的叙述模式、媒体制造的神话等等,这些都是新闻话语生产、传播和接受过程亟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 标签: 新闻 叙事话语 社会现实 梵·迪克
  • 简介:性别含混是中人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尤特夏/艾迪/伊迪斯在性别上的含混与矛盾其实是后殖民语境下个体身份不确定性的一个隐喻.小说中,个体处于游离状态,在男性与女性之间、中心与边缘之间、个体与社会之间表现出难以安顿的复杂处境,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的是精神家园的缺失和个体身份的焦虑.

  • 标签: 隐喻 性别含混 帕特里克·怀特 《特莱庞的爱情》 小说 文学评论
  • 简介:《王后的花园》是英国文艺家兼社会批评家约翰·罗斯金脍炙人口的演讲词。因其对女性形象的强烈关注,文章通常被认为是维多利亚时期探讨“性别问题”的代表作品。但事实上,女性形象的高度“形式化”十分值得注意;《王后与花园》和罗斯金其他作品(如《近代画家》)中一脉相承的对美感的关注,以及作者本人的说明,都提示着从性别之外的角度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新的视角下,“王后”与“花园”成为19世纪英国工业时代大背景下一个有关审美情感之重要性的绝佳隐喻。

  • 标签: 《王后的花园》 约翰·罗斯金 女性 花园 审美
  • 简介:“饮食障碍”是神经症的一种,分为“厌食症”与“暴食症”。厌食症出现于19世纪,却在20世纪北美女权主义运动兴起之时才受到关注;暴食症则被视为“厌食症的丑陋姐妹”,直到80年代之后才获得学界关注。厌食症与必须经过社会符号洗礼才具有隐喻价值的生理疾病不同,它诞生于个体与社会的罅隙之中,本身就是性别权力谱系的赘生物。随着女权主义的深入发展,厌食症逐渐转化为一种女性话语策略,而相应出现的暴食症则逐渐成为抵抗“厌食政治”的“抵抗话语”。本文借助阿特伍德的《可以吃的女人》与《神谕女士》,试图阐明的正是这一话语策略。

  • 标签: 饮食障碍 抵抗话语 隐喻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性别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