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在这里选译了麦克拉伦的一篇评论文章,想使读者对澳大利亚的文学传统和怀特的创作得到较为明确的了解。评论指出怀特的小说虽然是对澳大刊文学传统的突破,但又是建立在这个传统之上的,如果对怀特的成就缺乏明确的认识,乃至盲从效法,将会破坏澳大利文学的发展。作者的这一论点是否完全正确,暂且不论,但经过他深入分析,敷陈其理,还是令人深思的。作者认为要正确看待一个作家的成就与整个民族文学的关系,这个意见值得我们参考。

  • 标签: 文学传统 怀特 民族文学 澳大利亚 正确看待 作品
  • 简介:尹振球同志的论文《<浮士德>的善恶冲突)刊载在《国外文学》1992年第1期上。刘建军同志撰文对尹文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提出质疑。現将该文予以发表,以期引起讨论。我们认为任何一部经典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和美学内涵,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人们重读这些作品都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为此,我们特开辟“经典重读”这一栏目,为读者从新的视角,采用新的批评方法对外国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重新解读提供一席之地,望广大读者积极参与。

  • 标签: 浮士德 善恶冲突 矛盾性 靡非斯特 美学内涵 作品
  • 简介:格拉斯《母老鼠》问世伊始即遭德国文坛挞伐.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创作特点出发,此书受责原因.涉及问题有作品复杂的互文性,启蒙辩证法和政论,体裁的交错与叙事方式的混杂,对自然时序的解构和语言的游戏性等.

  • 标签: 格拉斯 后现代主义文学 文坛 互文性 叙事方式 启蒙辩证法
  • 简介:艾丽斯·默多克是当代英国具有非凡才智的女作家、哲学家。她的小说以其深邃的哲理、生动的故事情节、兼容并蓄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当今世界文坛,为我们展现了更加开放的、多维的艺术世界和现代西方社会的人生百态。本文试图从默多克的小说创作理念入手来评介她的小说叙事话语、美学主张,以及她小说的非女性主义写作特征,并以她的第一部小说《在网下》为例来阐释小说中的男性叙述角度,从而揭示默多克作为一个艺术家和哲学家,对“无我”境界的不懈追求,对人的存在问题、对生活和艺术本质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 标签: 默多克 无我 男性叙述角度 角色 《在网下》
  • 简介:新新闻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学体裁.它在报道真人真事时,融入了小说的写作技巧.它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传统新闻报道所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提出挑战.它的出现与六十年代美国文化息息相关.这一时期进行的越南战争为新新闻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在越战题材的小说中采用新新闻主义手法使作家们得以更深刻地反映一场不同于传统小说描绘的战争,更准确地把握越南战争的本质.

  • 标签: 传统小说 新文学 作家 人物 新新闻主义 描绘
  • 简介:<正>在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的烽火中成长的青年作家,都怀着感激的心情谈到过高尔基对他们的精心培育和对他们创作的重大影响。列昂诺夫(1899年生)说:“所有我们这一代文学家都是从高尔基身边起飞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所有的人都属于高尔基的风格学派”。在整个二十年代,高尔基大部分时间都侨居外国。但是他却千方百计同苏联的文学发展保持血肉联系。他订阅大量的苏联文学杂志,同广大作者和读者保持密切的通讯联系,非常仔细地阅读青年作者寄来的作品或手稿。真心实意地向他们叙述自己的

  • 标签: 高尔基 二十年代 作家 文艺思想 新文学 文学发展
  • 简介: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四有云:吾乡查尧卿上舍蟋蟀词云:"西风长误汝,凉叶院,一声声。况孤馆今年,零烟碎雨,断角淋铃。万里兰成归思,最难堪、酒醒是三更。切切空庭私语,一番幽梦初凉。谁知灞

  • 标签: 浙派 海宁 词话 查慎行 二十年 浙西词派
  • 简介:一从艺术上说,我不很喜欢卡夫卡的叙述风格,可从精神上讲,卡夫卡却对我极为重要.当然,卡夫卡对许多现代作家,尤其是对大多数自觉为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作家,都非常重要.不过,我想他对不同作家有不同的重要之处.

  • 标签: 哥白尼 本体体验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情感体验 《城堡》
  • 简介:《名作欣赏》二ОО二年第一期刊登的《谈戴望舒的成名作》一文为我们重读《雨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文章挑战了前苏联专家的论断,细心查考戴望舒写诗年代的大事、戴望舒当时的心境及戴望舒少年时代的住处,得出了论断:“如果一定要说《雨巷》对于一九二七年的大革命有所反映的话,

  • 标签: 戴望舒 《雨巷》 重读 写诗 时代 文章
  • 简介:井上靖李德纯短篇小说是作家才华的角逐,也是作家思想才能和艺术才华的直接较量,需要作家在容量有限的篇幅中,发挥极高的提炼能力和创作才华。述犹不及,任何偏颇和失当都会损伤作品,因此,对人物塑造和生活哲理的揭示上,不能单靠事件发展的完整过程和矛盾冲突的层...

  • 标签: 井上靖 大众文学 纯文学 艺术风格 “中间小说” 历史小说
  • 简介:<正>1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作家观看大师的画,艺术家阅览宏篇巨著,都同样有益。2光有才能不够,必须兼有鉴赏力。在几乎所有佛兰德斯画派的画里我都看出才能,鉴赏力呢,沒有找到。3才能模倣自然;鉴赏力教人选择;可是比之矫饰,我较喜欢村野;我愿意拿十幅瓦杜的画换取一幅德尼哀的。我喜欢维吉尔胜过封代尼尔,而我更爱德奥克利特过于他们两个,德奥克利特沒有维吉尔的优雅,他却真实得多,又远胜封代尼尔

  • 标签: 艺术家 佛兰德斯画派 作品 素描 绘画 伦勃朗
  • 简介:阮忠著20万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定价:5.60元。共分5章,即:庄子篇、格调篇、章法篇、人物篇、言意篇,构成完整而系统的内容。作者有意识地在庄子研究领域另辟蹊径,使该书从创作的角度切入,在庄子散文的创作生成、散文的篇章结构形式和造句用字之法、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意蕴、寓言的言与意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创作论 庄子研究 言意 人物形象 篇章结构 人物篇
  • 简介:<正>《诗学》第一次被全面介绍到中国是1925年,《小说月报》上刊发了傅东华的中译本。七十多年来虽然有不少的美学史都在介绍《诗学》,但是具体针对《诗学》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这表明,我们与《诗学》的对话还没有更全面、更深入地展开。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诗学》 悲剧主角 理解问题 悲剧艺术 悲剧情节
  • 简介:许总著,50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文史哲大系"第83种)。定价:新台币580元。本书是迄今第一部对唐诗体派加以系统研究的专著,既在宏观上建构了唐诗体派理论,又在微观上对各种类型的体派进行具体辨析,在唐

  • 标签: 唐诗 诗体 系统研究 文史哲 定价 建构
  • 简介:<正>中国有许多关于超自然生物的故事和传说。这些超自然生物具有动物的外形,化作美女诱惑人间的年轻人。其中最多的是狐,有时是鼬或獾,总之是一些与亡灵和阴曹地府之神有关的动物。然而,它们也可能是一些水生动物,诸如出没于中国的江河湖沼的鱼、龟或水蛇等。在所有水精化作美女迷人的故事中,有一则故事在中国和远东流传得最广,此即《白蛇传》。

  • 标签: 白蛇传 民间故事 冯梦龙 爱情 警世通言 妻子
  • 简介:在商业主义、拜金主义和自私精神张狂的时代,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判别界限不仅不分明了。而且还有颠倒的趋向。阅读王鼎钧的作品《故事里套着故事》(刊《名作欣赏》2002年第二期,下文简称《故事》)和王延平先生的文章《不自量力的善行,逼出别人的恶来》(刊《名作欣赏》2002年第3期),

  • 标签: 《名作欣赏》 先生 商业主义 阅读 拜金主义 文章
  • 简介:<正>比较文艺学与其它文学理论和具体的历史的研究文学的方法一起,是文艺学的主要领域之一。具体的历史的研究法所研究的主要对象照例是一种具有自己內部继承性联系的个别民族的文学;与这种研究方法不同,比较文艺学首先对两种或几种民族文学在它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加以历史的比较研究,从而探明制约

  • 标签: 比较研究 民族文学 文学现象 文学研究 俄罗斯文学 比较文艺学
  • 简介:吕碧城(1883~1943),近代杰出女词人。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改为圣因),后法号宝莲。安徽旌德人。她慧秀多才,除工于诗文,亦擅长书画,且通音律,生平为“女学”、“护生”等运动做出过杰出贡献,中年卜居瑞士日内瓦。一生三游欧美,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过美术,著有《欧美纪事》、《欧美漫游录》等。词集有《晓珠词》、《信芳集》等,其中“海外新词”标新立异,广受称赞。

  • 标签: 吕碧城 《解连环·巴黎铁塔》 “海外新词” 近代词学欣赏
  • 简介:<正>莫泊桑(1850——1893),这个被誉为“短篇之王”的文坛流星,虽然在文坛上痛苦地一闪而过,然而这颗流星所放射的光却是那样的耀眼。如果我们对其中短篇小说作一整体考察,就会发现其中潜藏着一个独特的情韵系统,即“悲怆而凄然”。然而,在我们体味到这一情韵时,不禁要思索:在莫泊桑的小说里为何见不着明快乐观的基调呢?为何作家的字字珠玑却谱就为一种悲怆凄然的情韵呢?笔者拟在本文中对这种情韵及其成因作一探讨。在莫泊桑中短篇小说中,抗战激情与伤感,小人物的痛苦,金钱社会里人情世态的变异,爱情婚娴的畸型、幻灭等等,令读者心中感到一种抑郁。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在其作品中,凄然与得意,悲与喜相交相融,而以凄然,悲泣占据情感领域,形成一股巨大的情感上的冲击波。由此,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情韵便由其情感领域中的几种情绪元素总构为一个“悲怆而凄然”的系统。而构成这一情韵

  • 标签: 小人物 中短篇小说 作品 人情世态 莫泊桑 爱情婚姻
  • 简介:当今日本文学消费市场上,存在着一种“村上春树现象”。所谓“村上春树现象”,内涵有三:其一,村上春树自登上文坛以来,迄今的作品部部畅销,且每部作品长销不衰;其二,村上春树的读者、崇拜者大多紧紧追随村上春树的创作,从处女作《听风歌》①一直尾随至村上春树的...

  • 标签: 村上春树 小说 主人公 《挪威的森林》 “自我治疗” 战后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