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的诗歌《忽必烈汗》(KublaKhan)呈现了一幅意象苍茫幽邃、地势错落有致的自然及人造景观,其中瀑布气势磅礴,树木繁花似锦,洞穴幽暗深邃,海洋深不可测。诗中的园林意象与中国园林设计观念不谋而合,这与当时英国浓厚的中国风密不可分。本文将从当时中英文化交融入手,深入分析诗歌中呈现的中国园林意象。

  • 标签: 柯尔律治 中国风 《忽必烈汗》 中国园林
  • 简介:本文从当代左翼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对象这一视角出发,研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大地的女儿》和《革命中的中国妇女》如何在左翼思想的框架下书写、认同中国妇女以及如何通过女性跨文化书写重构自我。就内容而言,史沫特莱塑造了献身民族解放、追求女性独立的中国女性形象;就形式而言,她采用了"百纳被"的拼贴叙事和叙事易装等策略模糊了自我与他者界限,巧妙地把自我投射在他者身上。

  • 标签: 史沫特莱 左翼思想 中国妇女形象 叙事策略
  • 简介: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大量白俄涌入中国,白俄形象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普罗作家笔下的白俄叙事在革命话语体系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而被迫流亡上海的东北作家群对白俄形象的塑造呈现出不同于前者的表述方式,对他们来说,白俄既是反革命的符号,也承载了沉重的乡愁。

  • 标签: 白俄形象 普罗文学 东北作家群
  • 简介:中国文化(人种)的来源问题在清末民初是个广泛关注的话题,由法国人拉克伯里酋倡的中国文化(人种)西来说具有相当的影响,受到当时知识界的普遍推崇。这一现象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在危机中建构民族认同的努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历史的认识。

  • 标签: 中国民族溯源“西来说”拉克伯里
  • 简介: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诗人济慈于20世纪二十年代被引介入中国。民国时期的研究者对其诗学和美学思想、诗歌文本阐释和生平等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称道的成就,其中不少观点和结论和当时的西方济慈研究最新进展产生了良性共鸣,一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对当代中外济慈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将民国时期中国济慈研究与同时期西方济慈研究以及20世纪后半期中外济慈研究分别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展示民国时期济慈研究的历史全貌及其对当代中国济慈研究的贡献与启迪。

  • 标签: 民国时期 济慈研究 比较 贡献
  • 简介:在《名作欣赏》创办的第三十六个年头,我们向读者汇报我们的办刊理想。作为全国唯一的大型文学鉴赏类杂志,我们的理想,就是在新媒体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的当下,依然坚定不移地倡导经典阅读。我们意在紧密切合当下中国公众的人文问题,通过学界一线学者的研究,以对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为载体,发掘其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道德力量,从而对当下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建构以及未来的文化形态产生积极影响。新的一年,我们将着重于以下栏目:

  • 标签: 新春寄语 《名作欣赏》 经典阅读 文学鉴赏 道德力量 文化建构
  • 简介:《这样的战士》中塑造了“立人”思想的践行者形象,鲁迅以战士作为“立人”思想的承载者、执行者和出口,显示出身为战士的坚守策略:有勇有谋、韧性战斗。同时,他也揭示了战士的斗争策略及其中国遭遇:虽身处困境,但最终亦反抗绝望和各种限定性。他可以失败,可以死去,但是,战士韧性、理性、自信战斗的精神永存。

  • 标签: “立人”《这样的战士》 鲁迅 启蒙 韧性
  • 简介:全民抗战时期,儿童也是抗战中被宣传动员的重要对象。“中国儿童号”献机事件是全面抗战后全国儿童共同参与的集体性事件,具有儿童群体在抗战中被宣传鼓动用行动抗日爱国的代表性。不同类型的报刊都对此事件进行了报道和宣传,《抗战儿童》还出刊《儿童号献机特辑》对广大儿童进行宣传鼓动。以此事件为例,通过对比解读不同类型媒体对此事件报道的文本,可以分析战时媒体对儿童抗战动员活动的宣传鼓动特点和意义。

  • 标签: 抗战 献机 宣传鼓动 儿童
  • 简介:"礼"讲的是"人道"。"人道"即为人之道。当今时代,深入中国"礼"的文化渊源及本质内涵,重温中华民族"礼"的传统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国文明新形象的重塑。本文拟从礼的基本含义与功能、"三礼"的基本内容、"六礼"及其意义、"礼"与西方价值观比较等四个方面展开。

  • 标签: 人道 “三礼” “六礼” 传统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
  • 简介:“礼”讲的是“人道”。“人道”即为人之道。当今时代,深入中国“礼”的文化渊源及内涵本质,重温中华民族“礼”的传统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国文明新形象的重塑。本文拟从“礼”的基本含义与功能、“三礼”的基本内容、“六礼”及其意义、“礼”与西方价值观比较等四个方面展开。

  • 标签: 人道 “三礼” “六礼” 传统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
  • 简介:"礼"讲的是"人道"。"人道"即为人之道。当今时代,深入中国"礼"的文化渊源及内涵本质,重温中华民族"礼"的传统价值观,不仅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国文明新形象的重塑。本文拟从"礼"的基本含义与功能、"三礼"的基本内容、"六礼"及其意义、"礼"与西方价值观比较等四个方面展开。

  • 标签: 人道 “三礼” “六礼” 传统价值观 西方价值观
  • 简介:笔者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探究物理学知识中能量守恒原理最初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特意分析和研究了《势力不灭论》,力图通过研究这一论著来探明物理学中的一系列基本知识在中国到底是怎样传播的。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势力不灭论》进行研究,得出的结果是这本物理学著作中有很多关于物理学知识理论的论述,其中的著名理论有能量守恒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等,它的底本其实是由《通俗科学讲义》翻译而来。《势力不灭论》中涉及很多的科学问题,比如以前在物理学界引起广泛争议的永动机理论、天体演化问题、宇宙热寂说等。《势力不灭论》最早是由中国人独立从西方翻译来的著作之一,文字翻译准确,对名词术语的处理也恰到好处,能够对著名的理论原理进行科学准确的传播,是一本非常具有价值的翻译大作。

  • 标签: 《势力不灭论》 能量守恒 原理 传播
  • 简介:华裔女作家经常大胆探索性爱的尺度,描述跨国、跨族性爱,强化女性意识。她们作品里的女性是“大女人”,是生活中的主体。相比之下,似乎华人男性作家少有涉及跨国语境的题材,缺乏对全球化时代的华人男性的主体性的刻画。本文以周励《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卫慧《上海宝贝》、虹影《英国情人》、吕红《美国情人》、贝拉《魔咒钢琴》等为例,探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跨国恋情文学阐释中的异同。

  • 标签: 华裔女作家 女性意识 跨国恋情
  • 简介:刘传霞专著《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对身体政治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形态有独到发现,对其症候性危机也有很强的批判性。更重要的是,该书又是一部试图从"问题性症候"出发,将整个当代文学做联系性思考的著作。

  • 标签: 刘传霞 《中国当代文学身体政治研究》 症候性危机
  • 简介:晋唐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节,唐人多于此日剪赠花胜、出游登高、集会游宴、赋诗唱和,人日遂成为唐人节日诗的重要题材。唐人人日诗多表达对新春的迎颂,对来年的美好祝愿,也兼有怀人之思。这些人日诗不仅透露出独特的人文内涵,同时也可以看到唐诗已渐呈律之势。

  • 标签: 唐人 人日诗 独特内涵 律化倾向
  • 简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暨‘30年来中国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新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8月17日至19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50余所高校及科研和出版机构的近18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提交150余篇论文或发言提纲。本次会议全面总结我国30年来高校外国文学教学与研究的宝贵经验,展望今后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新方向,

  • 标签: 外国文学教学 全国学术研讨会 东北师范大学 周年纪念 日至 优秀成果奖
  • 简介:小说与音乐的结合是现代小说的一个发展方向。自从19世纪后期以来,小说的"音乐"成为革新小说形式、提高小说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媒介。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的作品融合了大量的音乐元素,在小说形式和艺术性方面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扩展了小说在主题、结构和象征方面的内涵,具体表现为文内主题的"音乐"呈现、作品结构的"音乐"特征、以及音乐对现实的拟像。石黑一雄小说中的"音乐"书写另辟蹊径地展现了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价值失落和文化困境,为现代小说的"音乐"进程赋予了独特的文学和文化含义。

  • 标签: 现代小说 “音乐化” 石黑一雄 拟像
  • 简介:原上草是马华早期成就突出的一位作家,在推动马华文学不断本土的进程中,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其小说作品呈现出明显的本土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聚焦本土,融情于景;二是深入乡土,审视现实;三是善用方言,追寻土味。因而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历史感和真实性,又有浓厚的生活感与南洋味,本土色彩鲜明。

  • 标签: 马华文学 原上草 短篇小说 本土化特征
  • 简介:2015年7月,笔者就哈琴夫妇的新作、理论研究、跨学科研究与加拿大文学等问题,对哈琴进行了邮件专访。哈琴强调文化对理论研究及理论自身发展的影响,提出"理论"即"方法","方法"则是研究者的信仰、价值旨归及其对文化的猜想。诸多理论在当今的文化语境下再议后现代主义的局限,是谓重访后现代,而她本人则更倾向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哈琴还认为,理论无所谓兴衰沉浮,因为学界对理论的关切早已渗透到一代学者的思维方式中,或融入到文学教学之中,故而在后理论时代,理论依旧无处不在。

  • 标签: 理论研究 加拿大文学 文学教学 价值旨归 后现代时期 门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