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正>大凡学英国文学的,读过原著再读译文总觉得不太过瘾。我对英国文学虽无研究却十分爱好,兴趣最浓的还在诗歌。对莎士比亚、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的诗尤其推崇,一有闲情就要吟几首,陶醉于崇高的诗境,感到其乐无穷。然而对于翻译过来的诗,却常常抱有“译诗译意不传神”的成见,而不屑一顾.最近自己要译点东西,想先求教于先辈,于是找了莎士比亚商籁诗的译本——梁宗岱的和屠岸的——与原著对照逐一读来。读了几首便觉有些滋味。位译者虽然译得风格不同,却都忠于原诗的思想,并基本保持了原文的艺术形式。

  • 标签: 商籁诗 译文 译本 原著 莎士比亚 译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只吃青菜的人他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的亲戚。年龄比我大一些,我喊他哥。我揭开哥的锅打开哥的碗橱,翻看哥刚刚拎着从农贸市场转了一圈回来的菜篮子,里面全是小青菜。在这个满世界荤腥汹涌无所不吃的缝隙里,哥对于一切动物的身体包括它们的灵魂,对于一切有眼睛的生命体包括它们的目光,一概远而避之。哥要我在写这篇有关他的文字时首先加上按语,表明他不是信奉斋戒的宗教,不是在神佛面前许了愿心,不是为了来世活得更好他才仅仅吃一把小青菜,他说吃喝除了自己身体的需要,还为了其他什么呢?我弄明白了,他是由于身体的需要。身体自从和灵魂分了家以后,它们

  • 标签: 小青菜 转了 对我说 艰难困苦 就这样 不知道
  • 简介:定位为音乐之部的奥地利维也纳,常年游客如云。他们寻古探幽、赏山玩水之余,总免不了想去听一场古典音乐会。据笔者观察,中国人来此,常常心怀景仰,走一回金色大厅,找一下贝多芬故居,看一眼施特劳斯和莫扎特的雕像,其中不乏真正仰慕其音乐文化的乐迷。应该说,

  • 标签: 音乐会 古斯塔夫 马勒 金色大厅 施特劳斯 音乐文化
  • 简介:<正>一英国十九世纪女作家当中,在我国译作较早,评论较多的是勃朗特姐妹,其次是乔治·艾略特,盖斯凯尔夫人则久居“二流”地位。七十年代末开始了盏斯凯尔夫人的“新时期”,《玛丽·巴顿》、《北与南》、《露丝》等几部描写城市工业题材、以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见长的作品中译本相继问世,让人们领略了这位女作家的才华和创造,充分认识到这

  • 标签: 西尔维亚 乔治·艾略特 女作家 人性弱点 勃朗特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
  • 简介: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内疚过.当我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多么可耻时,我甚至感到血液像重锤一样在敲打着我的心脏.我当初怎么会认为一切都会平安无事,没人会介意,尤其是米里亚姆不会介意呢?雕花的茶壶碎片散落在地板上,下面是一汪已经变凉的茶水.我们俩都盯着它看,谁也不说话.米里亚姆开始默默地流泪,行闪光的泪水顺着她的脸颊流下来.

  • 标签:
  • 简介: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的种方法,二者都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但在动机、语料选择、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批评话语主张以批判和否定的态度来分析话语,揭示话语和权利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会产生消极影响;积极话语分析则主张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追求和平语言学,既注重研究权利因素对话语的影响,又注重通过这种积极的分析方法来构建一和谐的社会。

  • 标签: 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 积极话语 对比
  • 简介:<正>毋庸置疑,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和译界的一大盛事应是被誉为“当代史诗”和“旷世奇书”的《尤利西斯》中译本的相继问世。在詹姆斯·乔伊斯这一巨著成书出版70年之后,在我国的文学评论家和读者千呼万唤之声中,译林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分别于1994年初和岁末出版了萧乾、文洁若合译的《尤利西斯》(以下简称萧译)、金隄译的《尤利西斯》(以下简称金译)。这

  • 标签: 《尤利西斯》 詹姆斯·乔伊斯 中译本 布卢姆 文学翻译 内涵意义
  • 简介:秦牧的《艺海拾贝》和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这本谈文学创作经验的书是许多人喜爱的文学札记。然而,《金蔷薇》里最响亮的声音是:内心的独立与自由才是作家最宝贵的东西。这种声音,在《艺海拾贝》中却微弱得多。苏联作家的传统,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最宝贵的精神资源。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理应珍惜这些经过岁月的磨洗而愈发闪光的精神瑰宝,这样中国文学才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 标签: 《艺海拾贝》 《金蔷薇》 精神资源
  • 简介:<正>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中译本都在1994年与公众见面。一是萧乾和文洁若合译的,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萧译);另一由金隄翻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上卷,下卷于1996年出版,以下简称金译)。一部外国文学名著,

  • 标签: 《尤利西斯》 中译本 形容词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 斯蒂芬 忠实于原文
  • 简介:<正>一在我下面滚滚前来的潮水!我面对着面看见你!西天的云彩——太阳在那里还有半个小时那么高——我也是面对着面看见你。穿着平时服装的成群男女啊,对我说来,你们是多么新奇!在渡船上过河回家的千百位乘客啊,对我说来,你们比想象的还要新奇,而你们这些在今后的岁月里还要从此岸摆渡到彼岸的人们,对我说来,你们比想象的更加使我关切,更加在我的默念之中。

  • 标签: 太阳 渡船 渡口 惠特曼 肉体 想象
  • 简介:旧时光母亲一只手捏着鸡蛋一只手搭成凉蓬从五月阳光里,寻找五禽生生不息的遗传基因这些个椭圆、还带着体温的鸡蛋,被反复拿起,又放下时不时朝篱笆墙外瞅瞅,母亲的举止有点像,电影镜头中的阿庆嫂。

  • 标签: 遗传基因 电影镜头 鸡蛋 母亲
  • 简介:苏联当代剧作家亚·沃洛金的剧本《秋天的马拉松》在本刊82年第1期刊出后(评介文章同期刊出)引起一些读者的注意,现将沃洛金的另一剧本《五夜晚》(一译《五黄昏》)译载。这是引起苏联戏剧评论界很大争议的剧作,剧本在1959《戏剧》杂志第七期上发表,二十年后,1979年拍摄成影片。

  • 标签: 二十年 拉瓦 笔记本 大衣 苏联 总工程师
  • 简介:<正>“唉,一直到今天早晨四点,挂钟的摆声搅得我连一点觉都没睡。”佐伯自言自语地说道。可是,他对自己现在乘坐的这趟电车的噪音却毫无反应。佐伯坐在车厢尾部的座位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挂在后面的那节车厢内部的情景。时近夜间十点,车厢内灯光通明。后面的那节车厢好象身不由己地被前面的车厢拖拽着,晃动得非常厉害。明亮的灯光下,站着一怀抱婴儿的男子。他们如同浪上的漂浮之物,随着车厢前部一起上下左右不停地摇晃。

  • 标签: 挂钟 自言自语 座位 殡仪馆 妻子 婴儿
  • 简介:<正>1992年的春天,陕西咸阳师专(这是我至今上过的最高学府)至少发生了件大事,但肯定校史不载。像所有的历史一样,校史追求宏大的叙事方式,追溯艰辛而功勋卓著的过去,那些个人的、带有污点的和伤痕的故事被有意无意模糊了。个人故事进入历史一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我要说的第一件事是:那个春天,有一老师死了。他死在学校的花园里,那是夹在男生宿舍和单身教职工宿舍之间的花园,有一条通往餐厅的、弯曲的、具有审美效果的小径。有人在打饭的路上发现有

  • 标签: 花园里 校史 陕西咸阳 我爱 一个女孩子 不好看
  • 简介:<正>这段往事是压在我心头的一桩伤心事,我碰上的伤心事不止一桩,但这件事却是伤心事中的伤心事。要问我这桩事情是怎么搞糟了的,我只能说都怨我自己太傻,太傻。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我就想哭,想骂人,想痛打自己一顿。事情过去很久了,现在我把它讲出来,勾划一下我自己那副贱相,我也许能得到一种弥补了过失的安慰。

  • 标签: 火车 星期 俄亥俄州 赛马场 衣裳 名字
  • 简介:第四天:雨伞街如果你想在基图尔买些东西,花几个小时逛逛小镇的商业中心雨伞街。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家倦铺、药店、餐馆、甜品坊和书屋。(多数手工木伞商贩因为中国进口的廉价金属雨伞而闭门歇业,尽管如此,这里还可以找到寥寥几个卖家。)这条街道云集了基图尔最著名的餐馆,完美商人冷饮店和新鲜果汁屋,以及“基图尔唯一且最佳报纸”《黎明使者报》的办公室。

  • 标签: 选译 刺杀 商业中心 冷饮店 办公室 餐馆
  • 简介:本刊译载的《我们在下面签字》是盖利曼的近作,刊登在苏联《戏剧》杂志1979年第七期上。去年,莫斯科艺术剧院和讽刺剧院几乎同时上演了这出戏,在观众中引起较强烈的反响。剧本围绕一面包厂在交付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冲突,揭露和谴责了某建筑公司经理格里日柳克一贯哗众取宠、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上下勾结、结党营私,排斥打击异已的恶劣行经,肯定并赞扬了一普通职员申金伸张正义、保护好人,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比较真实地从一方面反映了当今苏联的社会生活面貌。值得注意的是,剧本的结局是以申金斗争的失败而告终的。这充分说明苏联官僚阶层这股恶势力的猖獗和可怕,同时也反映作家对解决苏联严重的社会问题的前景感到迷惘。

  • 标签: 列车员 面包厂 莫斯科 苏联 公司经理 车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