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活着进入21──九十年文化眺望毛峰如果说八十年是中国文化的当代性开始觉醒的时期,那么九十年则是这种当代性充分展现其令人瞠目的活力、令人扼腕的危机与令人鼓舞的前景的时期。九十年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是长久隔绝于国际环境之外的中国文化人渴望与国际...

  • 标签: 九十年代 21世纪 行为艺术 音乐电 人文知识分子 装置艺术
  • 简介:上篇:"红色创业史"的小主题与大主题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红色小说中,许多农民英雄身上都流淌着纯正的革命血液,柳青曾经是土改时期民兵队长的共产党员梁生宝;浩然中退伍军人、坚定的共产党员萧长春,都是战争年代的红色武装人员,接受过革命战争的熏陶和考验.这种出身对于表现这些农民革命新人的政治坚定性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不过,另一批出身于战争、土改年代的"老干部"则相反,他们在农村新的革命过程中并不能保持足够的革命干劲,而是"退坡"了.赵树理中的农村干部范登高、柳青中的代表主任郭振山,在土改后,由于缺乏政治热情,享受了土改的成果,却走发家道路,竞蜕变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对立面.

  • 标签: 小说 《创业史》 柳青 浩然 战争年代 革命
  • 简介:由古至今对《史记》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从未断绝。各朝各代对《史记》研究均有独到之处。在此通过重点介绍近代和2080年代《史记》代表学者和研究特点,对这两个时代的《史记》研究优缺点进行比较。《史记》成书至今已两千多年,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但对它的研究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后人不应停下对它探索的脚步。

  • 标签: 近代 20世纪80年 史记 研究
  • 简介:2090年代,马来西亚华文报纸与华文文学因缘际会.推进了新生代文学的整体性崛起与快速发展。效忠与待遇的不对等、“我被我自己的国家排斥”的无限失望纠缠在一起,使得新生代文学“抵抗”得生动而深刻。在华文报纸提供与策划的“舞台”上,新生代作家用汉语文字演绎着心灵的悲欢,用坚实的身影“舞蹈”出“告别”后的抵抗。这种执意反抗与无奈妥协的复调主题.艰辛与悲情兼具的文学“表演”风格。不仅呈现在当时的新生代文学之中,更呈现在过去与当时的“老生代”文学之中.而且,还会出现在将来的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之中。

  • 标签: 1990年代 马华报纸 新生代文学
  • 简介:考察纷繁复杂的2090年代的汉语诗坛,我们不难其尴尬语境中读到汉语诗歌写作的粗粝的精神本质:激进的美学锋芒正在日益地钝化,玩弄语言的拼贴游戏,精神空间被肉体欲望的碎片填充,与无聊、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达成和解。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诗歌写作 王家新 精神本质 精神空间 日常生活
  • 简介:<正>1976年10月,中国大陆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其标志是江青等“四人帮”的被捕,但在其后的“华国锋时期”,政治上提出“两个凡是”(凡毛泽东说过的做过的皆不可非议否定),当时随之出现了一些批判“四人帮”而仍歌颂“文革”的小说和电影,于是出现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锋尖是彻底否定“文革”。1977年11月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短菠小说《班主任》,这篇小说尖锐地控诉了“文革”所造成的文化断裂,揭示了“文革”在大陆青年一代心灵上划下的伤痕,虽然前此已有一些“地下文学”触及了这一主题,并且陈若曦已在海外发表了《尹县长》,但《班主任》却是在大陆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文学杂志上公开地发表,因此立即引起了全国性轰动,引发出了

  • 标签: 《班主任》 八十年代 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人民文学》 中国大陆
  • 简介:近二十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市场化的到来,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社会转型期,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层出不穷,价值观念的冲突也随处可见。在文艺思想领域,我们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各种思想潮流与观念变革,无不显示出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2090年代以来,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文艺评论 社会转型期 演变 社会文化现象 全球一体化
  • 简介:由于受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历史剧一直是电视剧这一艺术形式出现以后的一个重要类型。2090年代初,伴随中国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的同时,裹挟着商业大潮的滚滚而来、消费文化的汹涌澎湃,新的社会文化语境也春潮萌动,渐次兴起,深刻刺激着电视历史剧的创新与发展。先是港剧《戏说乾隆》(1992)的引进,一阵“戏说”风潮掠过千家万户荧屏。在刷新收视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历史剧创作的持续升温。此后,《雍正王朝》(1999)、《大明宫词》(2000)、《一代廉吏于成龙》(2000)、《康熙王朝》(2002)、《天下粮仓》(2002)、

  • 标签: 中国市场经济 电视历史剧 20世纪90年代以来 20世纪90年代初 《一代廉吏于成龙》 社会文化语境
  • 简介:中国新诗在经过2090年代的沉寂和冷清之后,在新世纪又逐渐升温,进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时期和一个多层次、多格局、多元审美的艺术空间。可以说,当下正是新诗诞生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比起2080年代的辉煌和繁荣,它多了一份理智和冷静;比起2090年代的萧条和寂寞,它又多了一份温度和热情。回顾过去的十年诗歌状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 标签: 21世纪 诗歌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鲜花 罂粟
  • 简介:本文对20西方先锋派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历史性考察,着重讨论了先锋派理论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艺术形式问题、艺术的自主性问题,艺术与技术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力图说明先锋派是一个极为复杂矛盾的现象,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先锋派及其理论往往展示的是矛盾的一个方面。在现代性状况下,先锋派及其理论都强调的是先锋派坚持高雅艺术传统、否定和批判现实的一面,而在后现代状况下,则更为关注先锋派的另一面,即先锋派与技术和市场的同谋关系,先锋派也由此被宣告终结了。本文的分析表明,由于商品化和多元文化的并存,先锋派以艺术之名的反叛是终结了,但从文化政治的角度看,先锋派文化则可能随着各种边缘文化运动的掀起而找到自己存在的空间。

  • 标签: 先锋派 先锋派理论 现代性 艺术自主性 后现代性
  • 简介:20以来的河南文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是一条潜隐的线索。中原浓郁的地域特色、严峻的生态现实,为河南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而河南作家观照天地万物的“诗心”,特别是一以贯之的以文学关怀来提升人的生存质量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使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多层面多向度的“生态意识诉求”。从对自然美单纯的维护与赞颂到对生态整体和谐的倚重,从发自本能的融于自然的绿色之思到对理想生态家园的文化想象和理性构建,从对人类片面生存方式的生态批判,到以强烈的责任感为生态整体立言。

  • 标签: 生态意识 河南作家 20世纪 人与自然关系 生长 河南文学
  • 简介:  七十年初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一声婴儿的啼哭不知破坏了家人多少盼儿梦.爷爷奶奶还指望我的出生能给家里带来传宗接代的希望,但母亲未能遂人愿,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我的降临无疑使家里的气氛雪上加霜.……

  • 标签:
  • 简介:对中国戏剧艺术特征的认识和探讨,可以说是20中国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歌舞”、“写意”、“程式”、“综合性”等概念和范畴的提出,从学术史的角度看,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但这些概念和范畴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理论认识的局限和缺堪,何为中国戏剧艺术的根本特征至今犹是可引人深思的问题。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戏剧艺术 艺术特征 述评 歌舞说
  • 简介:文学理论课是高校文科生必修科目之一,但由于课时有限,且理论本身比较枯燥,学生一直对此兴趣不大。本文试图以性别研究为例,说明将文学理论课与影视批评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指出理论课实践性内容在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其鉴赏分析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20世纪西方文论 影视批评 性别研究
  • 简介:2090年代是具有双重意义的历史时段。一方面市场化与全球化“理所当然”地成为20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的“最终”选择;而另一方面,作为新世纪的前奏,2090年代完成了社会资源的激烈重组,为新世纪提供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的起点。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人文精神 “精神” 人文知识 社会资源 现代化
  • 简介:当代西方学术知识从20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空间转向”趋势,在这种趋势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空间观念,颠覆了传统空间观念中空间的从属性和同质性,空间成为事物存在的本体纬度,充满了异质性。20中后期的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是参与这种“空间转向”的重要组成。在当代空间视野下:文学空间自身就是现实空间的重要组成;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量的呈现最终借助于对文本的多次、多重阐释;文学阐释和研究本身成为文学空间介入现实、批判现实的一种空间结构。

  • 标签: 空间理论 本体性 异质性 文学观念 文学研究
  • 简介:1860年代的俄国知识界对莎士比亚的态度有了一个大转变,文学的巨人竞不如一双耐用的皮靴,个中缘由值得探究。本文立足文学论争史料,结合俄国社会思想史背景,详尽分析了莎翁在俄国那一历史时期的命运。

  • 标签: 莎士比亚与俄国 186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