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4 个结果
  • 简介:朱文小说集《弯腰吃草》序朱文很关心写作的必要性。他说:世界上已经有了那么多的书,甚至是那么多的好书,我们为什么还要写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好在朱文的写作在此之前就开始了。也就是说朱文的写作并不依赖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它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或动因甚至很原始、也更牢靠,保证了他的写作生涯得以进行。问题的提出不过说明朱文的写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自觉的阶段。我们说:朱文是有希望的,因为他具备了两方面的条件。一,原始的动因。二,自觉的意识。我想:这也是一个有前途的作家应该具备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虽说极为基本,但也不是那些我们称之为作家的人都一向具有的。在朱文不多的几则涉及写作的随笔里,他反复与自己讨论诸如此类的问题:写作的必要性、作为一个作家的条件与品质、他的工作,以及他所面临的欲望与野心和它们的限度。朱文是一个对此类问题特别热衷的人,这与另一些作家的思虑,如作品的形式、意义以及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 标签: 写作 朱文 作家 必要性 新阶段 穷人
  • 简介:去年,一个难得的机缘使我和老友贾植芳一同参观了一次上海著名的提篮桥监狱。这所当年号称远东第一的西式监狱兴建于1896年(清光绪22年),由公共租界的美国警务当局建造,1903年(光绪29年)落成启用,今年恰是100周年。

  • 标签: 监狱 警务 公共租界 美国 远东 上海
  • 简介:  不会说话的人  灾难如期而至.我终于要像所有男人一样去找一个姑娘了.因为我忽然觉察到,父亲有意要让我这么做,他企图让我在同赵家吃饭的时候要说三十句以上的话.这一听就是不让人活了.但我知道,我以后总要说话的.我觉察到父亲的心思是,先让我锻炼锻炼,以后找姑娘方便.父亲一定会为我以后找不到一个姑娘而羞耻.我很了解父亲,我要找姑娘了.我只是刚刚成年,按我的猜想,父亲是要在我四五年之后让我找一个姑娘.想到这一点,我非常紧张.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心砰砰跳着,我不知所措.……

  • 标签: 小说题
  • 简介:  这是发生在湖北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便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溘然长逝,留下了两间残破不堪的瓦房给娘俩.娘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

  • 标签:
  • 简介:视/觉/文/化//题南帆视觉的苏醒不少场合,一些人喜欢以内行的口吻说,不该以文学的眼光看待影视。显然,这样的观点很容易引致异议。许多人觉得,没有必要强调文学与影视之间的鸿沟。无论是曲折的故事、坎坷的命运还是倔强的个性、巨大的悬念,影视的观看仍然延续...

  • 标签: 视觉文化 制作技术 电影艺术 电影院 媒介材料 视觉经验
  • 简介:  看老书  我们接触到大量的人,也包括我自己,某一个阶段会发觉阅读有问题,如读时髦的书太多,读流行读物,甚至是看电视杂志小报太多.我们因为这样的阅读而变得心里没底.还有,一种烦和腻,一种对自己的不信任感,都一块儿出现了.  ……

  • 标签: 文学题 相信文学
  • 简介:<正>缘起对于一个湖北籍的作家来说,对于一个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的男人来说,"峡"无疑是我生命中、或者文学生命中重要的图腾了。从外祖父拿着竹戒尺督促我读《唐诗三百首》开始,峡江就在我生命中奔腾流淌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峡,是如诗如画的峡,是神话和传说的峡,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峡,是"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峡,是大泼墨、大写意、气势雄浑、云蒸霞蔚的峡,是巫山神女、秭归屈原、香溪昭君的峡。那时的峡,是雾一般朦胧的,梦一般飘渺的,没有细节,没有具象,只是诗的感觉,只是美的象征。第一次全程穿越峡,是1966年的冬天。

  • 标签: 少年时代 《唐诗三百首》 诗如画 落木 香溪 大写意
  • 简介:色鹰魂”序邓友梅凉山彝族崇尚黑、红、黄色。穿黑色披毡,着黑色擦尔瓦;得胜的牛角要挂红绸,英雄的马鞍要涂红漆,姑娘的百褶裙要饰以红布;火把节满山遍野张着黄伞。彝人的餐具,家具,房屋土木构件,都饰以这色,而很少见蓝、绿、紫等杂色。黑色象征着土地高...

  • 标签: 马德清 凉山彝族 奴隶买卖 现代经营意识 新知识分子 邓友梅
  • 简介:  一张录取通知书,一份心情,使我们八姐妹走到了一起.  减肥二重奏  寒假回来第一天,小坤便一副烦恼的样子,"唉,经过一个月的调养,我又增加了1.5公斤,气死我了.""可不是,我放假前新买的'苹果'牛仔裤,都不能穿了!"洋洋埋怨着.就连平时最不讲究的老班(就是在下)也发起了牢骚:"我的皮下脂肪增多,我都不敢穿那件'迷你'马甲了!"  ……

  • 标签: 寝室三部曲
  • 简介:  易牙烹子事君邀宠  春秋时期有个叫易牙(一名狄牙)的人,初为齐国宫廷的御厨.此人不安分职司,总想飞黄腾达出人头地.有一天,竖刁向齐桓公推荐易牙,说他烹调有术,所制菜肴鲜美可口.  ……

  • 标签: 术题 邀宠术
  • 简介:  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自渐形秽.我们难以拥有那样雄浑的襟怀,不知累积至那种广袤,需如何积攒每一粒泥土?每一朵浪花?每一朵云霓?……

  • 标签: 精神间 间小屋
  • 简介:  宋朝的病  作为时间的亲人,我的朋友庞晃,几乎在昆明的每一座废墟中晃荡过、迷失过.世界一直在前行,他却一直在往后跑.用他的话说,他是在跟世界拔河,结果总是被世界的那根粗麻绳拖着跑,开始时拖在地上,击起漫漫灰尘,后来,就被拖得飞了起来,变成了世界手中的风筝.……

  • 标签: 平阳随笔 雷平阳
  • 简介:老话说,少不读红楼。老不读国。意思是说,红楼里有女色,国里有鬼诈,要远离,如同今天的毒品。其实,这是很迂的。我看国时,觉得那里边的人物颇有味道。这里不妨点评二三。

  • 标签: 片语
  • 简介:<正>洪水在《当代作家评论》93年第四期如题一文中,说:以《白鹿原》为界,作家们大致持有种真实感。种都以追求历史真实为己任,但导致了种性质的文学。第一种真实,作者站在阶级、政党的立场上,情讴歌一个成功的阶级和政党所垠得的划时代的(?)利。建国后的17年中大部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均(?)这类。第二种真实,在新时期文学创作止向成熟之际,产生了一类从更广阔的政治、文化背景上拨乱反正的文学。作者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反思和批评政党所犯的殃及

  • 标签: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历史真实 白鹿原 建国后 人道主义 政党
  • 简介:近年来,不愿闭目塞听的电影人们大概都会发现,电影日益陷入了双重尴尬:一面眼看着肯进影院的观众日见其少,一面又听得斥电影“没文化”的嘘声日见其多。

  • 标签: 电影 观众 影院 尴尬 扬州 文化
  • 简介:<正>汤学智在《必须重视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当代文艺探索》85年2期)一文中认为,要重视文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需要破除大障碍:第一,传统的惰力。包括历史上的老传统、老观念和“五四”以来的新传统、新观念。前者把积累、鉴别、系统资料整理,把注疏、评点等视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学问,形成一种既定的固定观念,从而窒息着人们的积极的理论思维。后者把某些曾起过积极作用的具体方法当作绝对真理,当作教条,以为拿了它就可以解决一切、匡正一切,再加上盲目的排他性,导致了严重的简单化倾向和庸俗社会学倾向,使人头脑僵化,窒息了积极的创造性思维。

  • 标签: 庸俗社会学倾向 具体方法 当代文艺 简单化 注疏 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