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对2003年文学的不同评价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和上海社科院联合组织了一次对2003年文学的回顾和研讨.由于评价文学的视角和立场的差异,人们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有的认为文学越来越无离于现实,有的则认为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文化市场 大众文化 数字技术
  • 简介:理论的沙场豆官没有任何一种文学理论能够是面面俱到的,尽管它是能够自圆其说的。因了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其侧重点的不同,从而导致了大量不同理论派别的应运而生,并且长时间以来,各种理论派别之间又相互争吵,相互攻讦,相互不服气,从而又形成了文学...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学作品 文学研究 文学史 读者接受 《红楼梦》
  • 简介:凌河研究现代文学,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她一直是很刻苦的。刻苦的努力,使她积累了丰厚的现代文学知识,在一些问题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表现出当代年轻学者对历史纵深的勇敢审视和深沉思索。她大胆探索,敢于在前辈学者没有或较少涉足的领域中,开拓自己的研究道路。她的一部30多万字的专著《中国现代派文学引论》,就鲜明地体现出她的理论风采。

  • 标签: 现代文学 现代派文学 前辈学者 梅雨之夕 研究成果 艺术分析
  • 简介:<正>文学运动卷和文学理论卷,以两卷共一编的编撰形式,作为《中国解放区文学书系》的首编,连同其他七个兄弟编:小说编、报告文学编、散文杂文编、诗歌编、戏剧编、民间文学编、外国人士作品编,合在一起,构成并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文学的基本内容和总体风貌.

  • 标签: 文学运动 中国解放区文学 文艺运动 《讲话》 文学理论 作家
  • 简介:<正>英国的艾略特,作为新批评派而轰动西方文坛,在今天仍有影响。伍蠡甫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的若干流派》(《文艺报》85年3期)一文中,指出他的理论主要有三点:“非人格化”“客观对应物”和“有机形式主义”。文章指出:首先,诗的问题乃形式表现或媒介运动的问题,而非形式、媒介所服务的内容问题,其关键在于必须首先排除与内容密切关联的作家人格、作家个性、方能突出艺术形式的重要性、决定性。其次,关于形式表现的途径,艾略特作如下论述:“用艺术形式来表现感情的唯一途径,就是探寻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一系列的物、一种情景、一连串的事件,都应作为那特殊感情的程式;由于这些外在事物必然以感觉经验为终点而宣告结束,所以它们一经提出,感情立刻被唤起了。”艾略特以艺术形式为前提,在客观世界中找寻“对应物”,从而通过“状物”达到“写情”。但

  • 标签: 艾略特 客观对应物 新批评派 形式表现 非人格化 英国
  • 简介:<正>一、“性格”论的理论意义概观“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这段话大概是最受研究金圣叹小说理论的人们所重视的内容之一。因为这段话表明,在中外文艺理论史上,金圣叹可能是最早明确地把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放到了小说审美特性的中心地位的。这比黑格尔的那句名言,“性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的提出要早近两百年。小说是叙事的艺术,能够比其他文学体裁更具体、完整地描写生活事件,这是它的重要特点。然而社会生活.归根到底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行为及其结果。借助于情节、事件来塑造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这是小说不

  • 标签: 金圣叹 人物形象 个人性格 人物性格理论 水浒传 小说人物
  • 简介:<正>现在,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在建立社会主义的文化市场,并对文艺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诚然,文艺是一定社会的文艺,它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因而,文艺体制也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市场也要考虑价值规律.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有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还要有计划的宏观调节机制;而社会主义的文艺体制和文化市场,更要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必须遵循文艺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特殊规律,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 标签: 文艺体制改革 文化市场 理论思考 文艺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生产和分配
  • 简介:近来有关文学理论发展取向的争论,在一定范围内不无道理地聚焦在是要“文学研究”还是要“文化研究”这一非此即彼的选择上.这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在我看来,另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被忽略了——这就是文学理论的存在方式本身的转变,即文学理论内部理论方式与批评方式之间的新型关系的生成,这使得我们有必要正视当前理论与批评的互渗关系及批评理论的兴盛。

  • 标签: 文学理论 批评理论 诗学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忽略
  • 简介:萨伊德在《东方学》中从殖民历史的角度反思西方现代知识和文化体制的构成,认为现代西方的主体身份是在把殖民地东方作为“他者”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对于萨伊德及其后继者而言、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对西方现代文化进行知识重构的批评方法、并以此将西方文化优越性的形成进行历史化还原.后殖民研究的种种成果不仅重写了传统西方学科的构造历史,同时也启发了许多批评家通过否定西方的文化霸权来探索东方文化的主体性.本文认为,在对东方的主体性(包括不同于西方意义的现代性经验)进行任何有意义的重估之前,必须首先超越后殖民理论植根于西方文化系统的知识框架、摆脱“影响-接受”的单向东西文化交流模式.本文最后引用陈思和、刘禾及几位日本思想家的理论主张和研究成果,以表明重塑中西文化关系的几种可能性.

  • 标签: 后殖民理论 后殖民批评 他者 文化关系 萨伊德 东方文化
  • 简介:理论本有绿色的生命宋生贵我曾试着写过小说,现在时仍有感而发写点散文、杂文,但最使我迷恋和倾心的则是文艺理论,乃至其它人文学科理论。因在我看来,理论是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文化使命的。早有人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这样的话,长期以来似已成为格言。如果说这句话因其...

  • 标签: 文艺理论家 作家艺术家 创作实践 人文学科理论 终极关怀 价值取向
  • 简介:理论是行动的指南。“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应当高度重视理论建设”——这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向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它同样适于文艺理论界。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文科也要理论研究,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经济,历史,政法、哲学文艺等等。”陈学璞作为文艺研究工作者,多年来他正是着重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同时以理论的高度,针对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实践,对它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经验和教训,作出富有规律性的科学性的理论概括。他的这些科研成果不仅集中在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实践的论著《玫瑰园的漫步》一书,也反映在他在各次文艺创作与研讨会的发言之中。可以说,在陈学璞的文艺研究中,是把

  • 标签: 文艺理论 文艺研究 文艺创作 文学实践 理论导向 理论概括
  • 简介:<正>影评:艺术理论形态之一就个人而言,不得不多少有点儿“伤心”地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由于见诸报端期刊为数不少的影评中存在着几乎是恒定式的“四段论法”模式,所以有些文人雅士则对之往往不屑一顾。所谓“四段论法”大体指:影视内容(故事)、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特点。至于那些很难称之为影视艺术评论的观后感式表态式一类的文章,则更

  • 标签: 艺术特点 人物形象 主题思想 影视 艺术评论 艺术理论
  • 简介:<正>如果有人对“语言”和“造型”结合成一个词组感到奇怪,那是不足为怪的。不知道多长时间以来,“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并列使用以表示两种不同性质的艺术门类,可谓艺术理论界的一种天经地义;长期并列使用的同时,则意味着“语言”和“造型”之间失去了相兼的可能。在许多美学教程看来,“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的区别是,前者直接诉诸人的想像,后者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这话没有说错,却也没有说完整。比

  • 标签: 造型艺术 造型功能 艺术理论 外观形态 表现性 物质材料
  • 简介:<正>把典型理论视为西方特有的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有关典型的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这似乎是文学界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但是流行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典型”与“意境”一样,恰恰是从中国民族文学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艺术理论。它们是对中国文学自身固有的两种不同创作倾向——叙事与抒情、再现与表现的美学总结。不过“典型”论的出现晚于“意境”论,它产生于叙事文体——小说与戏剧高度发达的明清时期。它是悠远的中国古典美学传统——艺术形神论向小说与戏剧渗透的结果。

  • 标签: 形神论 典型理论 水浒传 金圣叹 离形得似 人物形象
  • 简介:<正>高等院校中文系现在所开设的文艺理论课,在整个中文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门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但是,长期以来,文艺理论课教学的问题较多,而且似乎难以解决。在一段时间里,文艺理论课程的教师中不少人不安心这门课程的教学,有的转到其他课程,有的干另外的工作;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索然,感到“弃之不能,学之无味”。近几年来,虽然情况略有好转,但因袭的包袱太重,问题未能根本解决。可喜的是,现在阻碍文艺理论教学走上正轨的各种干扰和阻力正在逐渐得到排除,过去那种想改而不允

  • 标签: 文艺批评 政治斗争 中文系 政治运动 文艺理论教学 创作实践
  • 简介:一、新中国电影评论的起步(1949──1952)(一)电影评论指导思想的确立与影评园地的开辟由于中国社会与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的深远影响,中国人对电影之认识的特点是,一般只乐于或善于对个别影片与具体的电影现象发表议论,而对于涉及到电影的本质、本性、创作方法等方面属于宏观把握的理论问题,则缺乏深入系统地进行理性探讨的兴趣和习惯。1949年前中国电影理论与评论状况大抵如此,进入到新中国电影时期,在这个问题上也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不过,随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全面展开,以宣传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影片与评介国产影片,消除以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电影影响为己任的电影批评,则比较活跃,并对电影创作

  • 标签: 中国电影理论 电影艺术 新中国初期 电影剧 新中国电影 电影评论
  • 简介:由于救民强国的需要,中国知识分子从20世纪起就十分注重对工农兵大众的启蒙,文学是这一启蒙工作的重要工具,于是一种专注于工农兵大众的文学便产生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工农兵文学".20世纪已经过去,回顾、总结这股纵横于20世纪的文学潮流的历程、特征,这对于建设新世纪的文学无疑是有意义的.

  • 标签: 工农兵文学 启蒙 文学潮流 中国知识分子 重读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