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闲聊张抗抗随笔马风前不久,上海知识出版社推出了一套由柯灵担任主编的《当代中国作家随笔》丛书,其中有张抗抗的一本。书名可太富于戏剧性了。封面上赫然印着:《命运对你说:不!》,按照通例,这自然是用书中一篇文章的题目作为书名的。然而,那篇文章的题目明明白白...

  • 标签: 随笔 “启蒙” 文人品格 女性话题 民族心理 “集体无意识”
  • 简介:朱文小说集《弯腰吃草》序朱文很关心写作的必要性。他说:世界上已经有了那么多的书,甚至是那么多的好书,我们为什么还要写呢?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好在朱文的写作在此之前就开始了。也就是说朱文的写作并不依赖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它是另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或动因甚至很原始、也更牢靠,保证了他的写作生涯得以进行。问题的提出不过说明朱文的写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自觉的阶段。我们说:朱文是有希望的,因为他具备了两方面的条件。一,原始的动因。二,自觉的意识。我想:这也是一个有前途的作家应该具备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虽说极为基本,但也不是那些我们称之为作家的人都一向具有的。在朱文不多的几则涉及写作的随笔里,他反复与自己讨论诸如此类的问题:写作的必要性、作为一个作家的条件与品质、他的工作,以及他所面临的欲望与野心和它们的限度。朱文是一个对此类问题特别热衷的人,这与另一些作家的思虑,如作品的形式、意义以及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 标签: 写作 朱文 作家 必要性 新阶段 穷人
  • 简介:1.发胖前一阵子,我的家人帮我改了名。事情办得出乎意料的顺利。家人拿着我发表过的一些小说,先去单位盖了章,然后再去了派出所。在整个过程中,我甚至都没有出面。然而,李冯这个名字便已经正式地属于我了。有好几年来,我都在同时使用着两个名字。自幼,我的父母便给我取了一个名字。但是,由于我成年以后,与人交际的面越来越窄,这个名字实际上一直就处在了衰微之中。取而代之的是“李冯”的称呼。我不记得朋友们当初为什

  • 标签: 名字 写作 小说 父母 焦虑 图书馆
  • 简介:随笔之笔伍立杨随笔之为文体,湮灭已久。近时报纸蜂起,副刊竞艳,随笔乃大倡之。有可读可藏可亲者,但更多的是可反可憎可笑者。尤以一种生活随笔,连篇累牍,聒噪不休;牛溲马勃,罗唣写之;妇姑勃,恬然恋之;败鼓之皮,木头之屑,诉之笔端,配以浅俗之庸见,偶以劣拙...

  • 标签: 伍立杨 董桥 头昏目眩 无边风月 我自己 赵玫
  • 简介:回忆的风俗画我们的某些回忆犹如我们记忆中的荷兰风俗画,画中的人物往往身世平庸——取材于他们生活中十分平凡的瞬间,没有庄严的事件,有时甚至根本没有事件,背景既不奇特也不宏大。个性的自然淳朴以及场景的清白纯真使画面有趣可爱,把画面与我们隔开的柔和光线使画面沉浸在美之中。

  • 标签: 荷兰风俗画 随笔 画面 事件 回忆 幸福
  • 简介:论闲逸正如我们看见的旷地,如果是肥沃的,必定丛生着各色各样的无用的野草。想好好利用它,得先要把它清理及散播好的种子;又如我们看见的妇人,如果任她们自己,只能产生不成形的肉块,必定施以良种,然后能得到自然的好的后嗣;心灵亦然,倘若没有一定的主意占据着它,把它约束范围住,它必定无目标地

  • 标签: 随笔 书房 无目标 成形 心灵 种子
  • 简介:桥我僵硬而且冰冷,我是一座桥,我横卧在一条深涧上。我的足趾搁在一边,我的手指紧紧抓住另一边,我把自己牢牢地钳进碎土里。我的衣摆在一旁飘动着。下面深深的地方流着冰冷的鳟鱼溪。没有半个旅客到这无

  • 标签: 手指 足趾 旅客 鳟鱼 僵硬 横卧
  • 简介:<正>抗日战争时期,我几乎跑遍整个大西南,却从未到过巴山蜀水的四川.去年初冬,访问故友的故里,到了天府成都;接着又到山城重庆,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返江南时,很自然就乘江轮东下,顺便观赏久慕其名、行将消逝的长江三峡.

  • 标签: 鲁迅研究 随笔 法文 学术讨论会 三峡石 《毛泽东诗词
  • 简介:<正>席勒格的讥讽说席勒格在哲学思想上受到费希特和谢林的影响,他的理论有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例如他把莎士比亚说成是“半神”、“先知”、“高级守护精灵”等等,都使人有神秘惝恍的虚浮之感。在美学观点上,他和他的兄弟弗里德里希创“讥讽说”(ironic)。黑格尔在《美学》中曾对此说(《美学》朱光潜译本译作“滑稽说”)加以剖析和批判,读者可参阅。席勒格也运用了“讥讽说”去分析莎士比亚使悲剧性和喜剧性互相交迭的手法,以印证自己的观点。他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用一种讥讽的观点来加以考察,而并不混淆区别善与恶的永恒标志。”照他看来,莎士比亚也是按照这种原则来写作的。这种强古人以从己意的说法,显然是牵强附会的,莎士比亚打破古典主义的传统,使用了悲剧性与喜剧

  • 标签: 哲学思想 黑格尔 人与人 神秘色彩 费希特 弗里德里
  • 简介:夏日炎炎,八月流火的长沙无愧于“全国四大火炉城市”这一称号,但位处西北边陲的宁夏银川却很凉爽。我跟着妈妈来到这座她心中一直向往的“塞上江南”游览,随身携带着《女皇武则天》和《另一半中国史》两本好书,随走随读,好不惬意。一、《女皇武则天》历史的真相已无从考证,但传承下来的少许却也能编辑成册,留给后人无数遐思。《女皇武则天》里呈现给我的是一位杀

  • 标签: 读书随笔
  • 简介:  宋朝的病  作为时间的亲人,我的朋友庞晃,几乎在昆明的每一座废墟中晃荡过、迷失过.世界一直在前行,他却一直在往后跑.用他的话说,他是在跟世界拔河,结果总是被世界的那根粗麻绳拖着跑,开始时拖在地上,击起漫漫灰尘,后来,就被拖得飞了起来,变成了世界手中的风筝.……

  • 标签: 平阳随笔 雷平阳
  • 简介:韩少功是一位智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的著作所表现出来的理性主义精神,这种理性主义精神表现在他对人类知识的一种有限度和谨慎的怀疑主义态度,表现在他观察感受世界的那种多元主义的散点透视。韩少功的这种智者的理性主义精神决定着他的文化观,并通过其文化观影响他文学观,促使他创作了《马桥词典》、《暗示》和《山南水北》等以词典形式出现的长篇随笔体小说。

  • 标签: 韩少功 随笔体 小说 长篇 理性主义精神 《马桥词典》
  • 简介:一个多月前,我给远在澳洲的倪蕊琴教授打了个电话,约她为即将举行的“纪念列夫·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写份发言稿。倪老师答应了,并说她最近也想为托尔斯泰的这个纪念日写点东西。稿子很快就发到了我的邮箱,名为《重读(给一个中国人的信)》。打开一看,还是倪老师的风格,感情充沛,思维活跃,文章从托尔斯泰的东方情结谈到了托尔斯泰思想在当下的意义,发人深思。

  • 标签: 俄罗斯文学 教授 托尔斯泰 学问 良知 随笔
  • 简介:忽然来谈文学教育,自觉十分僭越。我缺乏谈这问题的资本,既不具备理性的文科教育的知识,也没有身历的实际体验。我没有受过正规有序的学校教育。说来可怜,只插班读过一个学期的初中和一个学期的高中,而且心不在焉地读得很呀呀呜。我是从家塾和自学求取知识的,是未经“三考出身”的野路子。所谓家塾,不是旧式培养蒙童的规模颇像学校的私塾,

  • 标签: 文学教育 文科教育 学校教育 知识 高中 自学
  • 简介:本文以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的思考为题,从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落实的有效策略两方面展开论述,寻求初中美术教育中渗透健康心理教育的合理途径。

  • 标签: 初中 美术教育 健康心理教育
  • 简介:<正>《文化报》“社会热点”栏目《自杀成为中国青少年头号死因》一文报道:北京市心理危机与干预中心公布:每年全国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占15—34岁人群死因首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名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

  • 标签: 自杀未遂 改革走向 样本总数 调查分析报告 干预中心 教育改革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方兴未艾,时代呼唤国学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应当受到更多关注。国学能培养人以德为先、正人正己的人格,与仁爱共济、立己立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和价值观自信,塑造以理节欲的性情,平衡人生观,培养理想人格。中国文化中的礼仪和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教育观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高校应积极推动中国国学研究的发展和传播。促进整个社会基于民族文化知识的认可和自信。

  • 标签: 国学 教育 研究
  • 简介:  演讲人:周国平  地点:四川大学  现场实录  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价值  我今天的讲演题目是《人文精神与教育》,因为在座的都是大学生和研究生,面对同学们,我想从人文精神的角度着重谈一谈我对教育的理解.……

  • 标签: 人文精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