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正>序一:印象矮败小麦,一个奇特的名字,一面光辉的旗帜——科技创新的旗帜。矮败小麦是小麦品种,又不是一般的小麦品种。她是小麦育种的新体系,她可以源源不绝地孕育出无穷无尽的小麦新品种。矮败小麦高效育种体系在全世界史无前例。绿色革命之

  • 标签: 小麦不育系 小麦育种 颜龙安 邓景扬 基因定位 小麦群体
  • 简介:  南方的朋友听说我没有工作,很是怜惜我的清贫,觉得我还不是一无是处,就应该充分发挥我的一技之长.尽管我的文字很少在纸质媒体上发表,他们还是尽其所能向我约稿,希望我能写一些可以公开的话题.……

  • 标签:
  • 简介:第一部1929行远说你在写书,所以你来问我,你也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人对吧?你是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现在你回来了,你来打听我这个老家伙当红军的事情,那我就跟你讲。我当红军那时候的这个广城畈,跟现在没有什么不同,你不要大惊小怪的。我讲这个没有什么不一样,虽然都这么多年了,但广城畈就这么个场子,没有什么变化,下边那个丰乐河也就是那个样子,南边的天龙庵、金鸡寨也没变,往西霍山,往北六安城,往南往东棠树新街都没有变化。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刘行远》
  • 简介:吴历(字渔山,1632-1718)研究在明清天主教和中国绘画史研究领域都并非新鲜的话题。自20世纪初中国历史学学者开始整理吴历生平资料并辑录和笺注其诗画作品以来,关于吴历的研究成果持续不断地涌现。无论是陈垣(援庵)于1937年撰写的《吴渔山先生年谱》、方豪写于1969年的《吴渔山神父领洗年代、晋铎地点及拉丁文造诣考》,还是当代的吴历研究专家章文钦,在其吴历研究著述中都曾留意过吴历何时皈依天学(即天主教)这个问题。

  • 标签: 吴历 皈依 教授 学时 中国绘画史 中国历史学
  • 简介:一段时间以来,湖北诗人余秀“火”了,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多的时候一天有几十家媒体蜂拥采访,随着“脑瘫诗人”、“农妇诗人”等标签的盛行,余秀华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进入了社会大众的视野,引起了相当程度的关注.她的两本诗集也以极快的速度面世,甚至一万余册当天卖断需连夜加印,并带给了她九万多元的版税收入——在诗歌边缘化愈益明显,许多诗集只能印两三千、一两千册甚至需要自费出版的情况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余秀已然成为了一种“现象”,在受到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这里面包含着媒体时代、信息时代的诸多秘密,也可以由之出发讨论诗歌在当今时代的处境、诗歌与大众的关系等问题.

  • 标签: 社会大众 自费出版 信息时代 “火” 诗人 媒体
  • 简介:有女同车,美且都。有女同行,音不忘。颜如舜。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郑风·有女同车》与倾慕的女子同坐于车中,心中是如何神魂颠倒,欣喜不已的呢?心中似悲似喜,只觉这一瞬间美得似乎不真实,仿佛绝佳的梦境随时会被惊醒。那女子生得极美,“颜如舜”,简简单单四个字,如同山野间尚带着晨露的芙蓉,刹那间教人心旌摇曳。

  • 标签: 佩玉 孟姜 女子 郑风
  • 简介:当年,《牧马人》是部相当出色的影片,其中男女主人公许灵均和李秀芝结为终身伴侣那场戏,更是新颖、独特,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很大的艺术享受。但也有人对这场戏的真实性提出过异议,觉得不太符合生活真实。确实,两个结婚男女从未谋过一面,互不知道对方姓名...

  • 标签: 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生活中 真实性 影片 可能发生的事 艺术感染力
  • 简介:二月寓言1、玩偶和偶像年终,人们按例在家里大扫除。有一家人把家里的各种玩偶拢在一起,准备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那大大小小的玩偶挤在一起,你抓我一下,

  • 标签: 狮子 首领 回答 战争 人类 乌鸦
  • 简介:澳洲散记我还记得小时候一不高兴就会对妈妈说:我要去天边……可是天边到底有多远啊?其实到了澳洲就可以知道那望不到边的天边有多远了。那蓝的天和蓝的海连在一起,中间一抹深色的痕迹,那就是天边吧。天空实在太蓝了,纯粹的蓝,清澈的蓝。还有云,美得让人喘不过气,好像连呼吸都被夺走了,什么都静止了。

  • 标签: 天边 绿岛 凯恩斯 垃圾 澳洲 呼吸
  • 简介:一直存在两类作家(当然这一区划并不是那么地严格,但界限却是恒在的),一类是影响大众阅读的作家,另一类则是影响作家的作家。卡夫卡是影响作家的作家,但因为名声的显赫他同样会被大众有限度地接受,无论这一限度是否远比阅读者以为的更根深蒂固;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和古老的《一千零一夜》都具有通俗性,然而它们同样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作家。不过我想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大众阅读和作家阅读之间,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趣味分野,大众更愿意通俗和易懂,夸张与离奇,在阅读中尽可能不耗费什么力气,而作家们则更看重“对未有的补充”和启发性,影响作家的作家往往会对后来的作家们提供“唤醒”,让他突然意识到小说还可以这样写,进而让他“急迫地试图”完成自己的创作。

  • 标签: 《爱情故事》 《一千零一夜》 大众阅读 余华 匠人 塞万提斯
  • 简介:最早知道凌叔是因为她的小说,就是早年留学生文学的代表。当时还很好奇,她不是新月派的吗?啥时变留学生文学代表了。嗯!都有啊,这是她的两大特征,是月亮,也是星星。月亮呢,当然离不开诗人。诗人自然是徐志摩,徐志摩当年可是太阳,各位是月亮,围着他转。村上春树的"1Q84"来了,一个大的,浅黄色,三分之二圆;一个小的,绿色,倾斜地挂在旁边。凌叔喜欢浅黄色吗?不知道,但是应该是那个大的。绿色的那个呢,应该是陆小曼?

  • 标签: 凌叔华 徐志摩 曼斯菲尔德 村上春树 陆小曼 林徽因
  • 简介:<正>一知侠1918年2月生于河南省汲县柳卫村一个铁路工人家庭里。汲县即古卫辉府。是战国时代卫国都城。他早年曾在煤矿、铁路车站干过活。1938年奔赴延安,进了抗大,毕业后留校继续学军事。次年冬奔太行转迁山东,行军途中入了党。从抵沂蒙山区至今,几十年来和山东父老同生死,共患难。知侠1940年任抗大文工团党支部书记,后又任《山东文化》副主编和文工团长、省文协党总支书记、省文联创作部部长,并主编《山东文艺》。1952年写完《铁道游击队》,于1953年调上海作协从事专业创作。

  • 标签: 游击队 散论 限制视角 铁道 叙事结构 沂蒙山
  • 简介:从这个“短篇长读”系列讲座开始之初,“话题性”就是我选择讨论对象的关键指标。现在回头看,虽然那些语种相异风格迥然的各色作品分别以不同的话题性为我们的讲座丰富了内容调剂了口味,但九九归一,它们从各自的角度所指向的,又仿佛总是我不厌其烦地碎碎念的,那个与我们的文学教科书大唱反调的“阅读三忌”。

  • 标签: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话题性 教科书 讲座 文学
  • 简介:贿赂,在古代又叫苞苴,本意是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可见,较早的贿赂无非是送鱼肉。有个著名的例子可以作为例证。春秋时公孙仪在鲁国做宰相,他非常喜欢吃鱼。在他任职期间,许多人买了鱼给他送礼,可是公孙仪从来不收。“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吗?”公孙仪的学生向公孙仪笑着问,“现在有这么多人给您送鱼您都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 标签: 人生 刘瑾 任职期间 鱼肉 贿赂 宰相
  • 简介:<正>一、6年的耕耘播雨,心血伴着汗珠掉地成八瓣,终于迎来了花落成荫籽满枝2002年10月22日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2教室。国际MBA班的学子武礼,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几乎天天听名家讲座的他,竟然被菱钢铁集团董事长李效伟先生的一番精彩演讲征服了。开场前一个小时,教室早早地被学生们坐满,200份菱宣传资料被一抢而空,能容纳180人的教室却挤满了400多名学生。武礼和大部分同学一样,是站着3个多小时听完演讲的。

  • 标签: 李效 钢铁企业 危机论 湘钢 一抢而空 成荫
  • 简介:反英雄叙事拒绝传统高大全式的“巨人英雄”,而是将英雄还原为普通的人,刻画日常生活中的反英雄。“反英雄走向了‘英雄’的反面,它的出现是对传统理想中的‘英雄’人物的解构,或者说是这些理想概念的破碎和丧失。”在余的小说中,存在这样一种反英雄叙事,它书写日常生活中的反英雄,塑造了阮海阔、王子清、马哲、福贵、许三观、李光头、杨飞等一大批反英雄人物。

  • 标签: 英雄叙事 余华小说 价值 传统理想 日常生活 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