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日语的「」和汉语的“”用法相似,都有指称说话自己的自称用法。但二者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来自称,并且在自称时所允许使用的语境也不同。日语的「」在自称用法中由于侧重于“外人、别人”这一侧面,因此只能用于表达不满、责怪、生气等感情的语境中,而汉语的“”不仅有此用法,还有另一用法,即侧重于“所有人”这一侧面,可用于加强可信度或影响力等的语境中。

  • 标签: 自称 语境 日汉对照
  • 简介:语言产生于社会,反映着与之产生背景相对应的一些社会现象。新语和年轻用语都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产生,并同时反映着当时社会背景的语言。而且绝大部分的年轻用语也属于新语的范畴。年轻人在社会中最易接受新事物,并且勇于站在变革的最前头。本文着重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年轻用语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组成和特征进行分析,并从中探求现代日本年轻的生活现状、对于社会的态度及其内心世界。

  • 标签: 新语 年轻人用语 现状
  • 简介:日本古代诗歌史上,虽然男性作者居多,但是,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的歌坛上,无数不让须眉的女歌亦曾留下了耀眼的光辉。本文仅就日本“上古”“中古”“中世”“近世”四个历史时期,概述日本古代女诗人诗歌不同时期的代表歌及创作特征,进而探讨日本古代女诗人诗歌的兴衰轨迹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标签: 古代女歌人 歌风 创作特征
  • 简介:今年秋季,日本天皇夫妇的女儿‘纪宫’去比利时访问。出发之际皇室亲属为她送行。一家销售量很大的杂志上登出了几幅送行的照片。其中有一幅照片是天皇的孙女「真子」招

  • 标签: 永远年轻 三十岁 日本女性 面毒 学习日 本语
  • 简介:本文聚焦于在日温州移民集团的历史和现状。由于早期赴日谋生的温州人多为劳工,所以本文首先采用文献实证史学的方法,通过探寻当时在日中国人劳工的一般状况,阐明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的温州劳工大量移民日本的这段史实。其次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访谈手法,通过对一个在日温州人家族的移民方式、定居过程、生活现状等等的分析,展现了在日温州社会的历史变迁。

  • 标签: 海外温州人 在日中国人 移民 唐氏家族
  • 简介:近年来,日本年轻人在交流中不断使用新的词汇。这些年轻用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程度副词。在使用这些年轻特有的程度副词来展现自身的个性与文化的同时,不断地更新和改变着现有的语言体系。而年轻用语中的这些程度副词的大量出现是非常有趣的语言变化。本文在总结了年轻用语中的程度副词的特征、来源等的基础上,通过对其程度意识等的考察,明晰了年轻用语中程度副词之间的程度性差异。

  • 标签: 日本年轻人用语 程度副词 程度意识 程度性差异
  • 简介:旅人与忆良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同一个地方为官。二虽是上下级关系,但在艺术上却是挚友、知音。在创作理念上都深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并在作品题材与格式上大胆创新、另辟蹊径。但由于二出身不同,人生遭际不同,因此他们对外来思想的吸收不同,反映在和歌中的人生观也大相径庭。《万叶集》开以诗歌形式抒发情感、探索人生之先河,而旅人、忆良在这方面成就显著,因此为后人瞩目。

  • 标签: 个性化 外来思想 反映现实 忧患意识
  • 简介:の为になることを(与他人有益的事)片桐更纱作苏讯江译阎王爷就在我面前。我大概是死了。阎王爷表情严肃地瞅着生死簿。“你待在地狱里吧.”“唉……,那。我没做任何坏事。为什么要待在地狱里,您再仔细查查。”“不过……”阎王爷一边捋着大胡子一边翻看生死簿。“...

  • 标签: 阎王爷 人寿保险金 精神痛苦 天堂之门 社会义务 孩子们
  • 简介:本文以2005年至2016年中俄领导讲话0为语料,从批评话语分析角度对中俄领导讲话中互文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俄领导对互文的引用存在倾向性,且在引用形式和内容上存在差异。互文现象的运用可以映射出该国家的政治语言世界文化图景,俄罗斯更侧重宣传“俄罗斯新思想”,塑造一个强大、统一、民主、自由的国家形象,而中国则通过大量引用传统文化,展示出一个历史悠久、民主、和谐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 标签: 批评话语分析 互文现象 政治话语 国家形象
  • 简介:21世纪迎来了信息化与互联网时代,新闻翻译也随之发生了由纸质版到网络电子版的形式转变。本文选取《人民日报》的中韩新闻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实例分析发现译者在从纸质版源语文本到网络版目的语文本的信息转换过程中,经常采取节译、摘译、重组、分割等编译策略以提高新闻翻译质量、保证新闻翻译信息传播的效果。

  • 标签: 中韩翻译 新闻编译 中韩编译策略
  • 简介:对道歉行为的研究包括“事由”、“方式”以及“目的”三个阶段,本文重点关注其中一个侧面“方式”,即道歉行为的实施阶段。把实施阶段分为核心行为以及辅助行为,以语料库中检索到的由多个话语组成的道歉行为作为分析对象,考察日语道歉行为的各种策略类型。为下一阶段提炼道歉行为的策略模式以及行为模式奠定基础。

  • 标签: 道歉行为 核心策略 辅助策略 施为用意 模式
  • 简介:本文基于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翻译理论,以2013年至2015年三年间政府工作报告日译本为例,结合笔者三年间所做的受众调查中发现的典型译例,从文本类型、目的三法则角度探讨政府工作报告的对外翻译策略,指出功能翻译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工作。本文认为,为提高对外传播效果,(1)译者应判断文本类型并有采取相应翻译方法;(2)应在忠诚于翻译发起者和译文受众的前提下确定翻译目的;(3)译者可以并应当在取得翻译发起认可的前提下,针对译文受众的需求进行摘译、编译、改写。

  • 标签: 功能翻译理论 政府工作报告 中译日 受众接受
  • 简介:本文以高级日语学习阶段的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调查,并考察了其与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成绩的关系,发现受试的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属于中等,随着学年的升高,应试者的学习策略使用频率无明显的提高,使用倾向也没有大的变化。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成绩中仅"词汇"部分的成绩与元认知策略存在显著意义的相关。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学习细节上存在差异,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为重视语言的输出技能、即"说"与"写"的能力培养。

  • 标签: 语言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 日语能力测试成绩 相关
  • 简介:根据近年来的反馈信息,大多数"影子练习"的练习者都从正面评价了这种练习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感到困难或在练习过程中感到紧张、有压力。影响练习者感受的因素可能存在多种,本研究假设日语水平、周围环境、练习策略都可能产生影响,故选择从未有过练习经验的二年级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文主要针对第三项假设,而其它两项假设将另行撰写文章。在本文中,将练习者感到困难、紧张等命名为"思维活动",将练习者为完成跟读而采取练习活动命名为"跟读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练习者在练习初期有什么样的思维活动;(2)练习者在练习初期会选择什么样的跟读策略;(3)练习者的跟读策略是否会对他们的思维活动产生影响。

  • 标签: 影子练习 元认知 跟读策略 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