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德国建立了极具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二元制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该制度具体体现为劳动者参与管理的两个制度层面:企业层面与公司层面;三个领域:社会事务、人事事务、经济事务;两种权限:参与决定权与参与协作权;三种功能:保护功能、均衡功能与社会福利功能。德国学者从人的尊严保护、资本和劳动力的关系、民主理论、制约权力等方面对这种参与管理的正当性进行了论证;但也有论者从侵害所有权、妨害结社自由、累加性参与管理导致劳动者一方处于优势地位等方面对其提出批评。目前德国司法机关多通过所有权负有社会义务和《基本法》规定的社会国原则论证劳动者参与管理的正当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资协议中的开放条款、企业结构变迁以及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都在影响德国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的发展。德国劳动者参与管理制度,对中国制度完善具有积极参考意义。

  • 标签: 参与管理 企业 公司 企业委员会 二元制
  • 简介:本文描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欧盟劳动力市场的总体表现和与美、日的差异,按照国家组别、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等类别指标进行分类解析,并揭示了其特点,如失业呈钝化趋势、各国劳力市场保护加强等。本文然后探究了这些表现和特点的原因:国别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差异、高福利制度拖累、劳动力市场机制僵化、危机前相关国家劳动力市场改革和欧盟就业政策的贡献等。最后,本文介绍了成员国和欧盟应对危机冲击、改善劳动力市场表现的长短期举措。

  • 标签: 欧盟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政策 金融危机
  • 简介:德国是世界上对环境保护比较重视的国家之一。环境保护不单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简单地可以用技术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有其他因素配合而成的系统工程。这种观念在德回各界是种共识。他们认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与多种各不相同的因素有关。首先与个别的和社会的信息状态有关;其次是面对环境的意识与敏感性;第三是与当前社会的政治和法律的条件有关。

  • 标签: 环境保护意识 德国 系统工程 自然资源 信息状态 敏感性
  • 简介:德国特殊解雇保护制度保护的对象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特别弱势的雇员,另一类是雇员的集体利益代表。相应地,特殊解雇保护制度实现了两个层面上的功能,对于第一类雇员基于其特别弱势的地位而保护其个体利益,实现社会正义,而对于第二类雇员则是通过对其成员的保护促进雇员集体利益代表机构的设立和正常运转。德国特殊解雇保护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制解除的事由,只有在雇员有重大违约行为或者企业关闭的情况下允许解除,另一种是要求解除前必须获得主管机关或者雇员集体利益代表机构的同意。相比之下,我国特殊解雇保护制度的保护范围狭窄,保护方式也单一。目前在我国工会改革的背景下,最为迫切的是增强对职工集体利益代表比如工会委员的保护

  • 标签: 德国 特殊解雇保护 雇员的集体利益代表 工会改革
  • 简介:周日和节日的历史渊源在德国与基督教信仰有着极密切的联系,这赋予了周日和节日宗教语境下的特殊含义。在美国法中这属于BlueLaw(蓝色规范)的特殊领域,在德国《基本法》中用来规范周日和节日问题的是Art.140GGi.V.m.Art.139WRV(第140条之魏玛宪法第139条)。这一条款正是通过对魏玛宪法中归属于宗教事务项下的一揽子条款的整体接受才最终进入到《基本法》之中;而且周日和节日保护的宪法目标也清楚表明了其所具有的宗教(或文化)和社会的双重含义。以此宪法规定为基础,德国联邦和州在一般法层面上具体形塑出了对周日、节日进行法律保护的整体框架。

  • 标签: 周日及节日法律保护 宗教自由 国家保护义务 限制正当性
  • 简介:为了改变德国所面临的高失业率等困境,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时期推出了《2010改革议程》一揽子改革计划,这其中包括了针对劳动力市场实施的“哈茨改革”。本文首先从历史纵向上分析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发展,然后以“第三条道路”理论为依托,指出哈茨改革带来了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范式变迁,即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已经从积极型转向了激励型,这种转向不只是体现在政策目标上,而且也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上。本文最后论述了由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期间以及由基民盟/基社盟与自民党组成的新联合政府对哈茨改革的部分修正。

  • 标签: 德国 第三条道路 劳动力市场 哈茨改革 范式变革
  • 简介: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金融体系与北约军事防务体系的关系渐趋紧张,具体表现为美国要求德国为其国际收支赤字提供补偿。面对美国施加的金融压力,德国为了保护政策自主权,先后采取了各种战略,包括拖延调整、增加调整的交易成本及减少调整的财政成本等。深入分析这些经验,有助于全面理解国际金融体系,也有益于思考当前中国如何应对美国的压力。

  • 标签: 联邦德国 美国 金融压力 政策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