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平等原则的德国高校体系,在社会需求、国际竞争等挑战下,正走向差异化和竞争。精英倡议计划给这一进程带来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体现在高校的功能差异方面,即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的区分,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高校声望等级形成和贫富分化上。本文通过对德国大学平等传统和差异化进程的介绍,以及对精英倡议计划的分析,对该计划对于高校差异化的各方面影响及其后果进行梳理,指出精英倡议计划的片面性,以及教学和科研、“整体高质量”和“尖端的精英”二者兼顾、平衡发展的重要性。

  • 标签: 精英倡议计划 德国高教改革 差异化
  • 简介:认知语法从生成语法的阵营中脱离出来,代表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范式。从理论假设看,认知语法比生成语法有更好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灵活性。本文试图在Langacker认知语法识解理论框架下,从详细度、聚焦、突显和视角四个维度来阐释德语语言现象,一方面从认知视角"另眼"观察德语语法结构与语义特征,以探寻德语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理据;另一方面通过对识解理论观点的示例阐述,说明认知语法对语言研究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广泛的适用性。

  • 标签: 德语 认知理据 识解
  • 简介:德国联邦政府在"9·11"事件之后明确地站到了美国一边.在联合国主持下,德国还牵头在波恩彼得斯贝格召开了阿富汗问题国际会议,并提供了约3.4亿欧元的人道援助.但红绿政府第二任期伊始,德以绝不参与任何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以及不赞成武力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立场使德美关系陷入了一场深刻危机之中.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红绿联盟政府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来探讨德美外交政策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 标签: 德国 阿富汗 伊拉克 外交政策 美国
  • 简介:文章介绍了中国与联邦德国签订的两项双边经济协定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它们的作用及两国在这些问题上出发点的异同。文章还把这两项协定同国际上同类型的协定作了一些比较。

  • 标签: 联邦德国 理论与实践 协定 经济 文章 同类
  • 简介:“话语”与“话语分析”的概念界定是区分当今世界话语研究学派的最主要依据。德语语言学界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学”话语分析流派主要接受和发展了福柯话语思想,也借鉴融合了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观点。它透过有别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视角考察语言现象,强调语言在社会现实和知识建构中的作用。本文旨在回顾德语话语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对其学科定位和方法论整合的努力予以评析,从而为我国语言学界的话语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 标签: 话语 话语分析 福柯 哈贝马斯 德语语言学
  • 简介:本文聚焦中欧光伏争端,以衍生自双层博弈理论的三层博弈理论为分析框架,对此次贸易争端进行分析和梳理。本文主要尝试通过“赢集”这一核心概念,解释此次争端中德国和欧盟的立场及行动。本文认为,在此次光伏争端的案例中不仅存在着中国与欧盟在国际层面的谈判和互动,欧盟与其成员国和利益集团之间,以及成员国与利益集团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而争端最后的解决结果是这几个层面互动的合力的结果。

  • 标签: 中欧光伏争端 双层博弈 三层博弈 欧盟决策机制
  • 简介:今年11月25日是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第11届年会在上海召开,德国问题研究所以主办学术会议的方式纪念所庆.

  • 标签: 德国问题 研究所 应用 并举 教学 科研
  • 简介:为了改变德国所面临的高失业率等困境,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时期推出了《2010改革议程》一揽子改革计划,这其中包括了针对劳动力市场实施的“哈茨改革”。本文首先从历史纵向上分析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发展,然后以“第三条道路”理论为依托,指出哈茨改革带来了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范式变迁,即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已经从积极型转向了激励型,这种转向不只是体现在政策目标上,而且也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上。本文最后论述了由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期间以及由基民盟/基社盟与自民党组成的新联合政府对哈茨改革的部分修正。

  • 标签: 德国 第三条道路 劳动力市场 哈茨改革 范式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