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作为英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拜伦的诗歌气势磅礴,包罗万象,抒情与讽刺运用自如。他四处游历的经历和传奇般的人生故事更使他声名远播。他笔下那些热情洋溢,追求自由的男主人公们仿佛是他自己的缩影,常常与这些典型的"拜伦式英雄"同时出现的还有众多女性形象,然而拜伦透过男性视角主观地将这些女性刻画为男性审美理想的载体。女性压抑的自我和话语权、作为男性的无私奉献者,与"拜伦式英雄"所呈现的个人主义、追求正义、富有人道主义精神背道而驰。本文将通过女性批评的角度对比典型的"拜伦式英雄"和拜伦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拜伦式英雄"的创作动机以及还原其背后真实的女性形象。

  • 标签: 拜伦式英雄 女性主义 女性形象
  • 简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一直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进步的女权主义思想而备受赞誉,吸引了无数读者。这样一部小说在现今时代,对于文学和哲学理论研究依然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通过重读《到灯塔去》,结合后人文主义海洋研究的观点,发掘此部小说中鲜为人注意的深刻内涵。早在伍尔芙创作这部小说的时代,后人文主义便初现原型。女权主义的实现,新的理论构建和意识形态的重组,都需要打破传统的陆地主导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这也体现了伍尔芙思想的超前性。

  • 标签: 后人文主义 女性主义 海洋 灯塔
  • 简介:基于对二战后美国诗坛的深刻反思,深层意象派一方面大胆借鉴超现实主义诗学以对抗"新批评"的智性写作,力图恢复诗歌与生命的同构关系;另一方面又部分程度地保留了艾略特的理性意识,主动吸纳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以及东方道学思想,从而对20世纪前期的"意象主义"作出新的呼应与修正。在丰富的异域诗学参照下,深层意象派不断激活、改造美国诗歌传统,以开放稳健的态度去融通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异域,深刻影响了美国当代诗歌的艺术形态与发展路向。

  • 标签: 深层意象诗派 超现实主义 意象主义 新批评
  • 简介:在1760年代中的几年里,一个名叫雅各布·古杰尔的瑞士农民(通常称呼他的绰号克莱因乔戈,就是英语的"小杰克")一时间成为举世闻名的农夫。医生兼社会改革家J.K.希尔茨尔发现了这位口齿伶俐、雄心勃勃的农夫,宣称他是"乡村苏格拉底"。卢梭曾为他高唱赞歌,歌德也曾不远千里,去苏黎世乡下拜访过他,克莱因乔戈动用他淳朴的乡人智慧,足以温暖任何启蒙贵族的心灵。

  • 标签: 希尔 克莱因 雅各布 口齿伶俐 唱赞歌 赫西俄德
  • 简介:自然是浪漫主义诗歌中的重要灵感和主题,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序曲》是评论界公认的华氏最重要的作品,记述了其自我心灵与人生历程。本文拟从《序曲》的文本细读入手,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华兹华斯对同时代主流的埃德蒙·伯克美学观点的契合与背离,指出其对自然的女性定义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独特的华兹华斯式的超卓。

  • 标签: 《序曲》 崇高 秀美 女性主义 自我超卓
  • 简介:韵律形态学研究形态学和韵律结构之间的互动,主要研究的现象包括音位配列限制、词根类型形态学和重叠。音位配列限制是对词干和词语的音系形成的限制,通过研究英语的爱称,我们可以知道英语应该属于有最小词语限制的语言,但是许多语言则没有最小词语限制。词根构成一个词的核心,是基本形式,通过内部变化或者增加屈折词素或派生词素来可以派生出另一个词。闪语中词根则一般由三个辅音构成CCC,它们加在_V_V_模块上,成为词根类型形态学。重叠是为了表示一个词的意义或用法的变化而重复给定的词基的全部或者部分之类的形态学过程,分为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各种语言中词语的重叠必须遵守一定的类型或韵律要求,重叠可以用于屈折和派生,大多表示复数,但也可以表示意义的强化或弱化、行为的强度、时体的构成等。对韵律形态学的研究会促进我们对于词汇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扩大我们的词汇量,为进一步掌握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韵律形态学 音位配列限制 词根类型 模块 重叠
  • 简介:自《黄色墙纸》回归文学经典以来,小说中女性的反抗精神始终备受学者关注,然而学界针对小说主题的探讨却为数不多。本文试以小说主要矛盾冲突的层层升级为线索,阐释小说主题的更迭与深化,将家庭矛盾、两性矛盾和人性与伦理间的矛盾三个主题贯穿起来,拓展小说的纵深,彰显吉尔曼对社会和全人类的人道主义关怀。

  • 标签: 《黄色墙纸》 吉尔曼 家庭矛盾 两性矛盾 人性与伦理的矛盾
  • 简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思想认识的提高,我国在教育行业上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基于我国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近些年我国逐渐进行了新课改措施,从根本上对教育进行改革。本文以专业英语听力课程为例,来解释以建构理论为指引的教学,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参考。

  • 标签: 建构主义理论 英语听力 课程改革
  • 简介:休闲与教育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休闲价值观所具有的自由、平静、宁和的状态、社会交往性和创造性等特征使之与把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为重要目标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求有密切联系。该文从休闲价值观的特征出发,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培养人文素养所要完成的任务、担当的角色以及必须提供的物质及精神条件。

  • 标签: 休闲价值观 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素养
  • 简介:《阅读》课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存在学生过度依赖于教师的输入和词典的查阅等问题,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强调了以学习者的内部生成和情景化的学习,能够对阅读课教学提供一些理论的指导。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过程,把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课的影响做了探索,旨在为阅读教学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 标签: 建构主义 英语专业 阅读教学 探索
  • 简介:上海地铁目前有14条线,共计288座车站。地铁站名英译一般采取"专名音译,通名意译"的方法。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地铁的意译站名较少,而音译站名的比例较高。这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也有利于沟通与理解。在"名从主人"的原则下,通过全面分类研究,上海地铁站名英译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重复翻译、专名意译、通名音译、方位词误译、"新村/新城"音译、译文不统一等。

  • 标签: 上海地铁 站名 英译 音译
  • 简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上升以及对外交往日益增多,中央和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都配有英文版。因此,《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构建了探讨翻译策略和技巧的新平台。1981—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据显示,"文明"一词从无到有,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到"城市文明""文明"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且"精神文明"的翻译经历了异化还是归化的历史论辩,至今未能达成一致。该文追溯"文明"使用和翻译的历史沿革,以2009—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以交际目的为落脚点,探讨了"文明"翻译的方法,希望能促进该类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 标签: 政府工作报告 翻译 “文明”
  • 简介:《翻译教学》一书是国内翻译教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之一。该书吸纳了翻译学、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着力于构建中国语境下的翻译教学研究体系,从课程模块、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就如何培养翻译能力进行了论述,为从事翻译教学和翻译理论研究的教师、学者在不同层面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和帮助。

  • 标签: 翻译教学 翻译能力 翻译过程
  • 简介:课程建设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在英语类专业课程建设中,要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的吻合度、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以及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标签: 课程建设 吻合度 适应度 保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