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战国策》在英语世界的翻译和传播只有百年,但是对其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切实影响。本文考察了西方英语国家如何认识、了解、研究与应用《战国策》,探讨了其英译对英语世界的影响,并通过述评国内外《战国策》英译研究,描述了《战国策》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图景及传播影响

  • 标签: 《战国策》 英译 英语世界 典籍传播
  • 简介: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习如何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待深入地研究。本研究从教师认知视角出发,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探究了教育实习过程中对职前英语教师认知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职前教师英语认知,并讨论了对英语教师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 标签: 教育实习 职前英语教师 教师认知
  • 简介:研究听力理解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汉英双语学习者英语听力水平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从听觉输入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角度开展听力理解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听力理解障碍的发生机制。本文以Anderson(1985)提出的语言理解三阶段模型为理论基础和主线,综述了自2005年至2014年国内学者对英语听力理解影响因素的研究情况。我们发现:在语音感知阶段,研究者主要关注的影响因素是语音知识、词汇知识和不同类型的信息输入;在解析阶段,研究者主要研究工作记忆对听力理解的影响;在应用阶段,背景知识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我们认为:今后的研究应以实验研究为手段,加大英语听力理解的心理机制研究,探讨前人研究中矛盾结论产生的原因,并加强双语者二语听力理解心理模型的理论构建,同时进一步关注方言、工作记忆的各个子成分以及记忆的提取方式和信息组合过程对二语听力能力的影响

  • 标签: 听力理解 影响因素 感知阶段 解析阶段 应用阶段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重铸和工作记忆对汉语为母语的高水平韩语学习者习得韩语使役形态的影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群体:重铸实验组和非重铸组。实验组在基于任务的交互活动中接受密集的重铸,而对照组则没有。重铸的影响由两种类型的测试加以确定:诱发性模拟试验用于测量隐性知识;非计时语法判断测试用于测量显性知识。调查结果如下:首先,从前测到后测,重铸通过发展学习者的隐式和显式知识,促进了学习者对使役结构的习得。其次,后测显示,相对显性知识而言,重铸可更有效促进隐性知识的发展。第三,工作记忆是重铸对显性知识的促进效果中的一个显著变量,也就是说,工作记忆,作为一个显著的个体差异因素,通过重铸间接促进了显性知识的发展知识的发展。即使在工作记忆的影响受控的情况下,重铸的促进效果依然存在。

  • 标签: 纠正性反馈 重铸 工作记忆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韩语作为第二语言
  • 简介:本文旨在考察以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跨文化交际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着眼于中国的英语使用者如何描述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从而探讨中国使用者如何看待多种英语。研究数据涉及769份问卷调查以及35个访谈,表明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会从四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语言态度产生影响。首先,缺乏跨文化交际体验,会促使人迷信英语本族语使用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必须条件;其次,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历能够激励研究对象去质疑本族语特性与可理解性之间的必然联系;再次,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促使人去审视本族语英语与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之间的绝对相关性;最后,跨文化交际中的英语使用经历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策略意识,继而成功应对英语多样化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这四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态度都折射出研究对象对于什么是可理解的英语的考虑。本文考虑了语言的可理解性与(非)本族语特性之间的联系,以及跨文化交际在理解这种联系中所起的作用,从而探讨对教学的启示。

  • 标签: 本族语特性 可理解性 英语作为通用语 中国英语使用者 跨文化交际体验 语言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