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晨光普照,森林原野泛着绿宝石般的光泽,陶醉在春日美景中。欢乐的银色鸟雀掠过澄净的天空;满足于平凡容颜的素色“小歌手”啁啾在灌木丛及树巅。叶芽绽绿,花儿吐艳。泛着涟漪的溪水潺潺。柔风抚面,送上欢愉的耳语。

  • 标签: 高校 英语 翻译方法 译文
  • 简介:2014年8月初,笔者正琢磨《英语世界》第11期文稿该以哪位翻译家为对象的当儿,周克希先生停译《追寻逝去的时光》之报道倏地从各媒体蹿将而出,拙文主人公就此得来全不费功夫。周克希先生曾这样形容其此前的人生:“我的大半生,粗略地说,是‘30年数学,30年翻译’,中间交叠十年。略带夸张地说,我有两次人生:数学的人生和翻译的人生。”

  • 标签: 翻译家 “感觉” 印象 英语世界 人生 主人公
  • 简介:近日翻阅《浙江省译家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发现作者将书中所收68位译家分作了两类并在目录中分别名之为“大传译家”和“小传译家”。让我们诧异的是,李之藻和李善兰等也被纳入了“小传译家”之列。在我们看来,不论从哪方面(译作数量、译作质量、译作价值及影响)来讲,前述二李恐怕都绝非“小”字辈。对于他们俩,以下说法也许才名副其实:李之藻乃明清科技翻译之开先河者,李善兰乃该次翻译活动之集大成者。

  • 标签: 翻译家 “小” 李善 浙江大学出版社 印象 科技翻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港媒2014年4月27日发布这么一则消息:“本报社长董桥退休,《苹果树下》随之结束。五月一日起星期天《名采》改编新版,敬希垂注。”读者如果自作聪明,从上述消息推断出董桥先生仅仅是某报社的社长,

  • 标签: 董桥 翻译家 印象 观众 星期天 社长
  • 简介:最近一段时间,我国二胎政策可能放宽的消息时有所闻,这不由得让人想起我国现代著名优生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潘光旦先生来。需要说明的是,潘先生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

  • 标签: 潘光旦 翻译家 印象 二胎政策 民族学家 社会学家
  • 简介:从网上可知,有人曾送钱锺书先生一个“雅号”——狂人。说钱先生有点狂或说其在某个时段或在某些事情上比较狂傲,估计并非空穴来风.否则,“默存”.“槐聚”等名字当年也许就不会“应运而生”了。

  • 标签: 钱锺书 翻译家 印象 空穴来风 雅号
  • 简介:在2013年第8期和第10期《英语世界》里,我们分别写了写翻译家林语堂和刘尊棋,其着眼点皆与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向世界有关。在助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方面,还有很多翻译家也颇值得介绍,沙博理先生即其中之一。“沙博理”系英文姓名SidneyShapiro之绎译,寓意“博学明理”。读“沙博理”之前二字(即“沙博”)时,脑子里不期然蹦出“撒播”一词,再联想到先生之人生“主业”(即将中国文学译介至英语世界),本文标题因此“得来全不费工夫”。

  • 标签: 中国文学 英语世界 沙博理 翻译家 文化“走出去” 印象
  • 简介:比较而言,钱锺书先生的译作不算多,但学界对它们的研究并不少。就我们所见,人们对先生译作的研究重在评论及赏析,品评对象又主要是《管锥编》及《谈艺录》中的西语雅译。为了避免重复并藏拙,本文拟谈谈先生笔下的部分译名。有关译名主要涉及修辞术语、人名、地名、公司名等。我们说先生的译名很家常,是指它们让人感觉不隔、不涩、不陌生,又或者说,它们让人读来很熟悉、很亲切、很中国。值得说明的是,此一意义上的“家常”二字系借自钱先生对英文中表示小品文格调的familiarstyle的中译——“家常体”。

  • 标签: 译名 翻译家 印象 《谈艺录》 《管锥编》 钱锺书
  • 简介:近年来,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话题愈谈愈热。经过学界推荐、文献调研、学者研讨、专家评议、投票确定等程序,“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及其翻译研究”成功跻身2013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 标签: 中国文学 走出去 “铭” 印象 中国当代文学 文献调研
  • 简介:四川外语学院原院长、重庆市翻译学会原名誉会长、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原会长、“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翻译奖终评委员会主任蓝仁哲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11日与世长辞,享年72岁。

  • 标签: 翻译家 印象 质量 译作 四川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