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别从绘画空间、音乐空间视角出发,探讨卡勒斯小说以绘画元素、音乐意象所表达出来的孤独内涵,旨在突出小说人物的孤独是其所处空间压抑和精神隔绝所致。

  • 标签: 空间 孤独意境 封闭空间 色彩语言
  • 简介:2010年11月26日,北京语言大学代表团到大马斯特大学孔子学院进行访问。代表团由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赵曼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速成学院池兰英院长、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部常务副主任张华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陈丽霞处长等组成。

  • 标签: 北京语言大学 孔子学院 代表团 2010年 副校长 副主任
  • 简介:明代张自烈所著《正字》,上承《字汇》下启《康熙字典》,在文字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对《正字》的研究主要有版本的源流考述、作者考、内容研究、与其他大型字书对比研究。

  • 标签: 正字通 研究述评 研究前景
  • 简介:扬州,为我国中古时期的一大名城,唐代曾有“扬一益二”之说。“十里长街市井连”(张祜《纵游扬州》),“夜市千灯照碧云”(王建《夜看扬州市》),“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从几位中晚唐诗人的秀句中,我们不难想见当年扬州的繁华景象(更不用说盛唐了)。然而经历了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和孝宗隆兴二年(1164)金兵的两次大肆劫掠,扬州壁断垣残草木森森,变成了一座芜城。十余年后,南宋词人姜夔书剑飘零路过扬州,为扬州的残破景象所感怀,抚今追昔写下了寄慨家国之痛的著名词作《扬州慢》。词的上片云:

  • 标签: 景象 《扬州慢》 南宋词 市井 张祜 词作
  • 简介:文章考察发现,南宋《会稽志》和《宾退录》中均明确记载“判为(曰)倅”,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倅”表示“判”义的语言事实,历代职官辞典及类书中也记载“倅”为“判”之别名,但现代通行的权威辞书却没有收录“倅”之“判”义这一义项。基于此,文章建议权威辞书能够根据史实订补“倅”之“判”义,以使“倅”之义项更加全面、读者理解文献更加准确。

  • 标签: 通判 辞书释义
  • 简介:副词“也”的基本作用是建立在主体认知对比的基础上,其语用表述的核心结构为“也”+动词或形容词性成分,,语义特征表现为“[+单比]、[+类同]”或“[+比]、[+类同]”。单比的句模为“甲(不)VP/AP,乙也(不)VP/AP;甲也(不)VP1/AP1,乙也(不)VPE/AP2;甲也(不)VP1/AP1,也VP2/AP2”,句法规约是后项对前项的复制和语义顺延;比的句模为“……,NP也VP/AP;SP,NP也VP/AP”,接受零前提或表示周遍、强调、时段和频次等构式的规约。语用上单比侧重句内语境,比侧重句外语境,语力后者强于前者。

  • 标签: “也” 单比 通比 句模 语用
  • 简介:“五四”运动以后,我国传统的讲究格律的诗体包括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一般通称为“旧体诗”。这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与“古诗”或“古体诗”相对而言,当时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这种诗体在字数、句数、声调(平仄)、押韵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律诗则称长律或排律。古体诗一般不

  • 标签: 旧体诗 平仄格式 古体诗 近体诗 七言律诗 七言绝句
  • 简介:张国艳著《居延汉简虚词释》于2012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将居延汉简中出现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叹词以词条的形式逐一进行排列,从共时分布层面整体把握,细致展示了居延汉简虚词的个体特点。同时,采用词条后加案语的形式进行专题研究,以居延汉简虚词为原点,分55个专题,分别系联、讨论了特点突出和历时发展脉络清晰的虚词或相关虚词组,明确揭示了它们的源流及历史地位。书后还附录有“居延汉简虚词分类分布情况表”及“居延汉简论著目录(1930-2009年)”。

  • 标签: 居延汉简 虚词 出版 通释 2009年 中华书局
  • 简介:耘先生编著的《音韵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由江苏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9月出版。该书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主编的“古文献学基础知识丛书”(裘锡圭主编)中的一种。与同类著作相比,《概论》具有较强的前沿意识,在编写体例、新成果的吸收以及研究理念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本文拟对《概论》的几个主要特点进行评析,同时就该书的不足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 标签: 音韵学 学术前沿 著作 江苏教育出版社 《概论》 2009年
  • 简介:宋词用韵中的上去押韵段是证明宋代浊上变去现象的重要材料。宋词人韵的117个全浊上声字中,114字兼押上去声,说明宋代浊上变去正在进行中。

  • 标签: 宋词 用韵 七去通押 浊上变去
  • 简介:“我叫吴文仲,口天吴、文化的文,我在家排行老二,所以是伯仲的仲。”一口流利的汉语、地道的“中国式”自我介绍,让人很难想到这是出自黑皮肤、大眼睛、一头细软小卷发的尼日利亚小伙子之口。2013年,在尼日利亚学习了一年多中文的吴文仲,带着中文老师为自己起的名字,来到河北师范大学留学。经过为期四年的汉语教育学习,他有了回国后做一名汉语教师的梦想。

  • 标签: 汉语教育 海外市场 新闻动态 文化交流
  • 简介:“搭桥”原本是医学术语,在指导高中学生撰写新材料作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开头、点题句和结尾等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如何自然地“搭桥”,让作文变得更贴合材料,进而随心所欲地写出精彩篇章。

  • 标签: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 搭桥
  • 简介:从《白虎》声训的语音材料入手,对其古音进行考证,从而对《白虎》声训所反映的当时的古音现象做些简单总结,考察东汉时期语音现象的某些特点,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 标签: 《白虎通》 声训 语音现象
  • 简介:<正>一、汉语与民族思维语言是以特定的民族形式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人类思维中概念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需要有语言形式的“包裹”才能巩固下来,人的认识才能推进。各民族思维习惯不同,必然深刻影响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从语言本身也可以直接探讨民族思维的特点。汉语所体现的汉民族思维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整体性、辩证性、具象性。

  • 标签: 文化通约 汉语句子 汉民族语言 散论 西方语言 印欧语
  • 简介:本文探析了依托于同伴关系的“一对一”辅导模式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语言文学文化学院的建构,并采用成绩测试和问卷调查等定量方法探析了该模式在汉语二语教学中对提高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学习者比控制组的学习者口语水平提高显著,而学习者参与辅导模式的频率与其测试成绩的高低呈现显著性相关,即越多参加辅导的学生测试成绩越高,而越少参加辅导的学生成绩越低。本研究验证了基于同伴关系的“一对一”辅导模式能显著提高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并提出长期参与“一对一”辅导的必要性。

  • 标签: 同伴关系 “一对一” 辅导 口语交际能力
  • 简介:六月是离别的季节,那些曾漂洋过海来中国求学的留学生们,也将启程回国,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来自尼日利亚的“中国”波西娅,这个会唱“贵妃醉酒”的姑娘即将从东南大学医学院毕业回国当医生,波西娅来中国已有21年,曾拿下汉语桥大赛季军,不但普通话说得溜,南京话都会侃上好几句。东大丁家桥校区的花园,穿着一身红黄相间的民族服装的波西娅正在练嗓子,这位91年出生的姑娘,一岁就跟着父母来到北京生活。父母为她选择了普通学校小学的国际班上学,虽说大家来自不同的国家,不过说的都是普通话,看的汉语书:“小学、初中我都是学中文啊。像朋友之间虽然不是中国人,但是我们之间都会说中国话。我以前写作文,小学时候还获过奖呢,我说的中文比英文还好呢。”

  • 标签: 高校 高等教育 华文教育 中华文化 办学水平
  • 简介:本文运用汉译佛经和传统文献的语料,考释了“录”和“赐”两条词语。通过考释,本文试图说明如果把汉译佛经与传统文献结合起来研究,会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产生更为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汉语词汇史 词语 考释
  • 简介:识教育是一种大学理念。即整个大学的办学思想: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是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识教育也是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和理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大学识教育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中国的素质教育倡导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倡导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倡导道德人格培养与知识文化教育的统一;倡导技能技艺培养与审美艺术教育相协调;培养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这与识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

  • 标签: 通识教育 大学理念 写作课程 道德人格培养 体系 审美艺术教育
  • 简介: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由于选材的差别、写法的变化、个性的迥异等因素的制约,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价、衡量,是作文教学中还没有很好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评价的标准问题出现偏差,就会严重地挫伤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制约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鲁迅、茅盾、老舍、曹禺、沈从文、叶圣陶、朱自清、冰心、赵树理、林语堂等现代作家,

  • 标签: 评价标准 学生作文 现代作家 “好” “通” 创造性劳动
  • 简介:汉字部首法经历了自《说文》根据字义而设立的文字学部首法始,到《字汇》比较成熟的检字部首法,其1500年间经历了不断累进的转变过程。通过《字》这部书的研究,得以展现部首法转变阶段的面貌。同时指出《字》在转变过程中的地位、贡献与问题,有助于部首检字法历史的研究。

  • 标签: 《字通》 部首法 部首检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