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1987年的一天,我到一所小学检查工作,在一位老师的办公桌上发现了一本《演讲口才》,随便拿起来看看。刊中栏目新颖,设计别致。其中演讲技巧、交际指南等栏目的文章如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以后,我见到《演讲口才》就买,从中受益匪浅。

  • 标签: 《演讲与口才》 演讲 写作 读者 栏目
  • 简介:“语言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英·帕默尔)。语言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既是一种空间存在,又是一种时间存在。不同民族的时空观在其文化表象上都有充分的体现。西方哲学、艺术和语言注重的是自然时空,而且尤其注重空间的自然真实性;

  • 标签: 语言 文化影响 汉语 文言文
  • 简介:他(指李岚清)像传统的中国士大夫一样,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号:江南老童生,这是一个极具中国古典色彩的称呼,他还喜欢另一种古代文人的爱好——篆刻。

  • 标签: 李岚清 篆刻 中国士大夫 中国古典 古代文人
  • 简介:“倮”“裸”,二者均指赤身露体,又都使用较早。用“倮”的如《礼记·月令》:“(夏季之月)其虫倮。”《荀子·正论》:“虽此深而之,犹且必拍也,安得葬哉!’佣“裸”的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骄,欲观其裸。”《列子·汤问》:“顾南国之人祝发...

  • 标签: 《后汉书》 《晋书》 《世说新语》 《礼记·月令》 《淮南子》 《南史》
  • 简介:<正>一个好的刊物,既可以推动学术事业,更可以培植学术队伍。特别是,对于青年人来说,好的刊物就是好的导师。我想起《中国语文》。我给《中国语文》投稿,开始于1956年。当时,刚大学毕业,是个21岁的青年。《中国语文》1957年8日号发表我的小文章《动词作定语要带“的”字》,我固然为文章的发表而高兴,但更高兴的却是编辑部对文章的删节压缩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使我悟出了写文章、改文章的一些道道。从此,我经常从“悟道道”的角度学习《中国语文》上发表的各位学者的文章。哪怕是很小的文章,也要探测一番:文章的优点在哪里?作者是怎么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又是怎么安排论点和组织材料的?我总以为,《中国语文》上发表文章,体现了《中国语文》的严谨的学风和凝炼的文风,只要认真学习,定能有所前进。凡是《中国语文》对我的文章所提的意见,我从来都是极其认真地对待的。有这么一件事:1965年7月,我给《中国语文》寄了一篇《关于独词句充当分句》,这是一篇不到两千字的短文。几个月后,编辑部寄还这篇短文,并附了一信。信的全文如下:×××同志:

  • 标签: 《中国语文》 分句 汉语学习 独词句 动词作定语 名词句
  • 简介: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往往不满足于一些单调而机械的快乐,诸如吃喝玩乐之类;每每会追求一种复杂而空灵的快感,诸如深思熟虑之属。对于崇尚知识的人来说,成为一个思想精英比成为一个道德精英更重要;因为:尽管道德是前提,但没有思想的道德是一种自发而原始的道德。从爱好写作到习惯写作,体味着思维的快乐,那是何等的满足,决非语言所能表达。思维的快乐有不同的形式:“独处”是一种境界,“交往”也是一种境界。走出喧闹,进入宁静,能感受到“独处”的灵

  • 标签: 思维 精神家园 境界 思想 语言 杂文
  • 简介:假话事实本刊资料组鉴于“文革”的沉痛教训,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第三代领导,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依法治国”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顺...

  • 标签: 徐德江 伍铁平 名誉权 语言学家 《汉字文化》 伪科学
  • 简介:常听说,现代派的新诗是“不能理解,只能进入的”。但94年10月8日《文艺报》某文中所引《O档案》一诗(原作见《大家》创刊号)片断,倒是一点没费力气就理解了。前面写的,是一家医院产房的环境(括号内是笔者

  • 标签: 现代派 创刊号 片断 叙事文 医院产房 理解
  • 简介:<正>对标点停顿的关系,古人早有研究,沿用了二千多年的传统句读法和马建忠的新句读法,就是我国古人用以点断句子的方法。标点停顿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有多种多样,写成文章,重要的停顿处就要加标点符号……但也有不必加标点符号而实际停顿的”。随着语言本身的发展和语言的精密化,人们运用标点表示停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作为来自书面语的艺术语言,它“停顿的长短和声态的高低,有时和生活语言不同,书面语里的标点符号有时也不完全相同,因此不能完全以生活语言的停顿或标点符号所表示的停顿为准。”

  • 标签: 加标点符号 逗号 海洛斯 语法停顿 句子 生活语言
  • 简介:在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对联只有一副,那就是收在《集外集》中的挽丁耀卿联。联云:“男儿死耳,恨壮志未酬,何日令威来华表;魂兮归去,知夜台难瞑,深更幽魄绕萱帏。”丁耀卿是绍兴人,鲁迅先生在南京矿务铁路学堂求学时的同班同学。1901年12月,丁因病早逝,鲁迅先生写了这一副感情真挚的挽联。挽联表达了先生对丁未能一展抱负而溘然离世深感痛惜,无限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 标签: 鲁迅 对联 中学 语文教学 备课参考
  • 简介:沈卢旭先生《作文难,改文也不易》一文(《阅读写作》1994年2期),认为秦牧的《土地》从1961年版的散文集《花城》中选入1988年版的中学语文课本,其中一节文字的改动不妥。原文如下:我的心头就涌起象《红旗歌谣》中的民歌所描写的——“沙果笑的红了脸,西瓜笑的如蜜甜,花儿笑的分了瓣,豌豆笑的鼓鼓圆”这一类带有泥

  • 标签: 句式 定语 作文 短句 心理活动 秦牧
  • 简介:“嵒”“喦”是两个不同的汉字,但因为形体相似,所以在流传过程中常有混淆的现象。《汉语大字典》在处理这两个字时就存在字形误认、音义错位的问题,所以需要从字形、注音、释义等方面进行辨正。

  • 标签: 注音 《说文解字》 《广韵》
  • 简介:<正>古文《醉翁亭记》篇中,有“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一句,其中“渔”和“鱼”,是两个音同义不同的词。前者是捕鱼的意思,或谋取不应得的东西的意思,后者是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两者在古文中较易区分。在现代汉语中,两词意思未变,也能明显区分。然而,有些报刊在使用这两个词的时候,常常搞错,特别是把“渔轮”、“渔场”、“渔港”、“渔捞”、“渔业”、“渔民”等中的“渔”写成“鱼”,造成明显的错误。诚然,“渔”和“鱼”有时也通用,如“渔鼓”、“渔具”、“渔网”、“渔讯”等,也可以、写成“鱼鼓”、“鱼具”、“鱼网”、

  • 标签: 渔鼓 《醉翁亭记》 渔捞 鱼具 渔网 鱼网
  • 简介:因是“久干久旱久热久闷”之后的“大雨透雨”,于是“听雨”之中,就有了一种近于急切的欢欣之情。为了勾绘这种“情”的形态,作者用了不少长句。

  • 标签: 长句 作者 形态
  • 简介:一.关于传统句读学人们常说,《马氏文通》以前,中国没有语法学,只有语法研究的“萌芽”。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按西方语言理论的标准,中国传统语言学对句、读、字的研究同西方语言学对词法、句法的研究,框架是颇不一样的。可是,经过前人和我们的大量的考察,我们...

  • 标签: 《马氏文通》 《文通》 马建忠 《助字辨略》 卢以纬 《语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