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二十世纪初,作为外交官的法国诗人在就任中国期间完成了《认识东方》的主要诗篇。诗人在诗意的虚构中不断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启发读者重新审视自我精神世界。诗人将后象征主义的浓缩艺术手法与东方意境结合,在关于生命、死亡、自然的反思中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完成神性的追问和探索。在诗集中,诗人将对西方现实的忧虑交织于东方中国形象诗意的再现中,力求将新的诗歌创作灵感与对传统信仰的捍卫相结合,发展并延伸了宗教诗歌主题的维度和深度。

  • 标签: 法国现代诗歌 中国意象 克罗岱尔
  • 简介:森塔效应”源自一个“谎言”成真的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森塔到一所偏僻的学校去“考察”,然后在当地老师送上的学生名单上,随意地圈选了一些学生的名字,说:“他们将来必将大有出息,他们的智商很高。”事隔一年,森塔再次来到该校,发现他的预言已成事实:那些被圈选的学生取得了令人吃惊的成绩。这个事例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

  • 标签: “罗森塔尔效应” 激励学生 “考察” 心理学家 学校 老师
  • 简介: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波特的《被遗弃的奶奶》和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探究两部作品中因社会地位不同造就的个性和对爱的态度不同的两位女主人公奶奶和艾米丽相同的悲剧命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部作品,获得不同的美感并产生共鸣。

  • 标签: 韦瑟罗尔奶奶 艾米丽 社会地位 悲剧命运
  • 简介:光阴荏苒,转眼伊库茨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走过了四年的光辉岁月。值此周年纪念的重要日子,又恰逢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和中国的教师节,三节同庆的大好日子里,伊库茨国立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中国驻伊库茨领事馆的领导、辛勤耕耘在汉语教育岗位上的老师们、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孔子学院成长的人们欢聚一堂、共同祝愿孔子学院蓬勃发展、汉文化传播事业欣欣向荣!

  • 标签: 中国传统 国立大学 庆祝活动 孔子学院 周年纪念 教育岗位
  • 简介:是在旧书店看到莎·卢森堡《论俄国革命·书信集》的,拿起来翻了翻,有一种不期而遇的欣喜和愁怅,随即买下。我更喜欢这本书下半部分的书信,内容与许多年同一个作者的《狱中书简》不乏重叠处。上中学时,恰逢革命年代。自己也以革命者自许。对曾是德国共产党领袖的莎·卢森堡不无敬仰之情。当年《狱中书简》买的也是旧书,大约花了五分钱吧!读过不止一遍,到了文革期间,又拿出来再读。

  • 标签: 罗莎·卢森堡 书简 革命年代 共产党 旧书店 俄国革命
  • 简介: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被晋俘获之后,晋武帝问孙皓:'听说你们南方人喜欢作《汝歌》来戏弄人,你会不会唱呢?'孙皓正在喝酒,听了这话,就举杯劝晋武帝饮酒,说道:'过去和你是邻居,现在给你做臣子。向你敬上一杯酒,祝你活上一万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因对人称'''汝'含不敬意味,故武帝听了,很后悔让他作歌。

  • 标签: 尔汝歌 末代皇帝 一杯酒 为臣 给你 南方人
  • 简介:<正>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东方语言研究所研究人员沙加,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精一陪同下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至十三日来太原进行学术访问。沙加先生在访问太原期间,调查了太原方言和太原附近阳曲县东黄水方言,并应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室的邀请作了题为《关于去声的构拟》的学术报告,

  • 标签: 语言研究所 太原方言 加尔 访问 山西省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作为二十世纪初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左拉·盖尔(1874—1938)已逐渐被人淡忘,近年来对她的研究也鲜有出现。盖尔的文体风格表面上简洁朴素,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动声色的细腻。借助现代文体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系统地分析作者使用语言的高超技巧。文中选取盖尔现实主义创作阶段的短篇小说《厄尼·门登豪》,讨论作者如何通过各种及物性过程和言语呈现方式塑造男主人公厄尼的形象。

  • 标签: 左拉·盖尔 厄尔尼·门登豪尔 及物性过程 言语呈现 文体学
  • 简介:斯英译版《红楼梦》文笔流畅,备受学界和普通读者的好评。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及译者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仍难免出现误译。通过对一些误译原因的剖析,探讨如何尽可能避免翻译中的误译。

  • 标签: 霍克斯 《红楼梦》 误译
  • 简介:汉语定中结构在语中的表述有下列格式:1.中心语+属格定语;2.中心语←→与格定语;3.中心语←→形容词定语;4.数词定语+中心语;5.中心语+介词词组定语;6.中心语←→副词定语;7.中心语+动词定语;8.中心语+定语从句;9.代词;10.名词;11.主语+宾语/表语.这11种格式反映了汉语定中结构在语中的表述特点:1.语定语一般位于中心语之后;2.语充当定语的词语都是实词性词语,这与汉语类似;3.语定语的标志是名词代词的属格与格的变化、形容词与中心语性数格的一致、以"de"等介词组成的介词词组的后加、以"care"等引导词引出的定语从句的补充说明;4.语的名词或代词有时可表述汉语的整个定中结构;5.有时用语表述汉语定中结构,汉语定语转换成语主语,中心语转换成宾语或表语.

  • 标签: 汉语 定中结构 罗语 表述
  • 简介:本文将动结式晚出派的判断标准概括为“V2自动标准”,指出这条标准过于严格,在判断动结式时难以贯彻到底,操作性不强。文章结合六朝至唐宋时期的八部文献,对“破、断、坏、灭”等4个动词的使动用法和用于动结式的情况进行了统计,据此分析了这条标准存在局限性的根源。

  • 标签: 动结式 V2 自动词化标准 献疑
  • 简介:本文从柯律治诗歌文本出发,并通过介绍和总结柯律治的性格特点来解析柯律治三部主要诗歌中神秘因子的五个分类:神秘的人物;神秘的动物;神秘的数字;神秘的神灵以及神秘的事件。并结合柯律治三首诗歌中的神秘因子来具体分析它们的意象和隐喻,使读者能够通过人类和动物的意象来把握深层次的含义和文本的内涵。

  • 标签: 柯尔律治诗歌 神秘因子
  • 简介:这是一幅德国表现主义作品。一位着红衣的少女,手捧着一束玫瑰,面容姣美,神态安静。画家以粗犷的长线条,流畅地勾出轮廓,又用火热的红色平面点彩下法,填充少女的衣服。以简洁的色彩表现出少女的脸部和手。蓝色平涂的背景,使少女十分突出,线、色的块面结合。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效应,体现了表现主义的简洁与追求本质的艺术特点。

  • 标签: 德国 表现主义 色彩表现 视觉效应 艺术特点 少女
  • 简介:《孤独旅者》是凯鲁亚记录特殊文化记忆的自传作品,这部作品将多元的文体汇集于短篇故事之中,以立体而连续的画面形式对作者的文化记忆进行呈现。本文从作者选取的记载体裁入手,分别阐述了不同故事场景中蕴含的多元文化记忆,进而分析了文化记忆背后的文化立场。

  • 标签: 凯鲁亚克 《孤独旅者》 文化记忆
  • 简介:莎拉·蒂斯代,美国二十世纪初著名的抒情女诗人。她的诗集《恋歌》曾赢得哥伦比亚大学诗协会奖(普利策诗歌奖的前身)。她的诗歌具有古典的抒情特色,感情真挚、语言精致、极富感染力。她擅长通过简单的意象把深沉的感情体验溶入到一种朦胧的意象氛围之中,表达得简练而深刻。她的诗歌大多短小清新,朴实无华,但细细品味,却又充满了哲理性。

  • 标签: 意象氛围 诗歌奖 隐喻 哥伦比亚大学 抒情特色 二十世纪初
  • 简介:《活着》一转余华前期的冷漠叙事风格,对主人公福贵苦难命运的展示中注入了无限温情与思考。在海德格"死亡哲学"观引导下重新解读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人物们依靠死亡从沉沦状态完成觉醒,又从忍受苦难到乐观执著地走向"向死而生",二者共同构成了《活着》独有的生命哲学。

  • 标签: 活着 福贵 沉沦 向死而生
  • 简介:在第68届法兰福书展4号馆中国图书展区,现年60岁的印度图书出版人莫汉·加西与助手仔细翻阅着书架上的各类中国图书,不时面露喜色,并如老友重逢般与中国出版商代表热情交流。“每年参加法兰福书展都会收获与中国有关的新图书、新思想,”加西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次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达成合作意向,将把一批中国图书翻译成英语、印地语等推广到印度。”

  • 标签: 汉语教育 海外市场 新闻动态 文化交流
  • 简介:雷的《名利场》开创了英国现实反讽主义的先河,文中以大胆的写作手法描述了莉倍卡·夏普和爱米丽亚·塞得利不同的命运,该文既体现了对女性主义精神,也是对当时追逐金钱与名利的上流社会的无情抨击。

  • 标签: 女性形象 社会意蕴 女性主义精神
  • 简介:《汉俄合璧韵编》(以下简称《韵编》),是巴拉第·卡法夫(1817-1878)一生学术活动的最后结晶。“巴拉第·卡法夫在其生平的最后几年,集中精力编辑这部《韵编》”。所谓“最后几年”,指的是1871年春,即他从南乌

  • 标签: 巴拉第 卡法罗 波波夫 大司祭 鄂山 直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