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抱薪救火”这条成语,多数辞书仅说明它的比喻义,而对它的本义却不置一词,不免失之偏颇。有个别辞书,将它的本义为“抱着柴禾去救火”,这不是“引火烧身”么?以“持取”这一常用义释“抱”,不免有望文生之嫌。

  • 标签: 辞书 本义 反训 成语 训释 比喻义
  • 简介:“会意”释献疑山东淄博四中司继庆汉字造字法的传统理论是“六书”说。会意是“六书”之一。何谓会意?许慎《说文解字·叙》曰:“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意思是说,会意是把两个以上意义有关的字组成一字,会合它们的意义,以表现造字者意所指挥之点...

  • 标签: “会意” 象形符号 会意字 训释 独体字 构字部件
  • 简介:<正>自郭璞在《尔雅注》里提出词汇中有“义相反而兼通者”,其间靠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之后,训诂学家很重视对反训词的研究。十三经的注疏者们多注明反训词的正反两义;一些著名的训诂学家,象过念孙、郝懿行、段玉裁、朱骏声等,也都注意吸收有关研究成果,在给字词释义时,都尽力保存反训词的正反两义,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专辟一节,论“美恶同辞例”。由于反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复杂,所以从古到今,对一些词的具体解释,包括某词是否属反,存在着不同见解,但这不意味着从根本上否认反训词的存在。宋人贾昌朝在《群经音辨》卷七曾说:“经典大体以乱为不理,亦或为理。理乱之义,善恶相反,而以理乱,可惑焉。若以古文《尚书》考之,似乿、亂(简化为乱)

  • 标签: 反训词 美恶同辞 段玉裁 战国策 古代汉语 说文通训定声
  • 简介:界说辨正马文熙形,又称“以形索义”、“因形求义”。它是传统训诂学解释字词意义的一种方法。以往许多论著给形下了定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①与字形相贴切的意义释叫形。形表明依义造字的意图,一般是说明本义的。(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1...

  • 标签: 形训 联绵词 《说文》 被释字 词义 声训
  • 简介:我以“竅”字为典型,说明它是由两方面的音义构成的,双声为与叠韵为两者应相结合。这样,就出现了单音节词的特殊语源。若是两方面的音义仅执其中之一端,均非全面准确之训诂,从而形成训诂中之缺陷。《说文解字》:“竅”,空也。从穴,敫声。空,竅也。从穴,工声。”两字同为溪母,双声互。它们在意义上的共同之点,是均有空虚之义。今《辞海》、《辞

  • 标签: 溪母 《广韵》 广雅疏证 一声之转 《玉篇》 韵部
  • 简介:<正>“望文生”是古籍法释中最易出现的毛病,可以说从有沽开始,“望文生”就相伴而来,汉、唐、清的一些大训诂学家也有迂类失误,原国何在?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些探付。

  • 标签: 望文生训 鼓行 后汉书 中守 听音 赘婿
  • 简介:文章在前辈考证的基础上,补充了14条读字,以期进一步充实海口方言读字的资料。

  • 标签: 海口方言 训读 训读字
  • 简介:同一个词同时兼有正相反对的两个意义.不仅存在于汉语中,也存在于许多西方语言中。认为一词同时义兼正反会不利于交际,因而是不可能有的,这种看法并不正确。正义反义同词反映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而与辩证法有着深刻的联系。上个世纪的反研究是有成绩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把混在反现象中的非反训词清理出去。

  • 标签: 反训 汉语 交际 语言 事物 意义
  • 简介:《论语》为儒家经典,历来治《论语》者颇多。但因《论语》去古已久,由于词义变化、传抄、讹误等原因,致使其字句难以疏通或者多解之例仍有存在。有鉴于此,现选取先贤时彦存疑较多之处,对其字词、句读作新的释,以求更好地理解《论语》本义。

  • 标签: 《论语》 训释 浅训 四则
  • 简介:在我国,民族院校的汉语教学基本是伴随着民族院校的成长历程发展的,虽然地域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化不同,但是各民族院校基本都是以培养民汉兼通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汉语教学在上个世纪基本照搬汉族普通学校的教学模式,以文学文本分析与欣赏教学为主,比较忽略第二语言教学特征,汉语能力的实践提高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进入二十一世纪,民族院校的汉语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能力培养与提高。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在汉语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进探索,在此与同行们分享。

  • 标签: 民族院校 汉语教学实训模式 能力培养 多元文化素养
  • 简介:《汉书·蒯伍江息夫传》“臣愿披心腹,堕肝胆”。师古注“堕,毁也。”王念孙据《史记·淮阴侯列传》“披心腹,输肝胆”,改“堕”为“输”,取“输”有“献、送”义。在“披心腹、堕肝胆”一结构中,披、堕为互文,义当相关,然若依王说则披(裂开)与堕(输送)不...

  • 标签: 《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胆 变换说法 《行路难》 公羊春秋 《郑笺》
  • 简介:<正>发生在乾隆时期的“高云从案”,牵涉到一批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是当时影响较大的事件。乾隆皇帝借此案处罚了一批官吏,加强了对太监的管束,目的是为了威慑百官、打击太监、加强皇权。此案不仅影响到乾隆一朝,而且还影响到乾隆以后的嘉庆、道光、咸丰几朝,使得太监不敢轻易干预朝政,保证了清王朝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避免了由于宦官专权所导致的政治黑暗,有力地维护了皇权。

  • 标签: 太监 弘历 高云 宦官专权 乾隆皇帝 于敏中
  • 简介:现代汉语中,把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一般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而名量词又可分为专用名量词和借用名量词。专用名量词又可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和度量词。通常意义上讲,集合量词“用于由两个以上个体组成的事物”。集合量词是汉语量词中极富特性的一类量词,其“在意义、作用、形态和功能上既严格区别于个体量词,又严格区别于度量词。

  • 标签: 现代汉语 动量词 集合 虚与实 个体量词 名量词
  • 简介:<正>本文打算撇开《释名》声的意义内涵(无论是有实际根据的,还是纯主要臆想的,一概不论),仅从语音角度,对《释名》中的“易字”之作统括式的定量分析,以其对《释名》声的语音形式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并进而管窥汉末语音的一些情况。“易字”一词,是清儒顾干里(广圻)在分析《释名》条例时所创。顾氏在《释名略例》中,把《释名》的释条例分为“本字”和“易字”两大类,又将“本字”细析为三例:

  • 标签: 《释名》 被释字 平声 迭韵 训释 语音分析
  • 简介:《故汇纂》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汇辑先秦至晚清古籍文献中故资料的大型语文辞书。它内容丰富,资料全面,检索也很方便,对于汉语研究极具参考价值。然而由于资料多杂,难免出现失误。笔者在使用过程中检到书证讹误一例,现说明于下,并作校正。

  • 标签: 《故训汇纂》 书证 辨误 语文辞书 古籍文献 参考价值
  • 简介:从《白虎通》声的语音材料入手,对其古音进行考证,从而对《白虎通》声所反映的当时的古音现象做些简单总结,考察东汉时期语音现象的某些特点,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 标签: 《白虎通》 声训 语音现象
  • 简介:由黄时鉴、龚缨晏撰著的《利世界地图研究》,前不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部二百多页的大书,不仅装帧精美,内容上更是引入入胜。正如黄时鉴先生在前言中所说:

  • 标签: 世界地图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简介:民正音》与汉语复辅音声母再论[韩国]金泰完本文想通过《民正音》(韩国语文字)材料,考察韩国中世纪后期语音(公元15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朝鲜王朝初期)复辅音声母情况,推测出韩国语复声母的消失和分化发展的方向;考察《鸡林类事》里存在的复辅音声母痕迹...

  • 标签: 复辅音声母 训民正音 韩国语 上古汉语 韩国汉字音 辅音群
  • 简介:文章对《诂柳先生文集》中的音注材料进行了考察,探讨了韩醇音释的依据,音注反切的来源与性质,揭示了音注材料所反映的宋代语音变化特点、方言现象以及南宋时期的一些相关语言现象,认为宋人音注材料对宋代语音研究和方言史的研究均具有很高价值。

  • 标签: 音释 宋代语音 四川方言
  • 简介:近年来,中国影视事业发展十分迅速,影视包装制作的高速发展呈现出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通过阐述一个影视节目的完整制作过程并最终得出结论:对于高职院校中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来说,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通过对影视包装这一行业的操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去培养和锻炼学们的综合职业技能是十分有意义的。

  • 标签: 影视包装 实操法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