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严修鸿1客家方言区有不少方言点(主要在广东、广西两省境内)人称代词单数表示领属的意义时,除了常见的人称代词加结构助词“个”之外,还有ca(我的),cia(你的),ckia(他的)的形式。这种形式不少论著称之为“领...

  • 标签: 人称代词 客家话 《汉语方言大词典》 客家方言 领格 方言语法
  • 简介:山西南部方言(汾河片)有一个“X去”,一般构成“X+去+VP/AP”结构,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和名词性词语,如“走去”“老去”“清明去”。“X去”可理解为“X时”,X为形容词时也可以理解为“X形了”或“X形以后”。近代汉语中“X去”和“X时”能够互文为义。山西南部方言的“X去”应是近代汉语的沿用发展。“X去”中“去”已经虚化,其虚化轨迹应是由“空间趋向”变为“时问趋向”。

  • 标签: X去 助词 语法化
  • 简介:汉语方言语法中普遍存在着代词回指现象,回指代词前置的受事名词形成共指关系。文章对方言这种回指现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追溯它们的历史渊源,并由此出发探讨处置式的生成机制和语法特性。这对于汉语历时和共时语法系统的研究都具有启发性。

  • 标签: 方言 处置式 普通话 代词回指 古代汉语
  • 简介:晚清著名学者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江苏兴化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广东学政。同治六年(1867)年初应苏松太道应宝时之聘,赴上海任龙门书院山长,光绪六年(1880)七月因病离开上海,回故乡兴化。在龙门书院期间,整理教学随笔成《持志塾言》,总结治学心得成《艺概》《四音定切》《说文双声》《说文叠韵》,删定文稿诗作成《昨非集》。刘熙载晚年主讲上海龙门书院的14年,是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也是龙门书院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 标签: 龙门书院 刘熙载 教学法 日记 著名学者 教学随笔
  • 简介:  这个学期,在被列入试点的全国二百多所中小学的学生可以兴味盎然地学习京剧了.想来,这会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教育场景:老师们一字一顿地教唱,学生们咿咿呀呀地跟唱,并伴随着夸张、滑稽或别扭的"舞蹈动作".……

  • 标签: 传承滋养
  • 简介:<正>汉语方言研究近年来有很大发展,到本世纪末将有更大的进步。其发展趋势是所研究的范围将吏加广阔,所设立的项目将更加宏大,所研究的问题将更加深入。继《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分区图完稿之后,编写《现代汉语方言大辞典》的工作已提上日程,省区性汉语方言通志将着手编写,汉语方言重点调查的工作也将继续下去,对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将继续进行探讨,未来的十年,将是方言工作者大有可为的时

  • 标签: 汉语方言学 汉语方言研究 方言地图 方言词典 方言分区 调查研究工作
  • 简介:临猗方言中的结构助词很不发达,仅有的两个结构助词"奈""哩"在功能上处于互补分布状态."奈"可以出现在定中关系和"的"字结构中,"哩"只出现在"的"字结构中.在"的"字结构中,"奈"仅限于领属关系,"哩"仅限于非领属关系."奈""哩"都应是远指代词"那"向结构助词功能扩展的结果.是"那"处于不同弱化阶段的语音形式,用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 标签: 临猗方言 结构助词 远指代词 “奈” “哩” 语法意义
  • 简介:<正>《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以下统称《长沙方言考》。见《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卷四),分别为杨树达先生三十年代初、三十年代中期所著,是目今所见到的专门研究长沙方言词语的最早成果。今法杨先生之法,补考若干条于下(各条中词头重复之字用“~”号代指):

  • 标签: 长沙方言 考补 玉篇 集韵 毛结 三十年代
  • 简介:<正>杨雄《方言》的语言学价值在于:扬雄用它记录了当时人民大众口里活的语言,并在搜集、核实大量的方言材料的基础上,对方言的语音和词汇进行系统描写,指出其异同,然后又将古语今语对照,探讨其延续变革。这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描写词汇学和历史词汇学的工作。本文拟据《方言》一书的材料,阐发《方言》在这两方面所蕴含的价值。

  • 标签: 《方言》 秦晋 三题 复音词 方言词 二字组
  • 简介:闽东方言韵书《戚林八音》和《加订美全八音》收录闽南通行俗字"■",此字在现代闽南方言经常使用,而字形未见于《康熙字典》,最早的出处待考,明清闽南戏文资料为我们提供文献依据。学界考定"■"的本字意见不一,或作"娶"和"挈",或作"曳"。戏曲文献用字往往只为了记录音读,这里的"■"造字本义是火烧毛,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火烧毛的快速,也可用作拟声词,形容火快速烧毛所发出的声音,而戏曲文献和方言调查的用字借这个字形来记录不同词义的方言词。

  • 标签: 闽南方言 方域俗字 考本字
  • 简介:忻州方言逆序词张光明所谓逆序词,就是构词词素北京话相同,而排列顺序北京话相反的词。忻州方言中有比较丰富的逆序词。下面按照忻州方言的声母排列这些词(忻州方言声韵调系统请参看温端政先生著《忻州方言志》,语文出版社1985年4月版),每条先写方言逆序词...

  • 标签: 忻州方言 逆序词 北京话 牙人 声韵调系统 用例
  • 简介:敦煌方言的声调曹志耘对于敦煌方言,先后有张盛裕、刘伶二位先生作过调查。①1990年7月,笔者调查了敦煌方言的语音、词汇。现就敦煌方言的声调作些介绍和讨论,并求教于张、刘二位先生。今敦煌市的居民主要是清雍正初年大规模移民的后裔。②由于移民来源不同,敦煌...

  • 标签: 敦煌 方言志 单字调 两字组 《方言》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前人相关论文的分析和各类文化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了中德姓氏来源的对比问题,并得出了以下结论:中德姓氏来源具有相同(如来源于地名、职业等)、相似(如统治者的赐姓等)和相异(如是否有宗教的影响等)的部分,说明文化具有相通性和差异性。这种异同可以作为文化教学的一部分为对外汉语教学使用,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且在教学中应注意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和辅助性等原则。

  • 标签: 中德 姓氏来源 对比 对外汉语
  • 简介:本文是作者《交城方言》中的第四章。前面三章,除简要介绍交城县的地理、历史、人文概况和语言概况之外,主要内容是对交城方言的音系和词汇特点进行描写。本章着重于交城话同普通话的语法比较,内容包括词法、词类、句法三个部分。交城县地处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一百多华里的半山区。交城方言属于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中方言的一个次方言

  • 标签: 普通话 交城话 单音节形容词 双音节动词 附加意义 方言
  • 简介:文章从电里方言的文白异读、连读变调和量词“块”三方面对《临汾电里方言研究》一书给予评价,并对作者提出继续深入研究山西方言的期望。

  • 标签: 电里方言 研究
  • 简介:1991年春,正值拙著《临汾方言志》问世之时,我接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王福堂教授的来信。信中说,他的一位日本学生想到山西调查临汾方言。王先生希望我能指导该生做田野调查,我欣然答应了、这位日本博士生便是本书的作者樋口勇夫君。

  • 标签: 《临汾屯里方言研究》 中原官话 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