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根据语言的系统性原则,通过三组相近句式的对比分析,认为“莫之V”的“”应该是复指代词,否定了“无定代词”和“句中语气词”的观点。

  • 标签: 无定代词 语气词 复指代词
  • 简介:《后汉书·冯衍列传》收录了冯衍的《显志赋》,其中有几句说:揵六枳而为篱兮,筑蕙若而为室;播兰芷於中廷兮,列杜衡於外术。攒射干雄蘼芜兮,(扌韭再)木兰与新夷。(卷二八·1000页·中华书局1973年印本)李贤注:“自此以下,说篱宇廷除皆树芬芳卉木,喻己立身行道依仁履义,犹屈原‘扈江

  • 标签: 冯衍 立身行道 显志赋 中廷 兰芷 新夷
  • 简介:文章认为,“着”由动词“附著”义而虚化为动词“放在、放到”义;由动词“放在”义而虚化为存在动词“在”义,由动词“放到”义而虚化为结果动词“到”义;由“在”义存在动词而虚化为持续态助词,由“到”义结果动词而虚化为实现、完成态助词。“着”是在位于“主+动+着”、“主+动+着+宾”两种语法结构中谓语之后补语位置上,从中古前期至中古晚期完成语法化过程的。

  • 标签: 动词 语法化 时态助词 持续 实现
  • 简介:以前人的论述为基础,文章对旁指代词“它”产生的过程进行了调查、分析、说明和论证,认为,旁指代词,“它”由名词“它”演变而至。演变上起远古,下迄周代前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名词“它”表示原始性问询内容阶段、表示原始性问候内容阶段、表示旁指性对象阶段、演变至旁指代词阶段。

  • 标签: 指代词 名词 远古 文章 过程 阶段
  • 简介: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介词“对”三个义项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考察,指出介词“对”产生于“表对答”的动词“对”,引进“对待对象”的用法来源于引进“动作对象”的用法。文章还考察了介词“对于”和“对……来说”,认为“对于”的产生在清末,是因介词“于”“强化”而产生的,在当代汉语中已明显淡化,而“对……来说”产生最晚,因其特殊的表达功能将继续存在。

  • 标签: 语法化 对于 对(于)……来说/说来
  • 简介:1.1连语,作謰语,亦作联语,即连缕不绝之语。朱星先生说:“连语意即二字相连,不可分释。”今人多谓连语即联绵字,作连绵字。联绵者,亦言绵绵不可分也。魏建功先生《古音系研究》始改称连绵词,“以明其都具有文法上的独立成意的词类作用。”考诸历史。前人所谓“连语”、“联绵字”,其实无别。如宋·张有《复古编·联绵字》、元·曹本《续复古编·联绵》及明·方以智《通雅·謰语》、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连语》等篇,其所胪列,往往重复。

  • 标签: 语素构成 续复古编 读书杂志 王念 联语 朱星
  • 简介:写作学研究的重心从所谓“文本”转向“人本”之后,写作过程、写作行为、写作活动等成为出现频率很高的几个“关键词”。由于个人的理解和语言习惯的不同,人们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往往不尽一致,甚至显得比较随意。下面谈谈我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

  • 标签: 写作学 写作过程 书面语言 写作活动
  • 简介:读者一看便知,《天官培训班》是讥讽社会上商业化的培训班的,只不过借《西游记》的套子一用。问题是用这个套子不是想钻就可以钻的,有些不可不知的规矩。

  • 标签: 故事新编 读者 培训班 规矩 商业化 社会
  • 简介:汉字部首法经历了自《说文》根据字义而设立的文字学部首法始,到《字汇》比较成熟的检字部首法,其1500年间经历了不断累进的转变过程。通过《字通》这部书的研究,得以展现部首法转变阶段的面貌。同时指出《字通》在转变过程中的地位、贡献与问题,有助于部首检字法历史的研究。

  • 标签: 《字通》 部首法 部首检字法
  • 简介:文章是谁写的,谁就是文章写作的思维主体,谁就要考虑文章写什么,怎样写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般文章写作是显而易见的,但公文的撰写者不是公文的思维主体,公文写作的思维主体是代表公文意志的集体和公文撰写者个体相结合的复合思维主体。这个复合思维主体的思维活动,受控于公文所代表的机关单位领导的意图和指挥意志,公文撰写者个体的思维受到公文所代表的机关单位的集体意志控制。公文撰写者是公文写作主体的分子,公文撰写者个体思维活动在公文写作过程虽然被控制,但并没消亡而仍然活跃着,同时公文撰写者又是公文成品的直接“生产““加工”者。因而公文写作的复合思维主体在公文写作过程的思维活动存在着受控和能动的矛盾冲突。正确理解并认识它对保证生产和制作出高品质的公文,有相当大的作用。

  • 标签: 公文写作 思维活动 主体意识 领导意图 集体意志
  • 简介:好课应该追求结果还是过程这个问题,在上完《项链》那堂公开课后,让我困惑好久。记得那节公开课正式开始后,我略微小结了一下第一课时的内容,就出示了本课的目标,提出许多问题,并用投影把这些问题打出。

  • 标签: 应该 追求 《项链》 困惑 投影 过程
  • 简介:在制定过程中,有些问题被反复提到,甚至贯穿始终,如:语言文字有没有必要立法、关于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定义问题、关于语言文字的使用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关于外语、外文的使用问题等,文章试图说明语言文字立法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以及立法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普通话 汉语 规范化
  • 简介: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马来西亚的华侨社会已经完全过渡到华人社会,华人的政治认同问题已经解决,土生土长的华裔新一代已经完全当地化了。与前辈相比,他们对祖籍国的感情已经淡化了,有64.9%的人认为父辈祖辈对祖籍的感情要比他们强。在那些尚未就业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人希望将来的职业是商人专业技术人员。而在回答希望到什么地方发展事业时,三分之二的人只选了马来西亚,其余的一般选择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多个地方。对他们来说,在马来西亚扎根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 标签: 华人社会 当地化 民族性 马来西亚 专业技术人员 华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