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翻译师资是当前本科翻译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合格的“师型”翻译教师队伍建设对于翻译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探讨了翻译专业教师“师”素质的内涵与能力构成,分析了当前翻译专业师资建设面临的制约因素,并尝试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 标签: 双师型 翻译专业教师发展 制约因素
  • 简介:1909年秋,我的老师本汉先生(1889-1978)在乌普隆拉大学锋得了日尔曼旗号语、斯拉文尼亚语和希腊语的学士学位之后,到圣彼得堡大学学了两个月汉话,翌年2月他乘船前往上海。

  • 标签: 高本汉 汉学 汉语文化 中国文化
  • 简介:世久,男,山东安丘人,1950年2月出生。幼承家教,习书作画,其后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笔耕墨耘。已发表论文20会篇,格言20多条,国画作品一百多幅。事迹、论文、国画作品八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华名人格言》、《共和国娇子》、《艺术大师与传世名作》、《雄踞中国艺坛的书画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大师》等五十多部典集。

  • 标签: 中国国画 《中国大百科全书》 发表论文 国画作品 艺术大师 1950年
  • 简介:”是“雙”的简化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应是宋代前后才产生的简俗字。这个字在1208年编的《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中已有记载,该书卷一四又部云:“,与雙义同,俗用。”该书卷十一住(Zhui)部“雙”字下云:“与雙义同,俗呼为。”说明这个字当时已在社会上流行,并被辞书收载,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社会的承认。那么“雙”怎么会简化作“”呢?这就得从“雙”字说起。《说文解字》对“雙”的解释是:“隹二枚也。从(chou)、又持之。”对“雙”的解释是:“鸟一枚也。从又持住。持一隹日,持二隹日雙。”我们知道,“隹”是短尾鸟的总名,“雙”是鸟,“又”就是手。这也就是

  • 标签: 字源 汉字 "双"字 "双" "双"
  • 简介: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人发财了.便财大气粗起来:有人升官了,便权大气粗起来.于是昔日的穷朋友渐渐与其疏远,不再随和地相处,不再“竹简倒豆子”地畅谈。人际关系因此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 标签: 地位 交际方法 人际关系 沟通方法
  • 简介: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鉴于此,笔者认为要积极实施体验式作文教学,从丰富体验深度、强化体验效益、搭建体验通道和渗透体验方法等方面着手,使学生形成表达自我心灵感受与体验的意识,从而引领学生走出耗低效的泥潭。

  • 标签: 关注生活 深入参与 情境创设 激发情感 强化体验
  • 简介:山西晋语中舌面元音的舌尖化现象分布普遍,类型多样。舌尖化对方言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韵母的链移变化和声母的舌尖化,该音变的动因——元音高化还对见系一等字增生[i]介音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舌面高元音 舌尖化 元音高化
  • 简介:本汉(KlasBernhardTohannesKarlgren),1889年10月5日生于瑞典延雪平,1978年10月26日逝世。他1910年来到中国,用了两年的时间学习汉语并调查各地汉语方言,后师从于法国汉学家沙畹。1918-1938年任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1939~1959年任瑞典远东博物馆馆长及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

  • 标签: 高本汉 大学教授 斯德哥尔摩 汉语方言 学习汉语 瑞典
  • 简介:“花间派”鼻祖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花间词风的代表作,该词用语明白,并无艰深典故,但学界对其释读却一直争议不断。特别是对其中心主旨,历代词论家说法不一。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1]吴梅《词学通论》也说:“唐至温飞卿,始专力于词。其词全祖风骚,不仅在瑰丽见长。……飞卿之词,极长短错落之致矣。而出辞都雅,尤有怨悱不乱之遗意。”[2]张惠言说:“此感士不遇之作也。……‘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 标签: 《菩萨蛮》 温庭筠 《白雨斋词话》 《离骚》 代表作 花间派
  • 简介:宝先生,1932年9月18日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著名编审。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胡宝先生任编辑的二十几年间,主要编辑语言文字类图书,兼及历史文化类图书。经他责编、复审、终审的书稿,有几百种。《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合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苏联文字史家伊斯特林所著)、《汉语史论集》(苏联雅洪托夫著)、《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注释本等书已成经典。

  • 标签: 编审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语言学纲要》 《语言与文化》 学者 编辑语言
  • 简介:《金瓶梅》中的单动宾结构何洪峰0.1《金瓶梅)①中的宾结构从动词角度分有两类:一是单动带双宾语,二是动词+“与”带双宾语。第2类宾结构笔者已有专文讨论,在此不赘,本文只讨论第一种宾结构。0.2为叙述方便,本文使用如下符号:V:动词:Vd、Vb...

  • 标签: 《金瓶梅》 双宾结构 语义关系 现代汉语 双宾语结构 西门庆
  • 简介:"那个"一词在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那个"一词除了本身所具有的指代功能,它还有着讳饰功能,从中我们可以发掘其所蕴含的中国语境文化特点。本文将通过对"那个"这一汉语小词的释义和分析来阐释中国的语境文化,并对这种语境文化特点的形成做简要的分析。

  • 标签: 高语境文化 文化特点 中国 折射 指代功能 汉语
  • 简介:美国诗人唐纳德·霍尼格的这首《困扰》小诗,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之作。通过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这就叫现实主义。而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超越现实世界的种种束缚,主张放弃逻辑和有序的经验记忆,

  • 标签: 纳德 现实主义风格 赏析 现实世界 典型人物
  • 简介:3月3日至4日,泰国邦高地区首次举办中学本土汉语教师教学法培训。来自邦高地区5所中学的22名本土汉语教师在邦圣谕中学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由泰国邦圣谕皇家中学和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
  • 简介:本文基于构式语法理论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及物构式的形式与功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构式原型和子类承继的梳理,就构式语义偏移现象进行解析。构式语法理论注重对构式义的提炼,目的在于准确把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合效应,这不仅是语义层面的归纳,更是语用层面的概括。

  • 标签: 构式语法 双及物构式 理据 承继
  • 简介:'宾式'和'与格式'并存于现代汉语中,都可以表达'给予'.作为内部结构复杂的'给予','转移'和'到达'是其核心成分,分别由'V'和'给'记录并由'V+NP3'和'给+NP2'表达.线型序列上先'V'后'给'的格局是'宾式'和'与格式'的共性所在,表征着人类对'转移'和'到达'在时间上的体验与认知.宾式表达了'转移'和'到达'的融合,与格式表达了'转移'和'到达'的分离,分别映射着'转移'和'到达'在人类概念体系中的能否独立.宾式倾向于表示现实语气,与格式倾向于表示虚拟语气,凸显了人类语言跨越时空的特性.

  • 标签: 给予 双宾式 与格式 动因
  • 简介:文章认为,在共时层面上,歧义宾句式实现语义分化的策略呈现出南、北方言的差异性: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大多用“V+给”结构表示“给予”义,而用“v+了”表示“取得”义;南方方言多采取句式策略,即用两种不同语序的句式分别表达“给予”义和“取得”义。这种差异性形成的原因可以理解为汉语宾句式历史发展的结果。

  • 标签: 歧义双宾句式 语义 分化策略 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