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山东师范学院一贯很重视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从1956年起就把“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订为全院各系、科的必修课。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后,这门课的任务是:讲授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语音训练。三年来,全院已有三千三百三十五人掌握了拼音字母并初步学会了普通话。中文系还在师生中推广了简化字,同时正准备设置“文字改革宣传橱窗”和“文字资料陈列室”。该系语言学教研组的教师和同学,为了配合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计划编写一套幼儿园、小学用的汉语拼音教材、教学指导书、拼音游戏和

  • 标签: 普通话语音 语文教学改革 宣传橱窗 山东师范学院 教学指导书 方言区
  • 简介:<正>一、引言存在句的研究近几年有较大的进展,最突出的成就在于扩大了研究领域,从静态存在句进入了动态存在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宋玉柱的《动态存在句》和《存在句中动词后边的“着”和“了”》,李临定的《现代汉语句型》一书中《存在句型》一章里的“飘型”一节,陈建民的《现代汉语句型论》一书中《存现宾语句》一节里的有关论述,戴雪梅的《关于静态存在句和动态存在句》,特别是聂文龙的《存在和存在句的分类》更把这种研究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标签: 静态存在句 完成体 “了” “着” 结果宾语 动词结构
  • 简介:在美国汉语教育领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AP中文与中国文化课程以及考试的设立与推进。AP的全称是AdvancedPlacement,AP课程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预修类似于大学相关程度的课程,AP考试是美国高中生进入大学的重要考试,其成绩为全美绝大多数大学接受,可以折成大学的学分,从而节省学生的大学学费。

  • 标签: 美国 教育 汉语 中国文化 相关程度 高中生
  • 简介:本文对国内汉语认知语法的发展概况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认为汉语认知语法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前景.

  • 标签: 汉语 认知语法 动态
  • 简介:元代以后,“将、着、的”等动态助词无论在功能上还是用法上均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发展,这在由明人创作又刊行于明代的《金瓶梅词话》中得到了反映。本文对《金瓶梅词话》中的“将、着、的、子”等动态助词的使用情况作了较为详尽的考察。

  • 标签: 动态助词 《金瓶梅词话》 用法 反映 新发展 使用情况
  • 简介:1983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贯彻中央注音识字实验研究小组会议精神。会议指出,实验必须以邓小平同志提的“教育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

  • 标签: 注音识字 领导小组
  • 简介:动态评估理论认为,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评估不是静态的、单一的结果,而是评估与发展的结合。动态评估的结果可以体现学习者的发展潜力、学习的迁移能力等多方面的状态,而不只是一个静态的测量分数。因此,不同于传统心理测量学方法,动态评估更强调学习者的发展潜力,即学习者现有水平和学习者通过专家、计算机等帮助调节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发展程度。自1997年社会学转向开端,动态评估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特殊教育、学科教育、心理诊断以及心理康复领域,动态评估在语言评估与测试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学者、测试开发人员以及教师的关注,然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评估领域却鲜有研究。和动态评估相关的已有研究和理论评述中,大多将动态评估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估或档案袋评估,这是对动态评估理论基础与实施方式的误解。动态评估植根于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本文首先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来解读第二语言能力发展的本质,阐释动态评估的理论构建过程,并通过对动态评估和与之相关的其他重要理论的梳理,解读动态评估的真正内涵。通过对比动态评估和基于心理测量学的传统评估方式,总结动态评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期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提供评估语言能力的新思路。

  • 标签: 社会文化理论 动态评估 语言能力评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 简介:<正>0.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动态助词“了”是个突出的难点。这首先是因为对“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它究竟表达了什么样的语法意义,尚有争论。本文想就有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 标签: 动态助词 语法意义 语义特征 动词 支点 时间量
  • 简介:学生资源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的,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生活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它具有生成性、待开发性、难以复制性等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资源,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开启、挖掘、发现学生身上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建构动态式的语文课堂。

  • 标签: 高中语文 学生资源 开发策略
  • 简介:本文在潘秋平(2018)的基础上,立足于情态概念空间,重新分析文献中所记载的新加坡华语的“会”的用例,并通过语法调查扩大语料范围,确定新加坡华语的“会”的不同语法功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讨新加坡华语的“会”的可能来源和形成机制。

  • 标签: 助动词 新加坡华语 语义地图模型
  • 简介:亚洲印刷技术向西方的传播,这是一个中国史学家时常提及的问题。而在西方,不仅印刷史专家对此有兴趣,汉学家也欲一探究竟。然而,前者为语言障碍所苦,后者却有技术障碍无法逾越。於是从整体情形来看,西方人对此不是保持审慎的缄默,就是流於一般性的议论。

  • 标签: 学术动态 印刷术 印刷技术 一个中国 语言障碍 技术障碍
  • 简介:本文以HSK[高级]考试的实测数据为研究材料,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高级汉语学习者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结构模式以及四项技能间的融合/分散趋势。对包含一阶因子模型和高阶因子模型在内的9个理论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技能结构模式可以用"听读+说+写"的形式进行描述,四项技能中听力和阅读呈现融合的趋势,相对而言,说的技能与其它技能的区分性比较高,高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呈现出部分融合的趋势。研究认为,HSK[高级]考试采用主试卷、口语试卷和写作试卷三部分各自独立施测的方法,并将听力和阅读分数进行综合报道,口语、写作分数独立报道,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高级汉语学习者 | 结构方程模型 高阶分析 语言技能
  • 简介:如果说教师的教育风格是一座大厦.那么教师的幽默就是这座大厦中一个闪着灯光的窗口;如果说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一座高山,那么教师的幽默就是这座高山上的一泓清泉。

  • 标签: 教师 教育风格 教学风格 幽默语言 灯光
  • 简介:反拨效应是语言测试对教与学的影响,是语言教学后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多年来对于反拨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及实证研究,对于反拨效应对语言教学影响部分研究较少,而对于英语专业中如何利用语言测试反拨效应指导语言教学,发挥其正面、积极作用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文章阐述运用口语测试动态评估体系的反拨效应,并提出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应从学生口语应试观念更新、教师强化听说教学内容、课内外语言训练结合、考核方式过程化以及教师队伍新型化等方面,充分发挥语言测试反拨作用,提高考试的积极影响、降低考试的负面影响,调整优化语言教学,推动学生口语有效产出。

  • 标签: 反拨效应 口语产出能力 动态评估 口语教学
  • 简介:<正>语言的功能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语言”这个词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语言”是指整个说话行为。说话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它至少包含三个部分:开口说话的动作,说出来的话(作品),和说话所用的那套码子。语言学界一般同

  • 标签: 描写语言学 语言研究 社会语言学 应用研究 基本研究 方言
  • 简介:<正>“你”,作为语言中的一个单位——词,其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它只是表示:“代词,单数第二人称,称代听话者”。但是,当它出现在特定的言语之环境中,其意义就要复杂得多。例如:(1)一口咬定要我给栓儿定亲,就象驴推磨一样,老和你在这一点上兜圈子。(你=我)(2)你方代表提出的这套方案是可以考虑的。(你=你们)(3)困难象弹簧,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硬。(你=任何人)(4)他们三个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吭声。(你=?)(5)工人们你一言,他一语,正在商量加班的事情。(你=?)上述各例表明,“你”作为一个单独的词儿,进入了具体的话语之后,有可能发生一些变化。这是因为,言语意义是相当复杂的,某些词语在表述中由于语用上的需求会产生一些临时意义,它们强化语言代码所包含的补充美学信息,为人们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而服务。说它是临时的,是因为离开了具体的语境,这种意义随即消失。例(1)~(5)中“你”所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因交际内容的影响而产生的言语的临时意义。

  • 标签: 修辞作用 美学信息 言语意义 第二人称 言代 称代
  • 简介:<正>语言中相连的两个词或词组,表示同一的人或事物,共作句子的同一成分,叫作同位结构。如:“门外警卫员高波早已把马准备好。”(曲波《林海雪原》)又如:“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了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前者可称重迭同位,后者可称复指同位。

  • 标签: 同位结构 海雪 人称代词 柳青 重迭 毛泽东
  • 简介:一在实际交际中,除语言形式、语言手段之外,语用的主体和语境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本文主要讨论语用主体这个要素。所谓语用的主体是指参与语用的人,包括说写者和听读者两个方面。在语用领域,人和语言的关系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构成一对矛盾。人们运用语言互相交际,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调整关系、协调行动,语言的功能由人所赋予,并且也是由人去具体执行的。这种主体对客体的使用便形成了日常的语用活动、语用行为。很明显,在语用活动中,语用主体居矛盾的主导地位。重视语用主体在语用中的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然而遗憾的是,这一点在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中注意得很不够。

  • 标签: 话语形式 性别差异 接受者 虎妞 四字格 女国音
  • 简介:所谓的“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言,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叶圣陶语)。

  • 标签: 语感能力 阅读 语言文字 叶圣陶 领悟 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