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广雅·释诂四》“,定也”的“定”为“一定、必定”之义。“”的这个义项广泛存在于中古时期文献之中。

  • 标签: 《广雅》 必定
  • 简介:模糊逻辑模型和股模型是心理语言学有关言语感知研究中解释言语听辨机制的重要模型理论。模糊逻辑模型运用模糊逻辑和原型的两个概念生动明确地描述了言语听辨的过程和言语在记忆中的储存情况。股模型将各个层面的因素及影响都包括在言语听辨的过程中。然而,这两个模型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模糊逻辑模型主要强调语音因素的作用,而股模型则误将听辨过程看作是去除股中与目标词不相似词的过程。本文通过对两个模型局限性的解析,将二者的优点重组,以寻找一种更为合理地解释言语听辨过程的新途径。

  • 标签: 模糊逻辑模型 交股模型 心理语言学 言语感知研究 言语听辨机制 局限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以《龙筋凤判》中的词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参考《四库全书》及其他资料,着重在词语书证方面对《汉语大词典》进行补充,以期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及汉语词汇史的建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禅的偈语中有许多可以称之为“矛盾”的语言现象,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张公饮酒李公醉”。“双手相叩出音声,只手音声如何闻?”

  • 标签: 逻辑语言 语言现象 音声
  • 简介:有学者认为“毒”为后缀,且只见于汉译佛典中,并未对中土文献产生影响,并举了很多“X毒”组合。然而语言事实证明,“毒”实为出自中土文献的有实义的构词成分,蒋宗许(2009)所举的“x毒”组合绝大多数为同义或近义并列式合成词。

  • 标签: 后缀 同义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前言1.1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些通常归入形容词的词,如:痒,不力。它们的语法功能相当特殊:自身不能作定语,加"的"后也不行。如:痒手痒的手严格说来,形容词不能作定语是它们不能构成"红花"这样的"形·名"结构。因此,有的学者以此作为定形容词的定义。例如胡明扬先生提交第十五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的论文《北京话形容词的再分类》就是这样作的。无疑,"形"与"形+的"性质完全不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对定形容词多加了

  • 标签: 形容词谓语句 非谓形容词 定语 现代汉语 句法功能 北京话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将《龙筋凤判》中的词语与《汉语大词典》作对比,罗列《汉语大词典》失收词语19条。在论证词条时,尽量从《说文解字》、《四库全书》等资料中找出相关书证,以使词条更为丰满,论证更为有力,以期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及汉语词汇史的建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正>要让人们信服,须言其利而非言其理。本·富兰克林广告劝诱人们没钱花钱购买不需之物。威尔·罗杰斯在所有文体中广告刺激性最强,最让人棘手,它最难以掌握,但又最丰富地孕育着各种奇妙的可能性。奥尔德斯·赫胥黎

  • 标签: 修辞术 广告修辞
  • 简介:文章主要考察了时间连接成分在篇章中的定位情况,重点辨析了四组或是语义比较复杂、或是功能比较特殊的定位的时间连接成分,试图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

  • 标签: 时间连接成分 非定位性
  • 简介:宁波方言被动句的主语语义类型十分丰富,在“NP1+拨+NP2+VP”式被动句中,NP1受事的情况主要有:施事、感事、工具、材料、地点、对象、蒙事七类,整个句式所要表达的是言说者蒙受“拨”字引出的事件。言说者的主观性对该句式的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宁波方言 “拨”字句 蒙事 被动
  • 简介: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研究和探求汉藏语系内部的同源词。人们对汉语方言语音之间的差异关注得多一些,而对方言的共性似乎重视不够,很少有学者借助历史比较法来探求各地方言的同源关系。文章试图借鉴历史比较法来挖掘和探求吴方言和吴方言的同源词,分析各地方言词的同源关系,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汉语及其方言演变的历史。

  • 标签: 吴方言 同源词 历史比较法 语音对应规律
  • 简介:"X那些/点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指称式、叙谈式、引介式、组合式、提示式、配合式等六种。表义功用包括精炼表达与集中概括、聚焦分析与联想阐发、约量评述与小量概括三个方面。从形成动因与构式化理据看,构式化过程经历了定型与能产,中间经历了构式变体逐渐弱化、减少的过渡阶段;构式化的动因主要就是高频类推,其构式义"与X相关的那些有意思、值得关注的现象与问题"最终形成。

  • 标签: 当代汉语 那些/点事 构式 标题 表义功用 动因
  • 简介:刘勰《文心雕龙》是典型的中古均质语篇,其篇术语解释正是其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一个结合点。《文心雕龙》中的术语解释是一种随文释义,主要呈间接追加型模式,往往需要多"重""次"的后续说解,受语用逻辑支配;又是一种修辞式解释,可借用谐音、比喻、引用、对偶、析字、顶真、互文等修辞方式的单用、兼用或套用等形式表现出来,颇具语用价值。

  • 标签: 非均质语篇 文心雕龙 语篇 术语解释 语用价值
  • 简介:词语化现象是指语言中的高频词在搭配过程中丧失全部或部分语义内容,词义融合于语境中。文章以come,give为例,对比分析发现,与语料库相比,英语学习词典表现词语化现象不充分,呈现方式不明显,缺乏系统性。究其原因如下:第一,作为“语言的词库”的词典难以表现语义融入语境的词语化现象;第二,学习词典中位于关键词词条下的搭配信息尚不能明显表现词语化高频词的普遍特征;第三,现有英语学习词典尚不能建构词语化高频词与其共现词语之间的语义网络系统。最后我们提出改善英语学习词典表现词语化现象的几点思考。

  • 标签: 非词语化 语料库 学习词典 搭配
  • 简介:修辞需要修辞。但把修辞学只看成是修辞、修辞技艺:“研究语言襄达技巧”,则阻滞了修辞学科学化的进程。作为科学的修辞学,回答的是“人们事实上在怎样运用语言”以及“为什么要如此运用语言”;作为技艺的修辞学,回答的却是“人们应该怎样运用语言”。

  • 标签: 修辞术 修辞学 运用语言 研究语言 科学化 技艺
  • 简介:本文描写惠州话的几种词屈折变化形式,分析其特点。惠州话的狭义形态不同于印欧语,它是以声调的屈折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认为汉语方言狭义形态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

  • 标签: 惠州话 狭义形态 声调改变
  • 简介:本文运用词汇分解的方法,提出可控不及物动词的概念结构中同时存在着主体和客体两种语义角色,二者同指.由自主的不及物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与由自主动词构成的存现句一样,其宾语位置上的成分不是施事,而是客体.该客体既能出现在主语位置上,又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上,这种句型上的变换不产生于移位,而是由于动词词汇概念结构或扩展的词汇概念结构中含有由客体与处所或终点构成的无焦点概念块,说话者可以选择客体,也可以选择处所或终点作为句子的语义焦点即主语.因而只有那些与处所或终点无内在联系的表示移动动作和生理活动的不及物动词,才不能实现这种句式变换.因此'宾格假说'关于作格动词的主语不能出现在宾语位置上的论断是片面的,不符合汉语实际的.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宾格理论的合理内核,指出了宾格现象的实质及其在及物动词句和不及物动词句中的广泛存在.

  • 标签: 主体 客体 词汇概念结构 扩展的词汇概念结构 存现句 非宾格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