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叻报》是南洋第一份中文日报,现存1887年至1932年间的上万份报章文献是研究近现代汉语词汇的珍贵史料,尤其这段时期正是新马华人语言生态经历由方言通行转变为以华语1为通用语的历史性阶段。通过近50年的《叻报》语料,我们可以近距离观察这样的语言生态变化在词汇使用层面上的动态表现。《叻报》的特殊词汇学意义及其研究价值如次:近现代汉语词汇形成的动态考察视角;近现代汉语词汇形成中方言与官话二系互动的考察视角;新马华语词汇形成的历史考察视角;民国国语运动对新马华人华语词汇应用影响的考察视角。

  • 标签: 叻报 近现代汉语词汇 新马华语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形成
  • 简介:普通话的重叠式至少由两个以上的层面构成:重叠1在第一层面构成,这一层面不具有循环性,只有轻声规则与之对应。重叠2是在稍后的层面上形成的,词汇形态构成的过程在这一层面上是多层次的,与之相对应的音系规则是三声变调和轻声规则,循环规则三声变调在后循环规则轻声规则之前运用。

  • 标签: 重叠式 三声变调 轻声 词汇音系学
  • 简介:文章通过调查宋代至清代的语料说明,“仅差+否定词+VP”结构中的“仅差”义副词和否定词经历了一系列的词汇替换过程:“仅差+否定词+VP”结构在宋金时期只发现2例,元代有了显著增长,元、明、清代分别主要使用“险/险些儿+不”、“险/险些(儿)+不/不曾”、“差一点(儿)+没/没有”。当“了”与“仅差+否定词+VP”共现时,“了”为补语,VP在“仅差+否定词+VP”中表现出强烈的负向语义信息倾向。“仅差”义副词由于语义分工以及主观化等作用,导致“仅差”义副词在不同语义区间赋值,当VP为正向语义信息时产生了“基本一样、分明”等肯定语义信息。这种分野为“仅差+否定词+VP”带来了不同的语法后果,即:[[仅差+否定词]+VP]和[仅差+[否定词+VP]]。

  • 标签: 仅差 语义区间 语义信息 概念叠加
  • 简介:针对三音节聚合词语的词汇化现状,本文收集到87个例词,总结出它们在结构、语义方面的一些典型特征。文章认为,结构上的“可拆性”容易导致其词形凝固困难;语义上的“累积/并合性”容易导致其语义凝固困难;韵律上的“等重性”也容易导致其朝着自由短语方向发展。这些原因都直接造成了大多数三音节聚合体的词汇化困难。文章最后认为,并列本身又是一种模因,可以源源不断地造出大量新的三音节聚合体。但绝大多数三音节聚合体始终难以突破词汇化瓶颈,真正完成词汇化的很少。

  • 标签: 三音节聚合词语 结构特征 语义特征 词汇化
  • 简介:汉语量词的重叠形式从"AA"式到"一AA"式再到"一A一A"式,具有鲜明的历时层次。在相同的句法位置上,语言序列的不断加长其语法意义也不断丰富。

  • 标签: 量词 重叠式 发展
  • 简介:本文对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索绪尔明确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其语言符号系统思想使人们对语言的本质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并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今天,语言学已经进入了一个多视角、多元化的时代,对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我们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 标签: 索绪尔 语言学 发展趋势
  • 简介:儒家礼仪符号系统起源于初民仪俗,经周公改造为以政治统治为主的等级文化符号系统,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逐层推进。在礼崩乐坏之后,面对日益颓坏的社会现实,孔子将周公创立的政治文化符号系统普及到伦理日用之中,内化为个体道德规范,在儒家后学的阐发下最终发展成为一整套伦理符号系统,维系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稳定,但同时又制约着古代社会的发展。面对当今社会伦理问题,反思儒家伦理符号思想,探析如何有效发掘其"制动价值",当是方今传统伦理符号思想研究的一大方向。

  • 标签: 儒家 礼学 伦理 符号学
  • 简介:本文从专著、论文、会议三方面来呈现2013年中国符号学发展状况,并从理论和应用两个维度入手,对上述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2013年度中国符号学发展的基本特征:符号学学科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符号学学科门类进一步增加,符号学理论探索则相对较少.

  • 标签: 符号学 发展状况 年度报告
  • 简介:本文着重回顾现代汉语标准语的语音标准形成与确立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三个重要的里程碑;探讨有关普通话语音标准确立过程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试图提出普通话语音标准立体框架的总体构建设想,初步探讨这个框架的确立原则。

  • 标签: 现代汉语语音规范 普通话语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