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上下两篇,拟在有限语料的基础上,考察分析中文报纸新闻标题中转述言语的形式和功能,以期能窥一斑而见全豹,使读者对汉语新闻语篇中转述言语的复杂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本篇中主要关注的是间接引语和思想转述在中文报纸新闻标题中的形式和功能,并最后就转述言语作为修辞手段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我们的分析表明,各种引语之间并没有清楚的边界,虽各自的核心地带足够清晰,但其边缘却十分模糊。各种形式上的转述言语在履行不同的修辞功能时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而报道者在转述他人话语时也会充分利用这些变化,将其作为修辞手段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 标签: 中文报纸 新闻标题 转述言语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皮尔斯符号学中的“传播”这一概念。皮尔斯把符号定义为从对象到解释项之形式传播的媒介。为此,他在其独创的亚像似符理论中具体分析了“形式”这一概念,并仔细说明了发源于对象,且复杂程度逐渐递增的三种具体形式。这三种形式存在于所有的符号中,且不受符号再现过程中之技术因素的影响。但若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则必须回到1908年皮尔斯晚期符号学理论中。

  • 标签: 符号 媒介 形式 传播 生态
  • 简介:本文拟在琳达·哈琴的改编理论和赵毅衡的广义叙述学基础上提出一种理解文学改编电影的新方式——改写模式。为了超越传统的改编模式,及其对电影的隐含偏见,改写模式首先承认改编的双重身份,即它同时是具体的文化作品,又是形成这个作品的过程。其次,改写模式意识到,从文学文本到其电影改编的过程中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以叙述三层次论的视角来看,改写的步骤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从底本1向底本2的转换中,也就是从被改编的文学文本向最终影像化之前的中间文本的过渡过程。在这一阶段的改写中,有四个变量(改编者、改编原因、地点和时间)会影响从底本1中对材料、形式和内容的选择。第二阶段发生在从底本2向述本的转换中,在这一步骤,有两个变量(媒介特性和受众)会影响所选材料的组合及其在电影中的再现。

  • 标签: 改编 改写模式 叙述三层次论 电影
  • 简介:摘要语言是传递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文化又反作用于语言。颜色是人类认知世界并且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中英文里蕴含大量的颜色词,然而因为地域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族语言文化不同的影响,很多颜色词的认知含义也不同。以紫色为例,我们将会在中英文中分析紫色含义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并探索文化的根源,更好的提高对中英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 标签:
  • 简介:世界各国努力地发展创意经济之时,电影艺术如何面对传统工业的消失?本文采用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关于艺术模式的理论来探讨电影艺术如何处理当代中国正在消失的工厂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三种电影艺术模式:伦理模式的电影把工厂当成一个转型社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传统工业消失的挑战,或者是向后工业式的生产转变;再现模式的电影对工厂的解读把工人同时当成群体与个体来看待,工人被再现为是顺从的,遵守纪律的,被重新培训以适应全球经济的劳动分工;美学模式的电影则把工厂作为一种美学经历来处理,在这种经历中,时间与理智的平等变得可以理解。通过对这三种电影艺术模式的探讨,本文最终的目的是认识并反思中国创意经济中的电影艺术与美学。

  • 标签: 雅克·朗西埃 艺术模式 电影艺术模式 伦理模式 再现模式 美学模式
  • 简介:二战后,维堡市民的身份由他们对其居住空间的挪用与否定来决定。本文采用俄国形式主义者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创造的术语——双重"陌生化"来分析身份问题。陌生化构成一个表达和保留地方独特性的框架。维堡曾是芬兰的维伊普里,在1940年3月被苏联军队占领,现在成了俄国圣彼得堡的一个部分,本文认为它的同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对相关案例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试图同化一个新地区的同时又否定和重释他们的过去。这个地区(包括景观、建筑、地形、文化标志)在同化居民的同时,为他们提供了建构自我身份的基本语境。本文通过细读两个以下葬为核心主题的自我叙述来说明这一假设。只有当主体以自反性克服他们对过去的否认,恢复主体性,身份叙述才能够清晰连贯地反映维堡集体记忆的复杂性。

  • 标签: 地方身份 自我叙述 集体记忆 历史记忆 陌生化 自反性
  • 简介:梦叙述长期以来被叙述学家们所忽略,主要是由于其叙述性问题遭到学界质疑。赵毅衡的广义叙述学理论肯定了梦作为叙述文本的合法地位。本文借用广义叙述学理论,尝试进一步探讨梦作为类演示类文本的叙述性问题,并从叙述学的角度解析梦的意义生成,同时本文也试图从叙述学的角度讨论梦叙述的自我治愈功能。

  • 标签: 叙述性 隐含作者 梦的自我治愈功能
  • 简介: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欧洲学派的五位成员——亚当·沙夫、费鲁乔·罗西-兰迪、杰夫·伯纳德、奥古斯托·庞其奥以及本文的作者都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甚至不是同一代人。我们因深厚的友谊而彼此联系在一起,但更是因为我们共同的使命,我们都坚信世界需要一种新的符号学,它应在卡尔·马克思和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对任何宣称社会实践充足论的批判基础之上发展壮大。如果我们关心符号的健康,因而关心社会关系,关心全球生命,那么这一使命在今天则更为紧迫。这个学派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活跃了差不多60年,而且现在依然兴盛,尽管它从未被如此命名。但是现在命名为时不晚,因为马克思主义和符号学都仍然充满了活力。将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相联系无论在理解和实践方面都是获得进步的强有力手段,面对新世纪,这种联系年轻而又充满希望,可以复兴符号学和符号活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符号学 亚当·沙夫 费鲁乔·罗西-兰迪 杰夫·伯纳德 奥古斯托·庞其奥
  • 简介:拉考夫(G.Lakoff)对像似性的相关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随后学界对隐喻的研究逐渐兴起。然而拉考夫对隐喻的本质进行了错误的解读,他认为其本质是对现象进行有意的错误分类从而产生语义张力。本论文基于对皮尔斯分类的解释,认为拉考夫所研究的是图表,而非真正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功能范畴,尽管在图像与语言中呈现出多种差异,但仍可在图像中实现。图像隐喻具有双重像似性,因此存在一种发掘相似性的双重发现程序。

  • 标签: 隐喻 图表 图像符号 修辞 像似性
  • 简介: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渴望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英语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听歌能促进输入、内化和习得目的语。唱歌能学习语音、语法和句法,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标中,也提倡英语教师通过说、唱、玩、演等活动组织和实施教学。所以英语歌曲在辅助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英语教学 英文歌曲 兴趣
  • 简介:本文旨在在西方艺术话语对风景画现存定义的框架内重新定义“中国山水画”。从这个角度,笔者应用索绪尔关于符号系统和表意过程的概念来研究中国山水画。通过细读中国艺术史上第一幅山水画,笔者讨论了索绪尔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关系,并指出这一关系在艺术中应该是非任意性,因为山水画的构成是视觉再现,涉及中国书写中的象形相似和表意暗示。就这一点而言,笔者进一步冒险进入中国美学中的第一个山水艺术经典理论文本,以此表明中国山水画不仅是对美丽风景的再现,而是一种通向“道”的形而上学的方式,是自然中的永恒方式。

  • 标签: 山水画 索绪尔符号 任意性 非任意性
  • 简介:本文在中国主流报纸动态流通语料库(DCC)的基础上,对2005年中国15种主流报纸的全部语料四字成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文章还对成语的用字进行了统计,并分析了此次调查存在的问题及还需进行的工作。

  • 标签: 成语 四字格 主流报纸 动态流通语料库(DCC) 调查
  • 简介:摘要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莫过于英语,所以对于学生来讲,学好英语是很有必要的。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方法的出现,为小学英语学习带来了新的春天,这种学习方法充分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但是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价值未得到充分地发挥,为此,需要解决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 标签: 小学英语 教学 英文绘本阅读
  • 简介:摘要初中英语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更好的运用英语打下良好的铺垫,在英语教学过程的,教师要学会运用英语歌曲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学生学会运用英语歌曲进行自主的学习,学习情况也会大为改观,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作为教师,要不断的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英语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语言,我们教授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并且熟练运用英语。

  • 标签: 初中英语 英语歌曲 课堂应用
  • 简介:历史叙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艺术与身份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作者与读者用符际空间,利用社会文化语境、文化记忆和回忆行为(包括他们的个人文化记忆)去创造或阐释文本的意义。"纠缠的记忆"是指这一空间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不同的现象,并将不同时空语境下的历史叙述连接起来。本文首先分析不同的时间(包括历史的、现在的、神话的、和虚构的)与空间的(包括地理的、神话的与虚构的)建构如何在历史与神话叙述中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叙述如何影响集体文化记忆和身份。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集体和个人文化记忆如何被卷入历史、神话叙述以及当代文化。本文的第二个目的是通过研究爱沙尼亚和芬兰的文学作品来分析该类叙述中的符号间性机制。索菲·奥克萨宁的小说《清洗》再现了爱沙尼亚二战后的历史事件,安东·汉森·塔姆瑟尔的戏剧《朱迪思》用一种新的方式重释了《旧约》中朱迪思的故事,将朱迪思的故事与萨洛米的故事以及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话语联系起来。本文最后一部分分析了几个世纪以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叙述意义和主题在爱沙尼亚的文化中,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语境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标签: 纠缠的记忆 历史叙述 神话叙述 文化身份 当代文学 爱沙尼亚文学
  • 简介: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和小学生英语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深度衔接。同时,英文绘本符合当代小学生身心发育具体化特征以及客观需求,要在合理化选择基础上将其高效应用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课堂,在促进学生英语阅读动力的同时有效积累英语知识,在情感体验中实现全面发展。

  • 标签: 英文绘本 选择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应用 探索
  • 简介:加德纳提出漫画研究需向口头表达和演示转向,作为对此要求的回应,本文提出一种漫画小说演示性阅读的符号学基础,并且将此与歌剧中相应的符号系统进行对比,以期挖掘这些符号系统是如何在读者/观看者的头脑中创造出故事的。笔者将以“戏剧阅读”作为方法论去探究戏剧的阐释,即戏剧作品在安静的阅读过程中所产生的文本与演出融合的过程。本文将综合以上研究方法以探究克雷格·拉塞尔的漫画小说对瓦格纳的四部歌剧《尼伯龙根指环》的演绎。多层次的表演和文本意识丰富了阅读漫画小说时对故事世界的体验,并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体裁潜力——即作为叙述媒介,又作为对用于主要基于词汇的文本想象力的阅读策略的挑战——的认识。

  • 标签: 符号学 漫画 漫画小说 歌剧 格雷格·拉塞尔 理查德·瓦格纳
  • 简介:罗西·兰迪《语言相对论的意识形态》一文可能是对萨丕尔-沃尔夫观点最为无情的一次批判。也许正因如此,该文应当算是诸多反语言相对论的学说中,最不知名的一个,因而也极少被讨论。罗西·兰迪指出,正是语言相对论的理想主义机器资产阶级基础,导致该领域的理论家在进行理论构建时,其意识形态发生了扭曲。而这种扭曲,在这些学者思考语言与思想之关系时,会变得更为明显。罗西·兰迪借助其符号学理论对此进行了解释,他阐明为何通过美国印第安人语言进行研究,可提出语言相对论这一理论或假说。他指出一系列由语言相对论所引起的困惑和混淆,并倡导用另一种方法去解释语言相对论所引发的问题,即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顾及说话者之间的亲疏状况,他们通过社会模式和项目对物质和语言的开发情况,以及他们获得解放的可能性。

  • 标签: 罗西·兰迪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符号学 美国印第安人 语言相对论
  • 简介:摘要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多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话语形式。与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相比,网络交际语言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讲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浅析网络流行语中英文语码转换现象、来源、产生的原因及对当今社会赋予的新色彩和影响。

  • 标签: 社会语言学 网络流行语 英文语码转换
  • 简介:本文着眼于探讨构成叙述复杂性的各成分在电视剧《罪案终结》中如何发挥其功能。《罪案终结》是美国TNT电视台在2005—2012年期间播放的侦探系列剧,情节围绕女主人公展开,主要涉及其工作和个人生活。该剧的相关人物和情节阐明了周播剧中次要情节的建构如何塑造了女主角的领导形象,以及她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互动。《罪案终结》中的美学和意识形态通过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强烈对比,重构了侦探剧的体裁惯例和颠覆了传统侦探剧中刻板的性别形象。作为调查员和管理者,女主角在办事效率方面既有弱点也有长处,该系列剧重新设定了性属符码,让女主角拥有女性化的外表却具有男性的工作风格。

  • 标签: 叙述复杂性 人物 情节 性属 侦探剧 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