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瑶语的*ts音从来源来看可能是从汉语借入的。它们的今读从发音方法来看有塞音、塞擦音、擦音等,从发音部位来看有齿间音、齿龈音、硬腭音等。这些不同的读音类型,有区域分布特征,是语言接触和自然音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古苗瑶语 *ts组音今读类型 分布 形成
  • 简介:贵州威宁语有极丰富的状词。状词主要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但又不同于副词。本文前言部分简单说明状词是一个独立词类的理由,然后分四节介绍状词。第一节讲状词的语音特点,特别是声调的特点。第二节讲和状词连用的三个助词,它们分别表示指小、加强和减弱等附加意义。第三节讲状词的形态变化。大多数状词有本形、变形两种形式。本形表示动作或性质是规则的、单纯少变的;变形表示动作或性质是不规则的、复杂多变的。第四节讲状词的分类。状词可分为六类。第一类主要修饰形容词,修饰时不需要联系助词。第二、三两类主要修饰不及物动词,其中第二类修饰时不需要联系助词,第三类修饰时有时需要联系助词。第四类主要修饰及物动词,修饰时需要联系助词,出现在动词的宾语之后。第五类不修饰动词、形容词,本身表示一种动作的状态,在句子中充当表语,但必须有联系助词介于主语和表语之间。以上这五类状词除第五类中的四音节形式的以外,都有形态变化。第一类状词可以接表示指小、加强,减弱三种意义的助词。其余四类都只能接表示指小和减弱两种意义的助词。第六类状词没有形态变化,它们和动宾词组或形补词组构成固定词组,在句子中充当表语或状语,但前面必须有联系助词。文章最后附主要状词表,并列出各个状词修饰的形容词和动词。

  • 标签: 形容词 助词 不及物动词 普通式 修饰 单音节
  • 简介:<正>贵州省安顺市城郊居住着一支自称为mo(?)55ljai3331(?)(坝(或mo(?)55pa(?)3331(?)(花苗)的苗族。1987年夏,笔者与导师王辅世先生在安顺对这支苗族的语言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选择了距城三里路的城关东郊青苑村大山脚寨为记音点。该寨除个别几户为汉族和其它支系的苗族外,全为该支系的苗族。大山脚话(以下称大山脚话)属于语川黔滇方言川黔滇次方言,但它是川黔滇次方言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地方话。大山脚话有声母36个,韵母25个,声调有8个调类,但只有7个调值。本文主要叙述语古声类和韵类在大山脚话的反映形式,不讨论古调类在大山脚话的演变。这是因为古语平、上、去、入4个声调在今日大山脚话各分阴阳,演变为8

  • 标签: 声类 声母 苗语 山脚寨 韵类 形式
  • 简介:黔东语指示词分为定指指示词和疑问指示词。定指指示词分“近指”noη^3(这)、“对指”nen^3(那)、“中指”moη^3(那)、“远指”ε^1(那)和“非呈现指”i^3(那);疑问指示词只有一个tei^6(哪,何)。

  • 标签: 黔东苗语 指示词 分类
  • 简介:文章从历史语言学和人类语言学的角度对瑶语中"丈夫"和"妻子"这两个亲属称谓的源流进行考察。发现在现代瑶语中承载"妻子"义和"丈夫"义的形式具有多源性、兼载性和共存性特点,进而认为在原始瑶语时期尚无现代意义上的"妻子"和"丈夫"概念。随着瑶民族及其各个支系分开了,他们各自的社会发展方向和程度存在差异,加之所接触的族群不同,致使各自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与之相应,亲属称谓系统也发生了变化。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是社会因素与语用因素一起导致了承载"妻子"义和"丈夫"义的形式产生了以上的特点。

  • 标签: 苗瑶语 语源 亲属称谓 “妻子” “丈夫”
  • 简介:瑶语正反问句具有“VP-neg-VP、VP-conj/part-neg-VP、VP-neg、VnV、F-VP、VP-conj”等六种句法形式。“VP-neg-VP”疑问构式一头连着正反选择问句,另一头连着其省略式“VP-neg”、“VnV”,是多种问句形式的中枢环节。瑶语“VP-neg-VP”疑问构式并非源于汉语“VP不VP”正反问句的扩散,而是瑶语句法结构内部发展的产物。

  • 标签: 苗瑶语 正反问句 句法演变
  • 简介:瑶语元音系统以五到十元音型为主,其中七元音型和九元音型最多;元音音位的平均数目为8个,较为接近汉语方言的元音音位平均值8.6;从地理分布上来看,元音系统类型数目、元音平均数目由北到南、从西往东呈现逐步递减之势;元音系统的构型以三角形为主,只有5个点属于四边形;出现频率较高的元音音位是/iaueoειy/;/eo/与前响二合元音的高频出现是瑶语显著的类型特点;/y/成为常见音素体现了汉语对瑶语元音系统的深刻影响。

  • 标签: 苗瑶语 元音系统 元音类型 元音共性
  • 简介:《三国史记》记载了大量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的古地名和新罗统一朝鲜半岛之后景德王新改的地名。在其中的一些地名里,知、章两声母都可以跟影和见声母相对应,这表明与喉舌音发生关系的知、章声母在上古时期是^*Kl-或^*Kr-的形式。

  • 标签: 《三国史记》 地名 上古汉语声母 知组 章组
  • 简介:本文通过共时分析和亲属方言土语比较,揭示小陂流语受汉语影响已进入核心领域,应属于深层影响,开放型影响;语言影响引起的语言演变已进入与汉语逐步趋同的状态,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出现了与汉语相同的特点;并用、竞争、弱化、泛化是小陂流语语言接触出现的几个特征,是我国不同语言之间语言接触的一种类型.

  • 标签: 语言接触语言演变 变异深层影响
  • 简介:养蒿语有一套送气清擦音sh,ch,fh,xh和lh。文章通过语同源词的词形比较和对中古汉语借词词形考察,发现这套送气清擦音是由同部位的不送气清擦音s、c、x和l演变而来。这是一种非常规的、从无标记音向有标记音的逆向演变,其产生的动因是系统内部的推链作用促成的,是发音的经济原则和音系保持最小对立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黔东苗语 送气擦音 动因 推链效应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正>上海辞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实用解字组词词典》(以下简称为《词典》和前几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常用构词字典》(以下简称为《字典》,是两本有着鲜明特色的新颖实用的汉语语文词典。我们不仅应该和可以从上述两本构()词辞典中的成功之处学到很多编纂经验,而且应该和可以从它们尚未做到或做好

  • 标签: 语文词典 词语 语文辞典 义项 字义 中国人民
  • 简介:<正>前人说词义发展,在思想方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缺憾:一是偏爱从词义蕴含的概念或形象的特点出发,对引申途径作静态的猜测,不大留意对说话—听话的语用过程作功能的分析;二是偏重孤立地进行一词一义的考察,较少从词义引申发展的类型、系的角度,从宏观上、整体上去发现相关引申序列的共同和特殊规律。拙文《词义演变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已

  • 标签: 词义引申 横向联系 纵向引申 同步引申 词义发展 序列
  • 简介:本文从精和庄在客赣方言中的分合问题、知章在客赣方言中的演变、知章精庄读t、th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客家方言和赣方言的知章精庄.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舌齿音四在客赣方言中有统一的分合格局;2)精和庄在客赣方言中的原初状态是分立的;3)赣方言中知章精庄读t、th不是上古遗留,是后期演变的结果.

  • 标签: 客赣方言 塞化音变 语音 客家方言 知章组 精组
  • 简介:摘要宜兴市位于太湖西岸,宜兴话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使用人口大约有一百多万。宜兴话内部有差异。本文从两易读错的字恬和莲,李和二,来分析这两字的异同,以及在用方言教学的过程中如何避免读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宜兴话声母浊音
  • 简介:湘西语的“形+名”结构应该属于述宾结构,而且是述宾结构的一种特殊类别。这种结构在语法、语义的特征上都有表现。

  • 标签: “形+名”结构 特殊类别 动因
  • 简介:黔东语tiu33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语符。tiu33语符原来是一个特殊实词,是一个冠词性质的含有“这/那……范围”意义的特指词,具有修饰、限制功能范畴,经过词汇化后,变成构词语素以致处所格(地理)标记。

  • 标签: 黔东苗语 tiu33 词汇化
  • 简介:<正>1关于知、庄、章的关系1.1.0高本汉先生有个关于中古音舌齿音声母关系的著名的比例式(高[1]32页):t(端):知=tu(精):照知:照=t:is但照在《切韵》实分庄、章两,他于是以庄为硬音,章为腭化音,知也是腭

  • 标签: 切韵 翘舌音 舌叶音 知组 组声母 介音
  • 简介:北京话词重音的有无及其分布的规律是汉语音系中长期以来争议最多、挑战性最强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双音这一重音的最小单位入手,一方面探讨重音的表现及其与声调的关系,一方面探讨重音的辨别方法及其类型的界定。我们认为:声调语言的轻重音必然表现为调值实现的充分度,而这种充分度既可以通过语音设备来测量,又可以通过对比法用说活人的内在语感来鉴别,二者均不失为当代音系研究的手段。本文提供了作者自1996年以来共同探讨用对比方法测试北京人对北京话带调双音节词语重音的内在语感所得到的初步认识,并对今后的词重音研究提出一些没想和建议。

  • 标签: 重音 声调 轻声词 带调双音组 带调左重组 最小差别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