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我在《辞书研究》1980年第二期中写了《一座语言的丰碑》一文,介绍《法语宝库》这部尚在编纂中的世界罕见的大型语文词典。现在挑选其中DICTIONNAIRE(词典)这一词目翻译出来,有两方面的用意,一是便于我们就这个词目和其它语文词典作比较,从而对于《法语宝库》有一个较为具体的概念;二是鉴于词典是本刊的研究对象,也便于我们从这一词目的释义和引例中借鉴一点东西。译者曾就此和几部大型的法语语文词典略作比较,结论是无论从编排、释义或引例来看,《法语宝库》均居首屈一指的地位。这里光举摘引名家的例句而言,《法语宝库》在这一词目中共收二十五例(其中五例为详尽的例句),而《大罗贝尔词典》不过收十六例,《利特雷词典》收十例,《大拉鲁斯法语词典》仅收三例。尤其难得的是,《法语宝库》的二十五例几乎无一重复现有大型语文词典的例句(只沿用了半句)。我甚至有这样的印象,《宝库》的编者是有意避开别人已用过的引例的。如果不是拥有无比丰富的材料,这如何能够做到?就凭这点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法语宝库》的建树。为了避免篇幅臃肿,译者把一些对中自读者没有多少用处的内容(如引例的详细出处等)略去,我想这是不会影响对词条全貌的了解的。

  • 标签: 法语词典 语文词典 宝库 词汇 词目 按字母顺序排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本文讨论“很淑女”之类带有特殊性的“很+名词”的说法。文章把香港作家和大陆作家笔下出现的语言事实联系起来讨论问题。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发表笔者的见解。文章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摆出一些事实;第二部分进行语言背景的思考;第三部分进行文化背景的思考;第四部分归结全文的基本意思

  • 标签: 形容词 语言文化背景 结构槽 指人名词 《现代汉语词典》 香港作家
  • 简介:文章通过特定个案的分析来探讨句法构造过程中原则和规则、规则和例外、理论和事实之间的关系等相关理论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学界对动结式“追累”的语义理解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追累”如果出现“张三追李四,张三累了”这种释义则是动结式论元结构的整合原则及其规则所不允许的,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如果认同这种释义的存在,则至多只能将它看作句法规则的特例而不能视为通例,因而对它所提出的各种句法规则都是特设的,而特设性规则是不能经受数据完备性和可靠性检验的。句法构造是在原则支配下的系统而精细的规则化过程,规则系统中的例外应该是极为有限而又可以通过附加某个条件得到解释的。文章还借此探讨对句子理解的语感差异问题,认为输出型语感比输入型语感在建立规则时有更高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动结式 论元结构 概念结构 例外 通例 输出型语感
  • 简介:文章主要对供用句这类特殊的句式结构进行探讨,认为:供用句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义具有非动态性;可以突显主语所指事物的属性特征;包含"供给"义和"使用"义。在此基础上对供用句所表达的语义进行总结。同时讨论供用句的形成机制问题,总体来看轻动词移位说、构式说、认知图示说和名词移位说等四种解释方案都有一定的价值,但都存在一些问题。进而主张从物性角色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供用句的句法语义性质,指出主语名词物性角色中的功用角色与供用句中的动词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供用句的"供给"义和"使用"义的生成也与功用角色相关。

  • 标签: 供用句 句法形式 句式语义 形成机制 物性角色
  • 简介: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进入句处理阶段以后,无论基于规则还是基于统计的策略,都面临"句法—语义"接口或界面问题。本文基于大规模语义知识库,从词汇语义和句法语义两个维度,按照"词汇单位—角色转化—范畴排序—句法实现"的思路,以手部动作义场中"打"子场为典型个案,考察词汇单位凭借范畴义征实现为角色范畴的机制、角色的排序机制以及角色的句法配位规律,揭示了词汇语义对角色范畴句法实现的制约特点,以及角色的排序模式和句法实现的位置特点。

  • 标签: “词汇—句法语义”接口 语义知识库 句法实现 范畴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