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首先介绍了豫北语卷舌儿化与平舌儿化的分布情况及安阳、汤阴儿尾与儿化的共存现象。接着描写了济源、武陟、凤泉、淇县等13个方言点基本韵母与儿化韵母的对应关系,总结出豫北语区儿化韵母的地域分布特征。着力讨论了豫北语中伴随儿化发生的四种变音:儿化引起声调的变化,儿化引起声母的变化,儿化增生闪音t和儿化引起介音的变化。最后对淇县、卫辉等地儿化韵母较入声韵基本韵母所表现出的滞后/超前层次进行分析。

  • 标签: 豫北晋语 儿化 变音 超前 滞后
  • 简介:<正>《齐桓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篇。文章集中阐述了孟子施"仁政"、弃"霸权"、倡"保民"、"去"残民"的学说的重要理论。它是孟子学说中具有代表性文章之一。文章中不仅贯穿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重要思想的主线,而且还设想了许多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措施。这些主张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一)运用了眼前实事、情中至理构成富有夸张性鼓动性的比喻。论说,即是说理。它是"以理服人",以期达到使对方言听计从的目的。为此,或借助于生动具体的形象,或得力于严密的逻辑推理。在《齐桓文之事》章中,当论述施仁政时孟子机智地将上述两种手法熔于一炉。即采用眼前实事来比,从而又进行推理,请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又以"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来比喻"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小至日常生活中的一片羽毛,一根树枝,次之到一车柴薪,大至泰山、北海。对生活在北

  • 标签: 文语言 语言特色 齐桓文
  • 简介:果摄在陕北语的读音类型比较丰富,不同的类型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地区。通过对这些类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下演变特点:首先,从开合口之间的关系看,果摄一等在陕北语的演变表现出两种大的趋势:一种趋势为果摄开口一等向果摄合口一等演变,主要位于陕北语西部、北部,另外一种趋势为合口并入开口,这样的方言点主要位于陕北语东部和南部。果摄合口一等并入开口一等在陕北语应当是先从泥组开始,然后波及到帮组,接着再波及到精组、见系,最后才是端组。其次,与中古音值相比,陕北语果摄开口字的读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化和前化现象。

  • 标签: 果摄 读音类型 高化 前化
  • 简介:本文着重考察语诸方言的儿尾变调与儿化变调,分析这两种变调所遵循的不同音系规则,探讨引起变调的因素。考察结果显示:(一)儿尾变调是由词缀非重读而引发的“儿”语素失本调。失调后的儿缀音节延续前邻词根音节的调尾。(二)儿化变调分重叠儿化和非重叠儿化。前者大都变读轻声或降调;后者舒声字大都保留词根音节的声调,入声字多数变同调型相同或相近的舒声调。(三)儿化是儿尾的语流变体。因此,由构词引发的变调同样受到与连读变调相同的音系规则的制约。

  • 标签: 儿尾变调 儿化变调 晋语 方言 音系规则
  • 简介:前贤对苏州方言三身人称代词的研究主要限于苏州城区。基于对苏州郊区33个点的三身代词的田野调查,文章对苏州郊区复杂的三身代词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描写分析,对郊区内部的不同形式与城区的形式进行了共时比较,结合叶祥苓三十年前做的调查结果进行新旧历时对比,试图探究苏州郊区三身代词的渊源关系及其区域分布特征,并由此推断其历时音变过程。

  • 标签: 苏州郊区 三身人称代词 共时比较 音变
  • 简介:由于明代洪武年间的山西移民垦田的影响,明末河北语邯新片普遍存在"呼父曰哥"与"呼母曰姐"的现象,这一现象随着明代自上而下的"去蒙古化"政策的推行,逐渐退出基本词汇,目前仅发现永年方言"老姐"(干娘)一词中残存"呼母曰姐"的现象。此外,由于民间风俗的影响,这一地区一直存在"呼父曰伯"的现象,但目前也已经退出基本词汇范畴,仅发现永年方言"老伯"(干爹)一词残存"呼父曰伯"现象。

  • 标签: 河北晋语邯新片 父母 称谓
  • 简介:文章从音韵结构上分析指出“支微入鱼”产生的基础是/jwij/,因异化而丢失腭化介音/j/是多数官话方言uei韵母的源头,而因异化而丢失腭化韵尾/j/是导致“支微人鱼”产生的音变。止摄合口三等和蟹摄合口三、四等字甚至包括某些方言中的蟹摄合口一等字在不同的阶段都曾具备/jwij/这样的基础,故都产生这一变化。这一变化是与知庄章组字丢失腭化介音交织在一起的,故产生了不同的类型,文章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变化在方言中的表现。

  • 标签: 支微入鱼 音韵结构 异化 晋方言
  • 简介:在我们所存在的世界中,视之所及,必然形成一个空间性的“场域”,在这一场域之中,我们靠把握对周围空间的认知来定位自身的存在。自从人类降生于世,其所可感知到的世界就早已并非原初的客观实在,而是一个意向性的世界,通过空间表意的诸种方式,直接意指其自身。

  • 标签: 巴别塔 空间性 客观实在 世界 意向性 场域
  • 简介: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晋东南语的开口影疑喻母的读音进行了翔实的描写和深入的讨论。开口影疑喻母在晋东南语中共有六种读音类型。文章对这六种类型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六种类型之间的演变关系。

  • 标签: 影母 疑母 喻母 晋东南晋语 读音类型 演变
  • 简介:"前/+指人名词"结构中"前"和""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选择差异,""倾向于表示特定对象的身份更替,而"前"则倾向于表示特定职位的对象更替,并且在对比变化模式、句法位置、语篇类型上二者呈现一定的选择倾向。

  • 标签: “前” “原” 指人名词 对比变化性 选择
  • 简介:2007年8月10日至12日,由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以及国内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79篇。在两天的学术交流中,与会专家充分展示了方言研究的新成果,对方言的平面描写与历史演变研究、本体性研究与扩展性研究、研究的材料、观点与研究的手段、方法等诸方面进行交流和切磋,并探讨了方言研究的课题与思路。本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使方言的共时描写与历史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会后将编选论文集出版。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山西大学 晋方言 专家学者 学术交流 方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