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于氏韵》是清代乾隆时期出于河北承德的一部汉语等韵图,主要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官话语音系统,具有“存雅求正”的性质。

  • 标签: 《于氏捷韵》 清代韵图 官话
  • 简介:<正>在汉语里,对偶是一种很有意趣的修辞方式。对,即两两相对,偶者,双也;把两个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语句双双对对地排列起来的表现形式就是对偶。例如: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谢璞《珍珠赋》)这“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两个词组就是对偶。但这是大致整齐的对偶,叫宽对;而不是严格的对偶,即工对。因为这是散文中的对偶,可以不必认真计较。在讲究对仗的古代律诗中,这样则不行。我国还有一种雅俗共赏的文体形式,叫对联,又叫对子,即本文所说的语,就是专门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创作

  • 标签: 对联 联语 对偶 琐谈 修辞格 正对
  • 简介:<正>《修辞学习》93年1期两则补白有误。《神童妙对》说客人出上联:“细颈壶儿,敢向腰间出嘴”,高则诚对下联:“平头锁子,却从肚里生锈”。“锈”和“嘴”都是仄声,怎么合乎对联基本要求呢?“妙”在何处呢?清人《坚瓠集》中《高明善对》下联末字是“繻”(见广陵古籍刊刻社重排本)。这也是个错字。张溦君据此写文,更是错上加错。据理分析,既然讲“锁”,那字就只能是“鑐”。《辞海》旧本“鑐,粟纡切,音须,虞韵。锁中鑐也,见《广韵》;锁牡也,见《集韵》。按即锁簧。”正因为它是平声,才可与仄声相对。《新华字典》有“繻”无“鑐”,二字音同,形近,义异。

  • 标签: 对联 仄声 大乔 修辞学 末字 《新华字典》
  • 简介:并列组的周知条件存在不足:它只涉及项条件,未涉及项以外的其他条件;另外,即使满足了这些条件,也未必能产出自然合法的并列短语.本文利用排除法、推导法和系统动态的方法分析认为,语言系统从原始雏形状态的意合方式出发,在语音、句法、语用、语义等领域不断寻找控制因素,借助松、有标、外设这三种方式和项组织的超常意义手段,从致或竞争这两种不同句法水平上发力,引发了词际并列的可范围发生四度扩张.为维持并列可性,扩大可范围,各种内外条件按有效机制互相作用和牵制,结果不但满足了言语自由创新的需要,而且导致结构多样化和系统复杂化,完善了语言结构系统,提高了语言系统的品质和效能.

  • 标签: 并列 组联 扩张 控制
  • 简介:文章指出在众多的绵词产生和形成学说中,唯清代大学者王念孙提出的绵词“天籁”说准确刻画了绵词的起源性质。具体论证上以扬雄《方言》绵词为例说明汉语并非自古就是单音节词语言,然后用抑扬格词模式演化定律以及达让语案例阐述了多音节词演化为单音节词的演变机制。文章认为甲金文之前的汉语经历了这样的演化过程,多音节的绵词就是这个演化过程的遗存。

  • 标签: 联绵词 抑扬格词模式 多音节词 单音节化
  • 简介:<正>为了强调句子某一部分语意,或造成某种语气,他所要抒发的某种情感的表达效果得到增强,而借助提顿的方式来实现。这种用提顿来强调语意、体现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就叫提顿。一、主一谓中间的提顿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主谓句的一般语序。这种句子,在一般情况下,主谓之间是不提顿的,只是为了表情达意的特殊需要,才提顿,例如:①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二十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还不到两个年头;可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活得多么纯洁,多么高尚,多么光彩啊!他的生命是多么有价值有意义啊!他正是毛主席所说的那种高尚的人,

  • 标签: 提顿式
  • 简介:六十年代发轫于西方各国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视语言学为模范科学,在自身实践中大量吸取语言学的养分,参照其理论模式和分析方法。结构主义批评家强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甚至是语言的产物,文学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特殊关系。

  • 标签: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叙事语式 语言学 西方各国 六十年代 批评家
  • 简介:徐通锵先生发现不同系统同源音类的叠置,建立叠置音变类型。作为一般离散音变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在以文白异读作为动因,区分“竞争”和“变化”方式,叠置音变与离散音变的差异等理论概括和表述等方面,还值得进一步讨论。

  • 标签: 语音演变的类型 离散式音变 叠置式音变
  • 简介:文章对汉语重叠进行俯瞰综合研究,探索重叠产生的认知机制,并以此为据阐明重叠表达的若干特点。

  • 标签: 重叠 语法 语用 认知
  • 简介:通过对初级上汉语水平留学生汉字与"图片—注音"听力测试对比实验发现,初级上水平留学生在"图片—注音"下的正确率都高于汉字。理论上说,"图片—注音"更能反映被试真实的听力水平,但实验结果显示,汉字比"图片—注音"具有更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文章认为,对于初级上阶段而言,"图片—注音"在测试理念上更为合理与科学,但操作上尚存改进空间,并据此提出将现行"图片—注音"中用图片呈现的对话理解项目改成汉字注音的设想。

  • 标签: 初级上听力测试 汉字式 “图片—注音式” 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
  • 简介:基于构研究范式的基本观念,文章首先系统考察了变零构(包括增零构和减零构)的生成机制及其语义增殖现象,并刻画了变零构及其子构的层级关系。接着以此为例来讨论修辞构的增殖效应及与此相关的若干问题:增殖效应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基础,增殖效应对构生成机制的路径依赖,修辞构的网络系统和创新层级,修辞构增殖效应分析的方法论原则。以及从构的增值效应角度重新审视修辞效果的构属性。文章还论及了修辞构的语言共性问题。

  • 标签: 修辞构式变零(增零和减零)增殖效应 网络层级 修辞效果 修辞类型学
  • 简介: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行,学生本位的思想已经被老师广泛的运用于教学当中。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能够积极的探究学习当中出现的问题。这一标准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培养出符合课程标准的新型人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魅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长期的实践中笔者发现交互白板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笔者结合这一情况分析,简要探讨交互电子白板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效性发展的作用。

  • 标签: 交互式电子白板 小学数学 自主探究学习 有效性
  • 简介:这里发表的杨祖希同志的文章,从对专科词典释义问题的探讨接触到辞书编纂的中国化问题。这个问题,随着各种专科词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若干分卷的陆续编纂出版,已在辞书学界和辞书编写工作者中间被提出并有所计论。所谓“中国化”,在这儿指的是辞书编纂须得具有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个性特点,须得表现出社会主义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至于“中国化”、“中国型”、“中国道路”……,哪个词更能确切表达概念意义,也是有所讨讨的。)本刊准备从1983年第一期起为辞书学界、辞书编写工作者和关心辞书事业的同志们提供篇幅,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怎样实现辞书编纂的中国化之前,我们希望先就辞书编纂思想、编纂方针上明确中国化的意义、内容和实践原则的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专科辞典 中国式 辞书编纂 中国化 释义 新中国
  • 简介:以前研究“比喻”辞格,多从其构成格式方面入手,即从本体与喻体的位置及隐现方面入手,而从其意义关系或意义关系与构成格式并重的角度入手的偏少。其实,对于许多问题,当我们另辟蹊径,从别一个角度来观察分析它们的时候,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会更全面,也许会油然而生一种全新的感受。

  • 标签: “比喻” 桥梁 意义关系 观察分析
  • 简介: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法构有其自身的语用及结构意义,是语言得以创新的基础,也是人们理解创新性语言表达的源泉。本文的研究表明,语法构还可以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改变构中某一词项的意义、词性或语法功能,产生绝无仅有的语言表达,而且还能确保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果说特殊语境下的语言创新成为可能,这充分表明语法构在语言运用上的起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甚至具有基因性质的作用。

  • 标签: 语法构式 创新表达 特殊语境 动补结构 基因
  • 简介:都昌方言的变形容词可分为重叠和附加两类,这些变形容词的各种形式在语音、语法、语义等方面都各有其特色.都昌方言变形容词都有描写作用,比基都多了表程度的附加意义.

  • 标签: 都昌方言 变式形容词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