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广州方言的“+量”实际上包含两种性质各不相同、且成互补分布的语言成分,不能一概看作是量词接受形容词的修饰。数词后的“+量”是名词性的偏正短语,中心在后,仍保留量词的语义特征和基本的语法功能,但已经和量词有一些不同。不出现在数词后面的“+量”基本上是一种后补式的合成词,中心在前,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接近性质形容词,其中少数有专门的词义,已经是地道的形容词,但大部分仍和典型的词有所不同。

  • 标签: 广州方言 形容词 量词
  • 简介:摘要本文以自己熟知的母语——市镇纳西语为例,对市镇纳西语量词的分类、语义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对纳西语量词诸多语法特征所表现出来的普遍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发现市镇纳西语量词具有数量繁多、语义色彩丰富等特点。

  • 标签: 纳西语 动量词 名量词
  • 简介:<正>基人跨境而居。其主体在越南,人口约8000,主要分布在河江省居戛、曼优、曼蓬、曼邦等地。我国境内的基人有1643人(1988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马关县的金厂镇、夹寒箐镇、仁和镇、南捞乡、小坝子镇、马白镇、坡脚乡和都龙镇等地。基人兼用壮语、傣语、汉语、彝语、苗语,其中壮语是他们的主要交际工具。

  • 标签: 壮语 黎语 马关县 标语 形容词 语支
  • 简介:本文着重考察现代汉语中以卟文字母作为构词材料的“新借词”。文章首先从划分词的层级来检验借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现代汉语新借词的划分标准;然后将文字划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文字书写系统,试图通过比较说明现代汉语新借词的“新”之所在,以及它有可能给现代汉语带来的构词、语音等方面的影响,并简要说明对待这种新的语言现象所应持的态度。

  • 标签: 现代汉语 新借形词
  • 简介:<正>由于语音的变化和方言的分歧,汉语中形成了不少多音字和多词。其中有许多多音字的读音是不必要的,多词更是汉语中的累赘,这些多音字和多词,增加了学习汉语的困难,不利于汉语的现代

  • 标签: 多音字 多形 读音 语流音变 不必要的 学习汉语
  • 简介:自然、社会、心理形象是多维的存在,语言形象则是一维的、线性的。将多维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抽象转化为线性的语言形象,这是文学家的事业,而这种转化又有两种形式:一是向无声有形的书面语言流转化,一是向有声无形的口头语言流转化。因此,文学语言之“线性”是“双股”而非“单一”的。

  • 标签: 文学语言 语言形象 自然形象 心理形象 艺术抽象 书面语言
  • 简介:<正>《修辞学习》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上发表了郝荣斋同志的《一种特殊的比拟——拟》,提出了一种新的辞格——拟。作者认为:"拟是比拟中的一个特类。是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故意违背事理,超脱语法和逻辑,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形体化的修辞方式。它的特点:一、本体一定是没有形体的抽象的概念和事物;二、拟体的形体没法确定,既可能是这种样子,又可能是那种样子,听读者完全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

  • 标签: 先生商榷 形辞格 拟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现代汉语中使用越来越频繁的"一+量+"结构虽采用"数+量+"结构的形式而与一般的"数+量+"结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一+量"并不是对""进行计量,而重在对""进行形象的描写和意象的勾勒,使其实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它的性质已跨出数量构式的范畴,"一+量+"构式是在数量构式"数(任意)+量+(可分析性)"的基础上,随着"量"被主体认知衡量时其主观性的增强,最终为了满足说话人特定的修辞意图——增强语言描绘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而定型化、构式化的。其得以构式化的关键前提——"一+量"从表客观分析计量到表主观整体限定最终虚化为"感知强化标记",从自由形式转变为黏着形式,从客观意义转变为主观意义,也是出于语言描绘形象和提高想象表象生动度的需要。可见,语言描绘形象的功能正是促成语言中某些语法结构、语法范畴得以形成的关键修辞动因。当然,这一修辞动因的实现也有着坚实的语义基础。

  • 标签: “一+量+形”构式 分析量 整体量 感知强化标记 生动度
  • 简介:<正>拜读了冯广艺先生的《名错位》(见《修辞学习》94年第一期),获益匪浅,但某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特撰此小文,与冯先生商榷,并就教方家。在现代汉语里,偏正短语的一种典型结构是“+名”,如“伟大的祖国”,但在文学作品中,却常出现“祖国的伟大”这类“名+”式偏

  • 标签: 形名 形容词修饰名词 流星 偏正结构 偏正短语 语义中心
  • 简介:本书作为“剑桥语言学研究丛书”,1997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390页,另加各种附页56页,篇幅不小。本书有几方面的理由值得评介,首先是这门学科“历史语言学”值得介绍,其次是作者罗杰·斯有点特别,此书因而写得与众不同。

  • 标签: 历史语言学 语言演变 剑桥大学出版社 述评 语言学研究 正文
  • 简介:名组合指形容词直接修饰名词的定中结构。词长搭配主要指2+2、2+1、1+2、1+1这四种形式。“的”字隐现指“的”字可有可无且基本同义的情况,如“特殊(的)问题”、“正确(的)方向”等。关于名组合出现率的量化研究不多。祁峰和端木三(2015)对四种名词长搭配进行了量化考察,但是没有考虑“的”字隐现问题,结果不够精确。文章以“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通过“的”字隐现的语感实验,对“的”字隐现情况进行了明确定义。然后,排除“的”字隐现情况,重新进行了统计。研究发现,在真正无“的”的四种词长搭配中,2+1的出现率(类频)不到5%,与前人看法相似,而2+2的出现率不到2%,大大低于前人估计。研究表明,和2+1一样,真正无“的”的2+2名组合在汉语中不是能产的结构,而是受限制的结构。

  • 标签: 形名组合 词长搭配 “的”字隐现 小分枝结构 韵律词 音步屏蔽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重要的命题,把数结合思想充分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数结合思想不仅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以及解决复杂数学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运用数结合思想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也贯彻落实了我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应用数结合思想。

  • 标签: 数形结合 小学 数学教学 应用策略
  • 简介:根据韵律特征和语义特点,"N2+A"在"N1+N2+A+地+VP"结构中独立做状语需要一定的句法语义条件。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N2的语义从外在面貌、行为特征、内在状态三个方面可细化为九个特征。根据VP和A的语义指向以及N2是"非器官名词"还是"器官名词",存在着判定、排除、辨析三个机制对N2是否与A组合做状语起着约束作用,这一点可通过词语插入法和句法分解法来进行形式验证。所得出的名词语义特征和约束机制对对外汉语教学和自然语言处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名形组合 判定机制 排除机制 辨析机制
  • 简介:传统音乐学总是将音乐包裹在繁复的专业术语中,严谨而详尽地对音乐分析进行研究。1975年,加拿大音乐学家纳蒂(Jear-JacquesNattiez)将符号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引入音乐研究,开始了对音乐学方法论、认识论的新探讨。在这数十年间,音乐符号学自身也不断发展变化,不同传统、不同学派互相碰撞,并且随着符号学的发展不断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

  • 标签: 音乐符号 符号学 音乐学家 1975年 专业术语 音乐分析
  • 简介:摘要演奏李斯特《彼得克十四行诗》这首钢琴作品,掌握它的文学内涵和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要准确的揭示作者的内心情感,引起共鸣,就要求对作品理解透彻。本文针对这首作品的文学背景揭示彼特拉克诗歌原文情感与李斯特作品创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作品的认识。

  • 标签: 李斯特 彼得拉克十四行诗 创作 诗歌
  • 简介: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课改的理念逐渐成为教师教学的自觉行为,课堂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本文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以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研究,以求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每个环节的有效性,达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 标签: 提高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策略。
  • 简介:村上春树有一本有趣的书,名为《夜半蜘蛛猴》。书中说到猴子善于模仿,而作者笔下的这个小猴子更是个模仿精灵、模仿狂,处处模仿“我”的行为,甚至包括写作。猴子的表兄弟——人,也是模仿狂。不同之处只在于,猴子为模仿而模仿,或是为自娱而模仿,而人的模仿,是为某种目的而模仿,为表达某种意义而模仿。此模仿可称为表演。表演,必定是符号行为——为了传达意义而“摆弄”自己的身体。

  • 标签: 表演 符号学 符号行为 村上春树 模仿 猴子
  • 简介:芬兰符号学家埃罗·塔斯蒂的著作《存在符号学》,写于2000年,成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符号学先哲托马斯·西比奥克辑录的“符号学先驱”书丛中的重要作品。该书在2012年推出中文版,中文版在英文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的结构调整,添加了不少塔斯蒂2000年以后的研究成果。鉴于过往符号学界在哲学与符号学的结合上建树寥寥,加之身任国际符号学会主席一职的塔斯蒂在艺术学、哲学和符号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 标签: 符号学 中译本 丛林 印第安纳大学 结构调整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