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美国市场上出售一种六种语言对照字典,它收录了英、汉、德、意、西班牙、葡萄牙六种语言的单字各1,500个。这部多语对照字典,实际上是个运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系统组成的计算机设备。当用键钮打出一种语言的单字,显示屏上就显示出其他五种语言相对应的单字。

  • 标签: 对照字典 语言 大规模集成电路 微处理器 系统组成 葡萄牙
  • 简介:<正>对照词典是两种以上不同语言对译的工具书。我国的对照辞书发轫于佛经的翻译。西汉晚期,印度佛教传入我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大月氐沙门迦叶摩腾、竺法兰在洛阳译出了《四十二章经》等佛典;这是我国第一批译书。六朝到中唐,是译经

  • 标签: 对照词典 民族语言 尔雅 汉语译词 辞书 四十二章经
  • 简介:摘要“家”与“傢”、“据”与“據”分别是两组非对称繁简字,人们在实际使用时,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其进行繁简的对应转化。本文通过对这两组繁简字进行字形、字义方面的分析,分别梳理了这两组简化字和繁体字的对照关系,从而使人们能正确地对这两组字进行繁简转化。

  • 标签: 繁简字
  • 简介:通过对初级上汉语水平留学生汉字与"图片—注音"听力测试对比实验发现,初级上水平留学生在"图片—注音"下的正确率都高于汉字。理论上说,"图片—注音"更能反映被试真实的听力水平,但实验结果显示,汉字比"图片—注音"具有更高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文章认为,对于初级上阶段而言,"图片—注音"在测试理念上更为合理与科学,但操作上尚存改进空间,并据此提出将现行"图片—注音"中用图片呈现的对话理解项目改成汉字注音的设想。

  • 标签: 初级上听力测试 汉字式 “图片—注音式” 结构效度 内容效度
  • 简介:汉语量词的重叠形式从"AA"到"一AA"再到"一A一A",具有鲜明的历时层次。在相同的句法位置上,语言序列的不断加长其语法意义也不断丰富。

  • 标签: 量词 重叠式 发展
  • 简介:上海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相当丰富,而且颇具特色。本文在详细描写的基础上,说图总结出九条形式化的构词规则,并归纳为五种操作手段;重复、缩略、移位、添加和递归。有关规则和操作手段对处理其他方言的重叠也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单音节形容词 上海方言 形容词重叠式 双音节 词的重叠 北京话
  • 简介: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汉语方言中存在丰富多彩的动词重叠形式,其中“VXVX”是类型丰富、分布范围广、援律性比较强的一种动词重叠。共同语中的“V着V着”就属于这种动词重叠。与“V着V着”相比,方言中的VXVX形式上更丰富,用法也更复杂,对方言中。VXVX”动词重叠的考察为共同语动词重叠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背景。

  • 标签: 汉语方言 动词重叠 持续
  • 简介:[摘要]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汉语缺乏形态变化,重叠是汉语少有的显性语法形式之一,是在别的民族语言中不多见的语法形式,显示出了汉语的特点。

  • 标签: []构词法法 构形 重叠式
  • 简介:"X那些/点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指称、叙谈、引介、组合式、提示、配合式等六种。表义功用包括精炼表达与集中概括、聚焦分析与联想阐发、约量评述与小量概括三个方面。从形成动因与构化理据看,构化过程经历了定型与能产,中间经历了构变体逐渐弱化、减少的过渡阶段;构化的动因主要就是高频类推,其构义"与X相关的那些有意思、值得关注的现象与问题"最终形成。

  • 标签: 当代汉语 那些/点事 构式 标题 表义功用 动因
  • 简介:摘要从之初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任务驱动的合作学习方法应运而生,弥补了传统任务驱动法的缺陷和不足,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 标签: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 任务驱动 合作学习方法
  • 简介:普通话29个句末语气词可以分为两组5类7种。它们两三个在句末迭用时构成的迭用系统包括两个一级类型、22个二级类型、51个三级类型、74个四级类型及其134个具体迭用。其中,二迭占绝大多数,三迭是极少数;原型迭用占绝大多数,非原型及边缘迭用是极少数。普通话语气词句末迭用系统具有一定的语言类型学意义,该系统的构建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标签: 语气词 句末迭用式系统 二迭式 三迭式 原型迭用 非原型迭用
  • 简介:本文从A.Tarski真之语义理论发展出工具性语言扩展.在扩展的几个实例里(在同一个叙述语篇中,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解释;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人物对话方式的描写;评论语篇对原语篇的解释;翻译)重点提出了语言哲学翻译论.本文揭示了来往于社交世界与心智世界中的工具性语言运用的三条规律:频率的再度解释(分析的重点);对原来文本的解释总是发生演伸与变通以及与恢复真的斗争;对象语言之后一般都有工具语言跟着发生.工具性语言扩展的异常大量的运用,对人的活动与行为,对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借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人类的语言性行为的某些本质.

  • 标签: 对象性语言 工具性语言 扩展式 真之语义理论 解释
  • 简介:<正>为了强调句子某一部分语意,或造成某种语气,他所要抒发的某种情感的表达效果得到增强,而借助提顿的方式来实现。这种用提顿来强调语意、体现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就叫提顿。一、主一谓中间的提顿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是主谓句的一般语序。这种句子,在一般情况下,主谓之间是不提顿的,只是为了表情达意的特殊需要,才提顿,例如:①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二十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还不到两个年头;可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活得多么纯洁,多么高尚,多么光彩啊!他的生命是多么有价值有意义啊!他正是毛主席所说的那种高尚的人,

  • 标签: 提顿式
  • 简介:六十年代发轫于西方各国的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视语言学为模范科学,在自身实践中大量吸取语言学的养分,参照其理论模式和分析方法。结构主义批评家强调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甚至是语言的产物,文学与语言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特殊关系。

  • 标签: 结构主义文学批评 叙事语式 语言学 西方各国 六十年代 批评家
  • 简介:徐通锵先生发现不同系统同源音类的叠置,建立叠置音变类型。作为一般离散音变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在以文白异读作为动因,区分“竞争”和“变化”方式,叠置音变与离散音变的差异等理论概括和表述等方面,还值得进一步讨论。

  • 标签: 语音演变的类型 离散式音变 叠置式音变
  • 简介:准定语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具有形义错配性、与动词拷贝句的内在关联性、歧义性、非强制性及参数变异性等5种特征,其中以形义错配性最为突出,因而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文章在分布形态学理论框架下,通过"特征拷贝"和"特征引入"等句法后操作对由句法推导而来的结构进行修饰性调整,从而较好地统一解释准定语句的上述特征。这一分析在理论上更加自然,无需特设结构层次,与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词汇阵列、语段推导等主流思想保持了一致。

  • 标签: 准定语 分布式形态学 形义错配 特征拷贝 特征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