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6 个结果
  • 简介:<正>品种是英语词Variety对应的汉译,或称变体,对它的不向理解处理可导致语体学研究的范围、对象、目的方法上的根本差异。尤其西方如英语的语体学研究中,对品种的处理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体现在汉语学者的论著中有两个倾向,一个是以侯维瑞为代表的《英语语体》将地域变体、时间变体同我们平常所说的功能性语体并列研究;一个是以程雨民为代表的《英语语体学》将方言和功能性语体一并排除出去,只研究语言的正式程度上的阶列性分布。这两种不同做法的共同之处都是基于对语言品种功能语体差别的漠视。虽然在汉语语体学界从功能的角度研究语体已成为共识,但对这一问题的再探讨将有助于汉语语体学研究方法的确立,进一步把握中西语体学研究的异同及其根源。中西功能语体的类型、结构语言特征上的极端相似性使我们深信二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必将有助于人类的语体能力及其上位概念语言能力的揭示。《英语语体学》中的品种是个异质概念,将许多

  • 标签: 汉语语体 功能语体 研究方法论 语言特征 社会方言 英语语体学
  • 简介:语文教育界关于语法教学地位的认识,有一个曲折的历程。我们认为,目前已走入一个矫枉过正的误区。学习母语是个“习得”“学得”兼而有之并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过程。语感培养自然非常重要,但不能因此而否认语法教学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本文着重探讨“怎么教”。文章在明确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提出语法教学“三个结合”的方法体系,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示正与纠误相结合。

  • 标签: 中学 语法教学 方法论
  • 简介:引言0.1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文学语言研究的方法问题。语言学的目标无论多么复杂,归根结底足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探求人类如何利用语言形式在结构上的差异来传递相应的意义(这样的表述方式概括了通常所说的语言能力语言运用两个方面)。或者帮助研究者触及到语言形式的内在特征,或者有助于在形式的控制下把原先只是朦胧语感的意义用可识别的手段刻划出来。

  • 标签: 文学语言研究 方法论 语言形式 方法问题 语言运用 语言能力
  • 简介:清代是汉语文献语言研究从直接经验状态开始进入初步理论总结的转型期;这一时期.文献解读声韵学方法的理论日益完善,实践亦日益自觉。高邮王氏父子是清代文献语言研究的代表人物.此文首次对其《书经)解读的声韵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并从方法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详细的语例阐释,对于汉语言文献解释学新的学科体系的建立具有理论价值。

  • 标签: 汉语文献 文献解读 文献语言研究 声韵学方法 汉语言文献解释学
  • 简介:本文从A.Tarski真之语义理论发展出工具性语言扩展式.在扩展式的几个实例里(在同一个叙述语篇中,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解释;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人物对话方式的描写;评论语篇对原语篇的解释;翻译)重点提出了语言哲学翻译.本文揭示了来往于社交世界与心智世界中的工具性语言运用的三条规律:频率的再度解释(分析的重点);对原来文本的解释总是发生演伸与变通以及与恢复真的斗争;对象语言之后一般都有工具语言跟着发生.工具性语言扩展式的异常大量的运用,对人的活动与行为,对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借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人类的语言性行为的某些本质.

  • 标签: 对象性语言 工具性语言 扩展式 真之语义理论 解释
  • 简介:<正>《修辞方法》,沈谦著,台湾台北宏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2年3月出版,24万字。该书共十一篇,旨在探究若干重要的修辞方法,系作者在学术会议或期刊发表的论文综辑。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修辞格辨义》针对修辞方法的界说、分类、定义与要件作观念上的辨析。第

  • 标签: 修辞方法 析论 沈谦 辨义 或期刊 修辞格
  • 简介:语料方法吴辛在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有一位语言风格学家在会上大谈语言风格是最复杂最高级的语言现象,语言风格学的研究必须占有大量的语料,少了不行,最好是一个作家的全部作品。我耐不住,唱了反调:“语言风格其实正是最简单的语言现象!没有受到过任何语言风格...

  • 标签: 语言风格学 语料 语言现象 国际学术讨论会 “的” 莎士比亚
  • 简介:<正>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建立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语言的使用发展跟社会的发展、跟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变革是密切相关的。旧中国长期处在以小农经济为主的体制下,小生产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汉语方言复杂,除了分布地

  • 标签: 普及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 汉语方言 国语运动 官话 汉民族共同语
  • 简介:汉藏语言是中国各民族使用的主要语言,也是中国语言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从类型学、发生学、语音学、语法学方言学等五个方面,探讨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方法。对类型分类的综合性描写性标准、语言历史类型的构拟、语言发生的多源性多层性、音节化韵律化特征、语言分析的历史原则、功能原则动态原则、声调学、语法策略语言识别、方言划分的“非等量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探讨,不仅是作者汉藏语言研究的一个认识上的总结,也或多或少能反映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民族语言研究的一代学者在汉藏语言理论方法研究上所做出的创造性劳动贡献的印迹。

  • 标签: 汉藏语言 类型学 发生学 语音学 语法学 方言学
  • 简介:动结式是汉语句法系统中颇具特色的句法结构,其语义关系句法性质一直引起国内外语法研究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研究汉语动结式的元结构配位方式。全文约18万字,除界定基本概念、分析研究现状的绪论外,正文共分五章,最后是结语。

  • 标签: 汉语 动结式 句法结构 论元结构 配位方式
  • 简介:表达的精细化等语用动机促动了句式套用词项代入,这又引发了动词句式的互动,其结果是动词改变其元结构来适应句式意义句式构造的需要。与事插入、施事删除等规则是动词句式互动的具体机制,在一定的句法、语义条件下启动这些规则就可以使动词衍生出符合句式要求的元结构。动词句式的对应关系是有理据的、但又是不可预测的,动词句式互动背后的逻辑机制是追求动因解释的归因推理。

  • 标签: 配价论元结构 句式语法 表达精细化 句式套用 词项代人 动词和句式互动
  • 简介:本文分析了结构关系不同的、分别表示结构被动义标记被动义的两种由字被动句,认定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一对互补句式;两种句式之间既交叉又相通,既可以转换,又互有分工;选择不同的句式,常同复句关联篇章衔接有关.本文还辨析了由字句被字句的差别,发现在结构上这两种被动句的谓语动词、核心元、附加成分、变化形式等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差异,在表达上这两种句式的句式语义、表义重心、信息焦点、语用倾向、时体特征等都具有重要而细微的不同.

  • 标签: 由字句 被字句 现代汉语 语法 标记被动句
  • 简介:本文从"F是"的历时演变共时变异的角度探讨了其历时变化发展共时同形异构的关系,分析了导致"F是"语法化的机制诱因,讨论了"F是NP""F是VP"的区别联系,考察了"F是"的内部结构、表达功用分布情况.

  • 标签: 历时演化 共时变异 同形异构 表义功用
  • 简介:一九九一年九月,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童山东同志的专著《修辞学的理论方法》,这部不足十二万字的著作,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中国当代修辞学经过八十年代的繁荣时期以后,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 标签: 修辞学 山东 河南人民出版社 创新 思辨 八十年代
  • 简介:<正>什么是修辞?这是修辞学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此如何回答,直接关系到修辞学对象、范围、任务等的确定,甚至关乎整个修辞学体系的建构.较为科学而系统地阐述这一问题,应该说始于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以后的学者们经过孜孜不倦的探索,又不断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其中有不少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但是,毋庸讳言,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对修辞性质的认识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我们加以完善或修正.本文拟就在学术界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的结论.

  • 标签: 《修辞学发凡》 修辞观 兼评 修辞手段 修辞性质 择语
  • 简介:<正>没有哪一个辞格象“隐喻”(metaphor)这样受到如此广泛的注意。隐喻,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辞格,今天远不只是修辞学以及诗学的研究对象了。隐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语文学的传统界限,哲学家(语言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符号学家,称名学家等等都对隐喻发生了兴趣。特别是本世纪后半,认知科学的形成兴起,又进一步推动了隐喻研究的深入。对隐喻的多角度的深入的研究无疑大大深化了修辞学对这一辞格(或修辞方法)的理解。

  • 标签: 诗歌 隐喻研究 语言哲学 修辞学 奥尔特加 隐喻性思维
  • 简介:首届世界汉语教育史国际研讨会暨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于2004年7月2~4日在澳门理工学院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共同举办。澳门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博士莅临开幕式并致辞。他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汉语在国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加,对外汉语教学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有力地推动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而世界汉语教育史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宽这一领域,使汉语教育具有更为深厚扎实的历史根基。

  • 标签: 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教育史 学术研讨会 民族文化
  • 简介:<正>词典分类——词典类型是词典学领域中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着重在三个方面:设计分类模式,制定分类标准;绘制词典分类细目一览表;阐述各类词典的基本特征要求。本文略于这些方面的讨论,只着重研讨目前还注意得不够,讨论得不充分的方面。一分类研究的目的作用1.为了编目,以利于分类介绍各种词典图书的分类是对已经出现的书籍按其主要特征分别归类的说明。类型学或分类法的

  • 标签: 词典性质 词典类型 类型学 词典学 分类研究 分类法
  • 简介:本文以语义范畴为研究的起点,考察空间量这一语义范畴的各种表现形式。文章主要讨论了空间至词空间量标指词语的有关问题,并对距离这种特殊的空间量比较这种空间量的特殊表达方式进行了描述。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要尝试一下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路向。

  • 标签: 现代汉语语法 语义 空间量 标指词语
  • 简介:上古群母字部价在中古以前擦化,部价在中古以后清化,这是音韵学常识。但为什么这么变,却是以前没有问过的问题。本文以实验语音学、类型学为工具来解答这个问题。并连带着处理浊声清化、浊擦音、日母元音值等问题。本文提倡的汉语实验音韵学以普遍音变现象为考察对象,从物理、生理、心理学中的普遍原理来探索发生在汉语中的普遍音变的条件。而什么是普遍音变则是从共时类型学反复发生的历史音变来确定的。

  • 标签: 实验音韵学 普遍音变 音变顺序 群母 日母 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