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文明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人类以各种途径探求生命的健康。通过挖掘儒、道、佛等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精髓,可以使其服务于现代健康保健、健身康复活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标签: 传统文化 养生体育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借用“内在理路”学说,从文化形态由外向内形成的3个方面,即价值模式、制度模式、行为模式对传统武术在明清之际因转变而形成众多门派的内在特性和规律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以期对未来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结论:传统武术门派形成的内在理路是由这3方面依次递进的:即当时的社会价值体系决定着某些武术制度的产生,而制度的产生又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了众多传统武术门派和拳种。因此,当今社会的文化价值、文化基本理念决定着传统武术门派的走向。

  • 标签: 传统武术 门派 内在理路
  • 简介:研究目的:以传统健身功法易筋经为训练内容,期望提升银发族功能性体适能指针,进而提升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基本能力以安享老年生活。研究方法:以高雄市华美、文英、协和及乌材林4个小区关怀据点银发族为研究对象,男性25名平均年龄75.32±5.61岁,女性45名平均年龄为73.71±5.99岁,每周2次,每次60min(热身运动10min:主要运动——易筋经40min:缓和运动10min),共接受20周的易筋经训练。统计方法包括叙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定分析。结果发现:易筋经对男性银发族之影响,在体重、身体质量指数及坐姿前弯方面,虽有进步但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在抓背、2.44m绕物测验、二头肌内卷、30s起坐及2min原地踏步,皆有进步且达显著差异水平。对女性银发族之影响,在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方面,虽有进步但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在坐姿前弯、抓背、2.44m绕物测验、二头肌内卷、30s起坐及2min原地踏步,皆有进步且达显著差异水平。结论:易筋经对银发族是有帮助的,是值得推展的传统健身运动;有些检测结果变化虽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原因可能是活动量不足或训练时间太短所致;合适的运动项目对银发族是相当重要的,运动量不足则无法达到既定的成效,而太强又容易导致运动伤害,如何选择适当运动项目及强度,是值得相关单位重视的议题。

  • 标签: 传统健身功法 易筋经 银发族 功能性体适能
  • 简介:随着西方文化逐步侵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领地,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教学已处在技术困惑和文化迷失的双重困境,造成了武术拳种式微和人才失衡的局面。在传统文化视角下进行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教学改革就要以武修德,技道并重,复返其根,会通创新。只有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强化武术文化意识,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武术教学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我修习,改革教学评价模式,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才能构建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教学新体系,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 标签: 传统文化 普通高校 武术 教学改革
  • 简介:以文献法、逻辑演绎法等为主要研究方法,借助瑜伽这一印度传统文化的载体,对比了印度瑜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身心观念;分析了中印身心观二者之间的历史演进与文化渊源,提炼了"梵我一如"、"天人合一"及"身心一统"等基于相似思想理念的身心文化认同;进一步阐述了"固守本土文化"的印度身心观价值与"后工业化时期身心观的返朴归真"以及"新时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等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身心观价值,强调了中印不同身心观所独有的社会文化价值。

  • 标签: 身心观 瑜伽 中印 文化 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