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响堂山石窟与磁州窑,均兴起于我国的北朝时期,而且还处在一个相同的地域之内,特别是滏阳河流域的临水窑和彭城窑,就位于响堂山石窟所在的鼓山南麓的周边地带,石窟在山上,窑厂在山下,两者相得益彰。二者由于地缘关系,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们之间的艺术交流极为密切。从古代磁州窑的装饰纹样可见,响堂山石窟雕刻的覆莲瓣纹与卷草纹,以其个性形态呈现出的特有艺术魅力,对古代磁州窑器物的装饰产生了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响堂山石窟 磁州窑 雕刻艺术 莲瓣纹 北朝时期 白釉
  • 简介:<正>木头因古拙朴实的气质而为人情有独钟,散落在全球各地的木雕作品总是与古老文明如影随形。起初,因为重量和空间的关系,在旅游目的地即使见到动心的木雕也只能过一过眼瘾。随着旅行经验的累积,我学会了压缩去程的行李,腾出衣

  • 标签: 木雕艺术 雕刻时光 去程 参考价格 前卫艺术家 半抽象
  • 简介:太极拳不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国粹之一。由于现在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太极拳文化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渐渐被弱化甚至取消,导致我国传统的太极拳文化将面临失传的危机。为了更好的传承我国太极拳的传统文化,必须做好高校太极拳运动教学工作,采取各种措施,重塑高校太极拳运动教育教学,本文从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探索让高校大学生在接受太极拳课程教育的同时,学习深厚的文化背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断检索创新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好的推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的文化传承创新

  • 标签: 高校 太极拳 文化 传承
  • 简介:我国印制的雕刻版邮票,50年代是一个辉煌的时期,60年代有了影写版邮票后,雕刻版邮票就逐步退缩,但尚有一定的数量;70年代以来,每年发行的雕刻版邮票种数越来越少。从建国初到1958年的9年里发行雕刻版纪、特票280枚。1959年至1967年8年中虽然影写版邮票大量出现,但还是发行了133枚雕刻版纪、特邮票,而1974年到1992年的19年中只发行99枚雕刻版J、T邮票,不少年份只发行1枚生肖票,算是雕刻版邮票没有“绝种”。

  • 标签: 雕刻版 邮票种数 发行 影写版 生肖 年代
  • 简介:2018年5月22日,刚入小满,《己亥年》生肖邮票雕刻的工作便拉开了序幕。第4轮生肖邮票采用了雕刻版,雕刻版邮票兼具艺术性与防伪性,深受大众喜爱,但同时,由于雕刻版成本高、周期长、制版过程复杂的特点,需要提前至少半年的时间做准备,为了打造精品,中国邮政在每年的生肖邮票上可谓下足了功夫。

  • 标签: 生肖邮票 雕刻版 纪实 名单 打造精品 中国邮政
  • 简介:本文从武术传承的三个组成因子(即:传承主体、传承物、传承客体)与当今最主要的三种传承方式(即:民间、专业、普遍)两个方面入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分析了武术传承所面临的主要困境与方式的改进,提出武术传承需加强'自身建设',在壮大自我的基础上再去寻找最合理的发展传播方式。旨在为未来'武术传承'方向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武术 武术传承 传承方式
  • 简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进行了一轮又一论的改革。在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程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关注。体育作为一门课程不仅是知识的教授,更关乎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小学体育需要进行创新,需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创新为核心,在教学中通过创新的思想、模式、方法促进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介于此,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对我区的几所具有代表性的小学进行了走访和研究,并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具有创新角度的教学方法。

  • 标签: 创新 小学体育 教学
  • 简介:武术的传播面临方向和道路的抉择。在奥林匹克体育盛行和华夏文化崛起的文化语境下,武术的传播范式出现了本土化意义上的茫然与无序,主要表现在武术文化本位的缺失,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冲突。为了实现武术文化由"虚无"向"实体"的转向,文本以武术之乡——中国台州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台州武功的集大成者——南太极拳的发展演绎进行案例分析,旨在通过对传统武术康健思想的分析而引发现代社会的普遍共鸣。研究认为,肇始于过去,融适于现在,指向于将来的武术文化建构乃是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标签: 南太极拳 武术文化
  • 简介:中国邮政于2015年7月1日发行《钱塘江大潮》特种邮票一套3枚,内容分别为交叉潮、一线潮和回头潮。邮票采用传统国画散点式构图,绘画集合了工笔重彩和界画的表现特点,并采用胶雕套印工艺印制。

  • 标签: 特种邮票 钱塘江 设计者 创作 雕刻 中国邮政
  • 简介: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标颁布后,小学的体育课堂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打破了传统的思想理念,转化为让学生自主选择,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上不断优化知识,不断创新,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本文就是以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来进行阐述的。

  • 标签: 新课标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创新
  • 简介:高校体育教学艺术具有陶冶、转化、快乐、整体的功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掌握美学和现代教学艺术等知识,提高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掌握非语言表达的技巧和原则,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 标签: 体育 课堂教学 教学艺术
  • 简介:我是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编辑设计部雕刻师中入局较早的一个,先后在邮票印制局印刷车间及制版中心工作过,2011年有幸参加了印制局开办的为期一年的雕刻师培训班,并于2012年顺利毕业。2014年3月,邮票印制局雕刻室正式成立,我也被分配到印制局编辑设计部从事雕刻设计工作。

  • 标签: 生肖邮票 雕刻 创作 文化 编辑设计 集团公司
  • 简介:体育教育是小学课程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然而由于我国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知识文化的学习,导致体育教学小学教育的课程地位比较薄弱,进而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提出了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法。

  • 标签: 小学体育 创新角度 教学方法
  • 简介:本文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条件下艺术体操创新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与实验研究。研究以《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艺术体操即兴创作》作为实验的主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审视多媒体与网络资源对艺术体操创新教学模式的推动。研究表明: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创新教学模式中为教学环境的背景设置创造、呈现、评价与调适提供了开放性、信息化、多元化、审美化平台,具有新奇性、探索性与价值引导等功能,可有效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 标签: 艺术体操 多媒体 教学模式 创造性
  • 简介: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等方法,界定梅山武术概念,挖掘梅山武术特点,择取地域性拳种地方性高校传承为视角,探索梅山武术在地域性高校开展的路径。结果显示:梅山武术进入高校受学校政策支持,师生兴趣浓厚,有学习梅山武术的诉求;梅山武术师资力量雄厚,兼具梅山传人,能胜任课堂教学及其科研文化交流活动;梅山武术高校传承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校本教材缺乏,沿袭口传身授教学模式,使之梅山武术遇到"进走去"难"存活"的困境。

  • 标签: 梅山武术 高校 传承
  • 简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是巴渝地区特色文化的代表,但在现代环境中其传承与传播的过程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其发展受限。文章结合当代峨眉武术在传承与传播方面的现状,从必要性入手,探讨了促进其传承与发展的策略,力求助力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的传承与传播,以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 标签: 峨眉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传播
  • 简介:在贵州已流传100多年的黑虎拳,因其具有套路精干、招式简单,能防身自卫、强身健体,以及对习练者的知识文化程度要求不高等因素,已成为贵州人喜爱的拳种。本人根据自己多年习练和教授黑虎拳的体会,在本文中对黑虎拳传承内容及方式进行总结、议论、分析,供武林人士参考。

  • 标签: 贵州黑虎拳 传承分析研究 理论探索
  • 简介:传统的体育教学倾向于对运动技术性因素的研究,注重以生理负荷指标来衡量教学效果,忽略了积极的情感因素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情感教学的心理学角度入手,对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探讨。

  • 标签: 体育教师 情感 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