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何将核心素养培养贯彻教学始终,如何个性化优化课堂结构,从而更好地落实每节课教学目标任务,是每位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消化和吸收这节课教学,探讨如何把握好课堂教学结构优化,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消化吸收;课堂优化;核心素养     消化和吸收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 4 单元第 2 章第 2 节的内容,本节教学要注意与上节课内容有效衔接,采用观察与讲授法,以及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消化和吸收原理,重点在于实验的设计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自已归纳出消化和吸收概念,说出每种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具体流入哪个位置,消化液含有什么酶?等等。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成麦芽糖,在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和消化液,这些都是本节课需要重点要掌握的内容。学生好奇心很强,对消化和吸收相关知识比较感兴趣,但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课程标准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如何通过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更好体现这一价值理念,生物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不妨深入去挖掘。     一、课堂情境引入     通过书夲一家三口的对话,我们了解到母亲要求孩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这话有道理吗?为什么?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入消化的概念,理解并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激发主动探究食物中含有的多种营养物质是如何在体内消化的?接着,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了解淀粉在口腔是怎样初步转化成麦芽糖的,馒头为什么会变甜?通过交流得出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参与都有关系。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激起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操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旧知     本节课所学内容建立在食物的营养物质基础上,首先通过复习回忆细胞的生活需要哪些营养物质?学生回答主要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种营养物质,教师接着介绍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从而引入消化的概念,前后知识衔接自然,学生易于接受,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从而进一步激发起探究新知的学习热情。通过复习旧知,为消化和吸收这节课奠定了知识基础,然后逐个分析每一种营养物质是如何被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的?从而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合作探究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不妨提出下列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各种营养物质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哪里?消化得到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所吸收吗?馒头在口腔中为什么经过咀嚼会慢慢变甜?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解?物理性变化和化学性变化到底有什么区别?三支试管中哪一支是对照组,哪支是实验组,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进行区分?三支试管为什么要一起放在 37° 的水温中?向试管中滴加碘液颜色会如何变化?为什么?淀粉、蛋白质、脂肪等三大能量物质如何最终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教师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层层递进逐步展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大胆猜想展开讨论,科学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激烈的争论中逐渐理清认识,发现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并最终在小肠中转化为葡萄糖。教师不断将知识引向深入,化复杂为简单,化腐朽为神奇,努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达成普遍认知,从而有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并为后面所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核心素养能力得到明显锻炼和提高。 四、合理运用教学素材    生物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的个性品质。     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各种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各种与教学有关的诗歌,各种内容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科技、技术、社会,各种探究性问题,观察与思考,科学家的故事等等。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好网上内容丰富的图像资料、动画视频、幻灯片、教学资源等等。宋代程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些课内外资料极大丰富了学生认知,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学生能力提高和发展。以本节课消化和吸收为例,教材通过小资料以及资料分析明确介绍了酶、肝脏、小肠以及大肠的作用,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通过技能训练进一步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强化,课外知识得到拓展,探究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培养和提高。 五、科学合理评价    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应该把握科学评价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学会自我完善、自我调控。教师采用口头评价、问卷调查、作业反馈、试卷检测等多种形式,体现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评价策略,多用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礼记 · 学记》名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平时应该多注意细心观察学生,珍惜学生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在卓越追求中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总之,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情感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升华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友新 , 王中华,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文化变革研究 [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 , 4. [2] 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 [J]. 中国考试, 2017 , 10. [3] 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理事会,二十一世纪新生物学 [M]. 涂长晟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新形势下,国企工会政工工作的发展, 要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善传统政工工作存在的缺陷,进行机制体制改革,以促进政工工作发展。国企工会政工工作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企的经营状况,做好国企政工工作,有利于国企得稳定发展,增强国企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国企工会政工工作应当紧跟时代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善现有的制度缺陷,加快体制改革,提高全体工会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推动国企获得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

  • 标签: 国有企业 问题 路径优化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工程造价咨询业务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在发展的同时出现的管理风险,阻碍了工程造价咨询业务的顺利拓展。发展飞快地同时也伴随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的内涵,分析了工程造价咨询管理风险的表现,提出了有效防范的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应急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本次研究以我院接受治疗的 50 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0 月,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应急护理两种干预手段,分别作用于对照组和观察组。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有效总人数为 24 例, 1 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 96% ,与对照组( 84% )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改善为 29.54±1.42 次 /min 、 109.45±2.46 次 /min ,与对照组( 21.65±1.45 、 93.54±2.41 )次 /min 相比较,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 P<0.05 )。 结论 : 在应急护理干预模式下,给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心理干预、呼吸道护理、通气护理等,可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治疗工作能够正常的开展,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 标签: 应急护理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 要 ]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瓶颈逐渐凸显,新的形势要求国有企业在管理制度改革、干部队伍建设、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及人力资源使用效能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文章从落实三项制度改革、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进人力资源信息整合等方面,提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改进的措施。  

  • 标签:   [ ] 国有企业 人力资源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