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抗战文学研究至今已历七十余年,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要推动抗战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首先应当厚植根本,做到资料先行,从中发现学术生长点,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其次,要从国内外的前沿理论中,广泛吸取滋养;与此同时还须注重学术研究与现实的关联。

  • 标签: 抗战文学 资料建设 学术生长点 当代性
  • 简介:一、经济困难出现的原因及状况1941年至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遇到了严惩困难。从1940年开始,日本侵略军加紧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治安强化运动”和“清乡运动”,多次进行残酷的扫荡。国民党顽固派也掀起一次次反共高潮,包围和封锁各根据地。在这种形势下,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大为缩小,人口由1亿降到5000千万,八路军和新四军也由50万减少到30万。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使根据地军民缺吃少穿,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

  • 标签: 经济策略 困难时期 敌后抗日根据地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领导 抗战
  • 简介:抗战剧运的兴起,伴生着诸多问题。针对当时戏剧创作与表演存在的不足,《文艺阵地》译介了当时国外的系列剧论,包括戏剧对话、情节、演员、机关布景诸方面,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戏剧理论体系。

  • 标签: 文艺阵地 戏剧理论 对话 情节 演员 机关布景
  • 简介:本文以夏衍的《冬夜》《法西斯细菌》《离离草》这3部抗战戏剧为例,归纳出作品中"日本人"形象的几种类型——残暴伪善的日本军人形象、可怜的日本士兵形象、苦难的日本平民形象以及具有双重身份的日本女性形象。夏衍笔下呈现出来的"日本人"形象,既是对特定时期之现实的再现与刻画,是作家自身的感知与认识,也蕴含着整个中华民族对"日本人"这一他者的集体想象。

  • 标签: 夏衍 抗战戏剧 日本人形象 他者
  • 简介:抗战血火中诞生的《重庆各报联合版》,不仅在中国新闻与文化传播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而且在世界新闻与文化传播史上也同样称得上是一个奇迹。《重庆各报联合版》不仅反映了在民族生死关头,中国新闻与文化传播界空前团结、共同抗敌的英雄气概,而且充分展现出抗战时期中国政治文化多元格局中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动人历史景观。

  • 标签: 《重庆各报联合版》 抗战 传播 新闻 报纸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是华北抗战的的重要支点,它所处的有利地形对华北抗战至关重要。但晋察冀边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人口稀疏,土地贫瘠,再加上医疗卫生条件落后,药品缺乏,人民愚昧无知,抗战时期战士、群众死亡率极高。针对这种情况,晋察冀边区颁布医疗卫生政策法规,建立军区和乡村医院,开展医疗卫生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使人民从内心认识到疾病带来的危害,从而防范疾病,保证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 标签: 抗日战争 晋察冀 疫病 措施
  • 简介:北海银行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主要银行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北海银行充分发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银行的历史使命,建立起独立的金融体系,使根据地军民自主掌握经济命脉成为可能。北海银行在开展货币斗争的同时,发放各种形式的生产性贷款,支援根据地经济建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 标签: 浅析 抗战时期 北海银行 历史贡献
  • 简介:专业系科是知识体系的内在划分机制,也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和重要载体,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抗战时期金陵大学内迁大后方,并基于战时国家和社会需求加快了系科调整步伐,在优化战时学科资源配置的同时,增强高校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文章回顾了抗战前金陵大学学科建设的历程,梳理了抗战时期进行调整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因由,剖析了战时调整的具体进路及其机制,深入总结了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系科调整的历史价值与启示。

  • 标签: 抗战时期 金陵大学 系科调整
  • 简介:日伪"北京特别市公署宣传处"是抗战时期日伪政权"北京特别市公署"进行政策宣传的执行机构。它于1941年12月正式成立,直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为止。在三年多存续时间内,日伪"北京特别市公署宣传处"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活动,承载着为日伪政权控制并加强在北平的统治而服务的职能,反映着日伪政权在北平进行统治而进行的宣传方针、政策和管制手段措施上的变化,从而在一个侧面体现了日伪北平当局占领、控制和统治北平的特点。

  • 标签: 抗战时期 日伪 “北京特别市公署宣传处” 宣传管制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对于中华民族来讲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其目的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以儆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文章从各民族团结抗战,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这一事实说明民族团结重大历史意义。进而从民族团结的高度认识这一珍贵历史遗产对于新疆的稳定以及对于新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说明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新意义。

  • 标签: 抗日战争 重新认识 战争阴影 民族团结
  • 简介:文章指出了抗战期间共产国际对中共抗战领导权路线方针的种种消极影响,阐述了中共对这些消极影响的抵制与清理,并着重论述了中共的抵制与清理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 标签: 中共 共产国际 抗战领导权 抵制与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