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在商场或超市里,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选择商品时,往往会垂青那些老牌常用的,而对于“新生代”却抱有犹豫甚至怀疑心态,对导购人员滔滔不绝的精彩介绍也置若同闻。

  • 标签: “雪中送炭” “新生代” 导购人员
  • 简介:就近两年来国内外痕量的光分析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其中原子吸收法是最主要的检测方法。

  • 标签: 痕量分析 光度法
  • 简介:从榆林兰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两个方面,介绍了兰的生产技术现状,详细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展望了兰产业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兰炭 低温干馏 低变质煤
  • 简介:采用超声波辅助醋酸提取土壤重金属的前处理方法,分别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检测和镉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醋酸提取土壤的前处理方法时间短(提取镉只需要10min,需要65min),并且操作简单.同时,将微分电位溶出法与丝网印刷电极技术有机结合,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土壤重金属,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的特点.因此相对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操作,便携式重金属分析仪更快速,更简便.

  • 标签: 土壤 超声提取法 醋酸 电位溶出法
  • 简介:在蓄电池维护工作中,由于日常维护不足,会造成蓄电池过早失效,使用率低下等问题,通过深入研究蓄电池失效原因、过程,以及失效后的表象,针对蓄电池硫酸盐化现象,使用蓄电池活化修复技术,对蓄电池进行维护,使其最大可能的恢复容量,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在网运行时间,达到一个较高的使用率;同时强调了日常维护工作对蓄电池重要性。

  • 标签: 电池失效原因 硫酸盐化 蓄电池修复 蓄电池日常维护
  • 简介:以桐壳为原料,采用以氯化锌为活化剂的化学活化法制备桐壳活性,研究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物料比(氯化锌/桐壳质量比)等条件对活性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SA3100型表面积和细孔分析仪、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值等对活性进行表征,确定了制备活性的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氯化锌/桐壳比为3/1.在400℃下活化Ih时所制备的活性对亚甲基蓝和苯酚吸附吸附值分别为373和450mg/g;对染料废水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 标签: 桐壳 活性炭 制备 吸附性能
  • 简介:介绍了热电池基本结构、性能。给出了热电池系统的功能框图以及可靠性框图,讨论并分析了热电池的系统可靠度;累积可靠度和参数可靠度。利用可靠性模型来寻求更合理的评估方法。

  • 标签: 热电池 可靠性评估 仿真模拟
  • 简介: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备生物,研究了不同生物用量、溶液pH、吸附时间及Cu(2+)初始浓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200mg·L(-1)时,生物适宜用量为5g·L(-1),Cu(2+)的去除率可达97.2%.溶液pH值在2~7范围内,Cu(2+)的最佳吸附pH值为5.生物对Cu(2+)的吸附速度较快,在2h内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为49.0mg·g-1.水葫芦生物对Cu(2+)的吸附以作用力更强的专性吸附为主,特别是在吸附未达到饱和时,专性吸附比率高达98%以上.水葫芦生物对Cu(2+)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金属离子吸附剂.

  • 标签: 水葫芦 生物炭 铜离子 吸附
  • 简介:利用梯度筛选法,在Pb2+浓度为1100mg/L时从被原铅锌矿区尾矿库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了一株耐细菌。对此株细菌的初步鉴定和培养条件研究显示:该细菌为革兰氏阴性好氧菌,最适摇床速率为150r/min;对环境温度较敏感,最适培养温度为28-32℃;耐碱性环境,对酸性环境很敏感,最适pH为7.0-7.7。对该株细菌干、湿两种状态下的吸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干菌的吸附量始终大于湿菌。干菌和湿菌的吸附量都会随着Pb^2+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特定初始浓度下吸附量随菌量的增加而减小,干菌大于0.4g,湿菌大于0.8g时,吸附量趋于平缓。

  • 标签: 铅污染 细菌筛选 培养条件 吸附特性 吸附量
  • 简介:以红树植物桐花树2a生龄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淡水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b2+(0mg/L(对照组)、10mg/L、25mg/L、50mg/L、100mg/L、300mg/L、500mg/L)对桐花树叶片的超氧负离子(02。)、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以及可溶性总糖量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桐花树叶片中O2一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最高值范围是在Pb2+浓度100~500mg/L;而蛋白质含量和POD的活性则呈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SOD活性在胁迫浓度为10mg/L时达到最大,当高于10mg/L时,则随Pb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在Pb2+浓度为0-300mg/L时,随Pb2+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试验表明:桐花树叶片在浓度为10—100mg/L处理下,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在调控抵御污染,即轻度的污染有利于桐花树的生长;在300—500mg/L高浓度胁迫下,各种生理指标出现衰减,显示高浓度胁迫的抑制效应,不利于桐花树生长.

  • 标签: 铅胁迫 叶片 生理指标
  • 简介:通过对Bi3+、Pb2+混合液配制方法与测定结果的关系实验,确定了硝酸铋溶解时浓HNO3用量.连续测定后的废液可用硫化钠和CTMAB沉淀,用稀硝酸溶解,再次配成所需酸度和Bi3+、Pb2+浓度的混合液,供学生实验重复使用,实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 标签: 连续测定 废液回收
  • 简介:以双硫腙为显色剂,拟定双波长增敏吸光法测定人发中痕量,实验表明,浓度在O.1~12.Oug/25m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相关系数r=O.9994。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1×10thL·mo-1cm,方法检出限为O.Iug/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发样回收率为96.1%~102.O%。本法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 标签: 双硫腙 双波长 分光光度法 人发
  • 简介:为了探讨柠檬酸和草酸对茶园土壤中的化学形态的影响,采集无污染茶园土壤,喷施180mg/kg的硝酸,平衡后再添加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或者草酸,分析土壤中水溶性和交换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柠檬酸或者草酸对于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的含量有降低作用,其效果与酸的类型和浓度有关.草酸对于土壤中有效性形态的降低作用优于柠檬酸,输入酸对于水溶态的降低作用强于对交换态的降低.当酸浓度达到0.2mmol/kg时,其降低作用最佳,之后随着输入酸浓度的升高,反而会增加土壤中有效性形态的含量.

  • 标签: 柠檬酸 草酸 茶园土壤 化学形态
  • 简介:本文通过对简易水果电池的三个内部因素(如水果的种类、电极的种类以及电极的间距)的验证性探究,找出制作简易水果电极的最佳实验条件,以便提高实验探究的趣味性有助于展开实验教学。

  • 标签: 水果电池 电极
  • 简介:以桃壳活性为载体,四乙烯五胺(TEPA)为改性剂,进行直接改性、HNO3氧化后改性,考察改性后活性的孔隙特征及其对CO2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改性后,活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减小,孔径增大。直接改性后,活性对CO2的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增加,HNO3+TEPA复合改性后,对CO2的吸附性能显著提高,303K时,对CO2的吸附量从改性前的0.39mmol/g提高到0.73mmol/g。TEPA的投药量影响复合改性效果,最佳投药量为20%。

  • 标签: 桃壳活性炭 四乙烯五胺 CO2吸附
  • 简介:以笋壳为原料,采用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活性,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各影响因素对活性性能的影响。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ZnCl2活化笋壳活性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并从动力学角度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制备活性主要影响因素为活化温度,其次是ZnCl2浓度,活化时间影响最小。制备活性的最佳条件是:ZnCl2浓度为3mol/L,活化温度控制在400℃,活化时间2h。活性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方程,吸附速率控制步骤主要为膜扩散控制。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均拟合较好,吸附过程是优惠吸附。

  • 标签: ZNCL2 笋壳 活性炭 正交实验 吸附动力学
  • 简介:1引言廿世纪汽车已如潮般地发展起来且日新月异,道路上的汽车将越来越多。九○年,美国能源部的一份报告显示,运输方面每月用油料近千万桶,占全部能源能量的27%,是全部石油用量的64%,已经超过该国石油产量的38%。同时,环境保护机构的统计:在所有有害物质的排放中,63%的CO、38%NOx、31%Pb、34%有机挥发物和20%颗粒物质是来自运输方面的。可见,汽车给人类固然带来了许多便利的方面,但汽车尾气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的巨大污染以及地球上石油资源还能使这些四个轮子的小铁壳跑多久?目前它已成为人们关

  • 标签: 电动车辆 石油产量 环境保护机构 美国能源部 续驶里程 石油资源
  • 简介:  所谓电化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产生了电流现象的一种腐蚀.也是化学能变为电能的过程,它是氧化一还原反应.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即在电解质溶液中的二种不同金属(其中一种也可以是非金属例如碳),较活泼的金属作为负极,产生氧化反应,另一种金属(或非金属)作为正极,产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这个过程称为原电池原理.……

  • 标签: 会加快 加快电化 原电池形成
  • 简介:随着微网概念的应用,电池储能系统作为重要的组成环节,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及电能质量改善起着重要作用。首先介绍了电池储能系统模型,分析比较了PQ控制、PV控制、V/f控制、下垂控制四种不同的控制策略,得出联网运行时PQ控制、孤岛运行时V/f控制的综合主从控制策略。并在Matlab中搭建了仿真电路,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关键词:微网;电池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 标签: 微网 电池储能系统 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