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1 个结果
  • 简介:“端倪”是“心”之本体或端绪,指人在对善恶的自觉选择中本源意义上的向善倾向。白沙“端倪”与陆学的“本心”有着明显区别:陆学侧重通过各种功夫复其本心;白沙学说以养出“端倪”为进学之基本,重点在扩充功夫上。“端倪”与佛道两家所追求的虚静之心境也有差异。白沙先生坚决反对专寻书籍进行记诵的读书方法以及一味遵循外在具体的道德规范却没有内心真实体验的入学功夫。

  • 标签: 白沙先生 端倪 本心 四端
  • 简介:民权学说是梁启超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学说是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思想体系。梁启超的民权学说可以从两个时期来考察,一是戊戌维新时期,一是流亡日本时期。前期主要在于启发民众思想觉悟,开通社会风气,实现“君民共治”,而后期融入了主权在民论、自由平等观、国民国家观。梁启超以报刊与西书为宣传媒介,以学会与学校为宣传场所,因时因地制宜,使民权学说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对社会进步、国人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梁启超 民权学说 宣传方略
  • 简介:文章从法律的本质入手,探求了联系国家公共权力与公民行为自由中介之一的权利,并从法的本质对权利的限制寻求时效制度的价值

  • 标签: 法定权利 抗辩权 时效
  • 简介:<正>(霍伟岸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北京大学法学院霍伟岸博士的《洛克权利理论研究》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洛克权利理论的政治学理论著作。本书力图提供一个对洛克权利理论比较全面系统、持中平衡的解释,以纠正国内学界对洛克权利学说过于简单化的理解。

  • 标签: 权利理论 政治学理论 法律出版社 北京大学法学院 权利概念 剑桥学派
  • 简介:从治理国家来说,胡瑗认为君臣交而天地成,所以治理国家必须注重君与臣的同心、臣与臣的合作,做到上下协力,众贤同力;从事业发展来说,胡瑗认为众人助而事业兴,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得气类才德相合者的帮助和支持;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胡瑗认为左右师而已得裕,要求人们要有虚心的学习态度,要善纳人言。

  • 标签: 协作共进 相交学说 宋代胡瑗
  • 简介:毛泽东的两类矛盾学说与西方社会冲突理论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哲学和社会学),具有不同的认知形式,但两种理论都是对同一社会现象──社会矛盾或社会冲突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探讨社会发展的动因,以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本文试图从几个可比因素出发,着重对两种理论学说的理论背景与文化背景、“矛盾”与“冲突”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两相对应的“冲突单位”和“矛盾的对立面”作一比较研究。

  • 标签: 矛盾 冲突 阶级论 阶层论 冲突单位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了行政相对人权力的定位及其内容.对于前者笔者从行政相对人权利与公权利的关系及其与宪法权利的区别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对于后者笔者则归纳为自由权、受益权、程序权及司法救济权等几个方面.

  • 标签: 行政相对人权利 公权利 宪法权利
  • 简介:先秦儒家认识人性的角度虽有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人性向善的追求,并且均注意到了人性中的幽暗面.孟荀二人认为世道的昏暗是由幽暗人性造成的,并将忧惧的对象指向了口舌耳目之欲的无节制状态.但由于二人认识观的不同,孟荀二人在如何应对幽暗人性上产生了分歧--前者强调内向反思,后者强调外在规范.可是无论是孟子还是荀子,他们的幽暗意识都未能冲破儒家思想中的乐观主义情结,即对圣王之治的迷信.在这种情结的影响下,幽暗意识最终沦为了圣王思想的陪衬.

  • 标签: 先秦儒家 人性 幽暗意识 内向反思 外在规范
  • 简介:摘要:在传统观念看来,一国发展绕不过西方宪法政治,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已然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当不例外。在比较马克思学说与传统观念差别的基础上,文章批判了以西方宪法政治之体系化关系企图占有人的共同活动的致命错误,对西方宪法政治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合法的评价提出相反的论断,揭示了西方宪法政治必然走向终结。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特殊的社会主义而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并简议如何消除西方宪法政治带来的危害。

  • 标签: 西方宪法政治 马克思学说 传统观念
  • 简介:我国学者对于学说的国际私法渊源地位问题尚存争议,有些学者旗帜鲜明地认可学说作为国际私法的渊源,但有些学者全然不提学说作为国际私法的渊源;但是不论是从国际私法发展历史、国际私法调整对象的复杂性还是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客观现状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将学说列为国际私法渊源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 标签: 学说 国际私法 法律渊源
  • 简介: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学说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它们表现了身处春秋战国时代在连绵不断的兼并战争煎熬之下的人们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这些社会理想学说包括《礼记》憧憬的"大同"社会、孟子追求的"仁政"理想、老子神往的"小国寡民"社会、庄子追慕的"至德之世"、尉缭子羡慕的"天下一家""共寒共饥"社会、《吕氏春秋》崇尚的"至公"社会、《六韬》描述的"天下与共、同利同乐"社会。这些学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期盼理想社会统治者出以公心,人与人相亲相爱,社会成员实现财富共享,从而保证社会安康和谐。这与西方思想家提出的以"无私""共产"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学说存有相通之处,是当下"中国梦"蓝图参考、吸收的宝贵思想资源。

  • 标签: 社会理想 大同 仁政 小国寡民 至德之世 天下一家
  • 简介:'公共行政能否拥有权利'历来是公共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传统观点认为公共领域要摈弃个人权利,即公共行政拒绝权利.然而,在笔者看来,公共行政中的个人权利不但不能拒绝,还应更加积极地予以维护,公共行政需要权利.在政府奉行'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今天,只有进行体制创新,保障广大行政人员的合理权利,行政改革才会有新突破,公共领域的发展才会有新局面.

  • 标签: 公共行政 权利 权力
  • 简介:自然权利,出自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构成了古典自然法学说的要义。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论题。所谓“自然权利”,并非指自然界的权利而是指人类的一种客观权利。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政府论》中对“自然权利”作了界定:“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或财产。…“美国《独立宣言》对“自然权利”作了这样解释:“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有从他们‘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可见,自然权利在资产阶级语境中是指人的生存的最基本权利

  • 标签: 自然权利 生态文明 状态 真值 人人平等 《独立宣言》
  • 简介:<正>谢谢诸位!谢谢汤一介教授、乐黛云教授及北大的同学们,非常荣幸受汤一介教授邀请,来参加哲学系等单位举办的"汤用彤学术讲座"。我是学历史的,没有受过哲学训练,讲的内容和范围比较有限,只能从历史学角度来看权力、权利和维权等问题。一、权力对于学历史的人,尤其像我这样喜欢政治史的,"权力"、"权利"和"维权"这几个词都非常重要,特别是第一个词"权力"。史学家们都非常推崇英国史学家阿克顿爵士讲的:"权力会导

  • 标签: 汤一介 哲学系 汤用彤 乐黛云 学术讲座 阿克顿
  • 简介:孔子的人性心理思想涉及到对人性的本源、结构、价值趋向以及人性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分析。本文把孔子论人性发展的心理机制的思想概括为“审美习成论”。

  • 标签: 孔子 人性心理 生性 习(成)性 审美习成论
  • 简介:胡甲刚在《北京教育》2016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学术自由的权利保障不仅需要消极意义上的不干预和不侵犯,而且需要行政机关履行积极促进义务。行政机关的给付义务是伴随着“行政国家”的到来而产生的,亦与学术活动的发展特点及学术自由的价值彰显密切相关。行政机关对学术自由权利履行的给付义务,主要有积极发展学术活动的公共设施或组织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等,以及为学术活动提供资金资助、物质帮助和其他服务。

  • 标签: 学术自由 权利保障 行政给付 行政机关 给付义务 学术活动
  • 简介: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的新型法律问题屡见不鲜,物像权即是其中的一种,物像权既区别于知识产权,也区别于人格权,是一种新型的物权,是一种人格物权。物像权理论不仅能够使物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而且能对人格权进行一定的保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物像权的法律适用要进行严格的界定,并且物像权要受到合理使用的限制。

  • 标签: 物像权 物权 人格物权
  • 简介:一、大学制度、权利和正义权利正义、制度正义与社会正义存在着这样的变量关系,即在制度正义前提下,权利正义反映着制度正义和社会正义,制度正义的实现保障着权利正义与社会正义的实现;而社会正义得以伸张,又会激发制度正义的实现,进而促进权利更好地得以保护,实现权利正义。

  • 标签: 权利正义 大学制度 制度缺失 制度正义 社会正义 变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