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又是一个异乡人。她握着那枚5分镍币,翻过来又看了一下,才放进收银机。记得刚到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也分不清那些5分、10分、25分的硬币。若是到了那些硬币种类更多的国家,我还是要请收银员从我的手掌里自己挑选那些硬币。因此,从她看硬币的眼神就知道,她到这个国家顶多也就一个月吧。

  • 标签: 席越 加拿大 《硬币识得异乡人》 中国人 镍币 收银机
  • 简介:这是一个很喜欢聊天,很快乐的女孩,就像她自己说的,无非是工作和一般女孩不一样,其它的没什么特别。随着央视《新白蛇传》的宣传,我们再次关注刘涛,走进她的生活、她的博客。

  • 标签: 美女蛇 亲亲 白蛇传 下午茶 苹果泥 法海
  • 简介:三十--四十年代,在艾青创作的系列怀乡诗中,由"农民"和"土地"组成的意象,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现代知识者在生存价值的选择上所流露出的情绪特征,抑或是人类学意义的抉择.这种文本阅读的跨界思考,同时揭示我们,只有在更加广泛的学科空间的比照研究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价值才能得到关怀.

  • 标签: 艾青 怀乡诗 意象 人类学 选择 意义提升
  • 简介:在徐小斌的《羽》中,以语言文字描绘的一幅幅画面贯穿了整个文本。在有形的想象中,这些“画面”成为文本中的“无形之文”。这些画面由陆羽与陆绫所作的画组成,纵横交织,充满了现代主义绘画艺术的意味。它们是《羽》的象征隐喻点,也是解读文本深层意蕴的语言符码。《羽》中的画的隐喻意蕴体现为三个方面:女性自我性别的体认;男权框定的覆灭;相对融合中的绝对对立。

  • 标签: 徐小斌 《羽蛇》 象征 隐喻
  • 简介:本文是对199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的定型化东北想象的意识形态分析。论文从形塑东北的两种主要表意实践间的矛盾入手,以赵本山的春节晚会小品为中心,通过对审查体制、文类范式、地域/阶级/历史修辞的象征交换、通俗娱乐文化与主流经济话语的耦合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这种长期风行不衰的地域表述卷入"现代化"中国主体建构的条件、机制、策略和功能。

  • 标签: 东北表述 “现代化”中国 主体建构 赵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