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别以物理掺杂和化学掺杂的方式,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未经表面修饰纳米碳管(CNTs)和经r-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H2(CH2)3Si(OC2H5)3,APTES)修饰纳米碳管的有机改性SiO2复合凝胶玻璃。在此基础上,以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为表征手段,对所得两种复合凝胶玻璃中SiO2基质和掺杂CNTs的化学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杂CNTs改变了复合凝胶玻璃中C和O的原子百分比,对SiO2基质的网络结构产生影响,但对SiO2基质的组成未产生显著影响;无论是在物理掺杂还是化学掺杂的有机改性SiO2复合凝胶玻璃中,CNTs与SiO2间均存在一定的Si—C结合键;在CNTs-SiO2复合凝胶玻璃中,以APTES作为桥梁,实现了CNTs与SiO2网络间的化学键合。

  • 标签: 纳米碳管 SIO2 复合凝胶玻璃 XPS 化学位移
  • 简介:为脱除烟气中的一氧化氮(NO),在小试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光催化氧化(PCO)烟气中NO的实验研究.制备出负载在石英砂上的纳米级TiO2颗粒作为光催化剂,通过试验分别考察了操作温度、NO初始浓度、氧气含量、相对湿度、停留时间这5个重要因素对NO转化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O初始浓度、氧气含量和相对湿度对NO的光催化氧化效率影响显著.NO初始浓度越低、氧气含量越高时,NO转化效率越高;当烟气相对湿度为8%时,NO转化效率达到最高.此外,操作温度和停留时间对NO转化效率影响甚微.

  • 标签: 光催化氧化 一氧化氮 二氧化钛
  • 简介: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以碳为C1资源的羰基化反应的最新进展,并分析了碳开发应用的可行性.常规条件下,碳与烯烃、炔烃、卤代烃等发生羰基化反应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而光催化下碳与不饱和烃、酮、芳烃等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羰基化反应.

  • 标签: 二氧化碳 C1资源 羰基化反应 光催化 环境污染 环境净化
  • 简介:首次建立了气相色谱法与磁力搅拌器、顶空相结合,测定底泥中CO2的方法。取适量的底泥与磁力搅拌子放在100mL顶空瓶中密封。将顶空瓶放在集热式磁力搅拌器中,打开磁力搅拌系统,转动10min,停止,45℃平衡25min,抽取顶空气体1mL注入气相色谱仪配转化炉和FID检测器进行测定。基质加标回收率:99.71%,线性范围:0.06—8.0%,方法精密度:5.38%,方法检出限:0.08ug/kg。本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值得推广和实践。

  • 标签: 水体沉积物 顶空气相色谱 磁力搅拌
  • 简介:本文在对化学核心素养与考试大纲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元素化合物复习应体现的化学核心素养。以硫为例,尝试采用分类观、元素观、微粒观和守恒观等多角度表征,三维图、思维模型图等多形式构建知识网络,设计实验、一题练习等多方式呈现的复习手段。

  • 标签: 化学核心素养 三维知识网络 化学思维模型 实验探究
  • 简介:一维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化学、力学和物理性质,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而氧化铜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报道了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制备氧化纳米棒,用湿化学技术把硝酸铜填充在碳纳米管中,在750℃焙烧6小时,除去碳纳米管.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表征:所得氧化铜产品具有单斜晶形氧化纳米棒,其直径在20-90nm,长约500-1000nm,长径比约为30.

  • 标签: 纳米碳管 氧化铜纳米棒 模板 纳米材料
  • 简介:以SnCl4·5H2O和SbCl3乙醇溶液为原料,采用离子交换除氯水解法及正丁醇共沸蒸馏干燥法制备得到了掺锑氧化纳米粉末,用FT-IR、XRD和TEM等方法对粉体进行了表征。

  • 标签: 掺锑氧化锡 离子交换 共沸干燥
  • 简介:采用热蒸发法系统研究了影响氧化纳米结构形貌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改变反应中衬底的温度以及氧气的流量或分压所制备的氧化纳米结构形貌有较大的变化。在低温、低的氧流量或氧压下所合成的氧化锡为线状结构,在相对高温、高的氧流量或氧压下所合成的氧化锡为棒状形貌。

  • 标签: 一维纳米结构 晶体生长 氧化锡
  • 简介:采用改进的热蒸发法制备了大量的一维氧化纳米线,利用丝网印刷工艺将制备的氧化纳米线印刷在玻璃基板银电极上作为场发射阴极材料,研究了阴极的场致发射特性,实现了原型显示器件的均匀点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氧化纳米线作为阴极材料具有低的阈值电场(6.67V/μm)、高的发射电流密度(205μA/cm^2)和好的场发射稳定性(发射电流涨落幅度在10%以内)。

  • 标签: 纳米材料 场致发射 平板显示器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TiO3及其镁掺杂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应用TEM、XRD等手段,研究所得超细微粒催化剂的粒子大小、组成结构与OCM反应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高温、粒子细化、B位掺杂对OCM反应CH4的转化率、C2选择性都有提高.750℃时,SrTi0.9Mg0.1O3对OCM反应的甲烷转化率为28.9%,C2选择性为60.0%.

  • 标签: 甲烷氧化偶联 溶胶-凝胶法 钙钛矿型 B位掺杂 镁离子 超细微粒
  • 简介:纳米催化剂ZnO合成油酸改性萜烯马来酐乙醇酯,并以常用的多种催化剂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纳米催化剂比普通催化剂活性效果好。其最佳用量为1.5~2.0%,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为190~200℃。

  • 标签: 纳米催化剂 油酸 萜烯马来酐乙二醇酯 合成
  • 简介:文章概述了纳米金属粉末的传统制备方法(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对现有新型的制备方法(等离子气化法、金属喷雾燃烧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简要介绍了相应方法的原理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最后,论述了纳米粉体的应用,展望了纳米粉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纳米粉体 制备方法 应用
  • 简介:实验选择四溴苯醚(BDE-47)与高氯酸盐(PER)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者联合暴露对成年斑马鱼肝脏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实验设置(BDE-478.5+PER335)mg/L,(BDE-470.85+PER33.5)mg/L,(BDE-470.085+PER3.35)mg/L三种联合暴露组及者各自单一的暴露组。暴露14天后,分别测定雌雄斑马鱼肝脏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结果显示,与两种物质单一暴露相比,联合暴露致使肝脏内SOD,CAT的活性增加,MDA水平增加,而GSH活性降低,实验说明,PER诱导加剧了BDE-47对成年斑马鱼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进一步产生了氧化应激。

  • 标签: 四溴二苯醚 高氯酸盐 联合暴露 成年斑马鱼 抗氧化系统
  • 简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硼氢化钠和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和粒径的纳米银。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改变反应温度可以调控纳米银颗粒的形貌,改变反应时间可以调控纳米银颗粒的粒径大小。控制反应温度140℃以下,得到多种形貌共存的纳米银,140℃以上得到单一的球形纳米银;固定反应温度130℃,得到三角形的纳米银,延长反应时间,形貌无明显变化,粒径增加。

  • 标签: 水热合成 纳米银 形貌控制
  • 简介:纳米微粒的量子尺寸效应是纳米微粒的基本性质之一,将纳米微粒的量子尺寸效应与量子力学的态叠加原理相联系谈了一点初浅看法,阐述了量子尺寸效应的本质。

  • 标签: 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微粒 态叠加原理 纳米结构
  • 简介:利用微乳液法制备出ZnS∶Cu纳米微粒.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测试结果表明,所得微粒粒径为2~8nm.XRD结果表明,ZnS∶Cu纳米微粒为立方晶型结构,与体材料ZnS的晶型结构一致;在紫外吸收光谱中,ZnS∶Cu纳米微粒吸收峰蓝移.发射光谱表明ZnS∶Cu纳米微粒产生一个位于482nm的绿色发射带.

  • 标签: 纳米微粒 ZnS∶Cu 微乳液 光学性能 发光
  • 简介:对接种马铃薯Y病毒后烟草叶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丙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种后5天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略有降低,10天以内其活性变化不大,20天后,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升高约14.12%,30天后,其活性又急剧下降,约降低32.30%,接种后叶片内的丙醛含量逐渐升高。说明马铃薯Y病毒侵染烟草的过程中伴随着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变化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加强及丙醛含量的积累。

  • 标签: 烟草 马铃薯Y病毒 超氧化物岐化酶 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