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以2-(2-氯乙基)-5-氯-6-苯基-3(2H)-哒嗪酮和相应的醇为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经付一克烷基化、闭环、取代、消除、醚化五步反应合成了5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的2-(2-烷氧基乙烯)-6-苯基-5-氯-3(2H)-哒嗪酮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IR、1HNMRx13C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 标签: 哒嗪-3(2H)-酮 衍生物 合成
  • 简介:本文研究了高聚物树脂对水墨粘度的影响机理,揭示了分散树脂和乳液对水墨体系粘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取分散中等分子量树脂和高分子量乳液拼用有利于获得低粘特性的水墨体系.

  • 标签: 水性油墨 基料树脂 乳液 粘度
  • 简介:有机化学中功能团的特征性质受取代的电子效应影响是相当敏感的;同系物的反应活性变化取决于取代的性质,度量取代的电子效应强度,通常用诱导效应指数I,共轭效应常数σR,场效应常数F,Hammett诱导效应常数σI,Taft常数σ*,取代常数σ,13C-NMRδ值等参数,这些参数均是从电荷密度变化角度度量取代对有机反应活性影响。量子化学的定量研究表明:单从电荷密度角度衡量反应活性在许多场合往往出现反常。

  • 标签: 取代基效应 诱导效应指数 电荷密度 电子效应 共轭效应 定位基
  • 简介:根据北京市冬季气温调研,确定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周期,分别对7组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通过室内三点弯曲试验得到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沥青混凝土的弯曲劲度模量和断裂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沥青混凝土的平面应变断裂韧度.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弯曲劲度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冻融循环次数为30次时,沥青混凝土弯曲劲度模量的冻融损伤量为60%;沥青混凝土断裂能和平面应变断裂韧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冻融循环为15次时,沥青混凝土断裂能和平面应变断裂韧度达到最小值.

  • 标签: 冻融循环 环氧沥青混凝土 弯曲劲度模量 断裂能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
  • 简介:为了改善钢桥面沥青铺装层(EAP)的表面性能,提出了一种阳离子乳化沥青雾封层与沥青碎石封层(ECS)复合的封层结构,并结合室内试验对复合封层结构进行设计和性能评价.首先,提出了钢桥面沥青铺装层用碎石封层的评价指标与相应研究方法.其次,为了最小化封层结构的失效概率,采用小型加速加载设备MMLS3和短期老化试验对养护期内最坏路面状况进行模拟.最后,通过试验分析确定复合封层结构的设计参数,并对所设计的复合封层结构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路面状况模拟方法是有效的,且作用在EAP车辙板上最大的荷载重复次数约为925300次.此外,复合封层结构可以提供一个密实表面,并且具有足够的抗滑性能、集料沥青间的黏结性能及层间抗剪切性能.

  • 标签: 路面养护 复合封层 环氧沥青 试验评价 路面状况模拟 钢桥面铺装
  • 简介:研究了以辛醇-2为原料制备己酸,用己酸和乙醇合成己酸乙的方法,确定了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己酸乙的收率为57%左右.

  • 标签: 辛醇-2 己酸乙酯 合成 原料 配比 催化剂
  • 简介:采用了4种方法增韧环氧树脂胶粘剂,分别是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橡胶改性、硅橡胶改性、聚丙烯酸复合弹性体微粒乳液改性及化学接枝共聚改性.研究过程中测试了剪切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并分别运用了扫描电镜图和红外光谱图分析了界面特性及改性剂与环氧树脂间的化学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弹性体微粒改性和化学接枝改性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 标签: 环氧树脂胶粘剂 剪切强度 断裂伸长率 改性剂
  • 简介:王尧,刘苏提出了拟-Clean的概念.本文定义强拟-Clean,使用通常论方法证明强拟-Clean的同态象、直积、对角矩阵仍是强拟-Clean,讨论强正则、强π-正则与强拟-Clean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强拟-Clean环 强正则环 强π-正则环
  • 简介:乳酸正丁是一种重要的α-羟基酯类化合物,主要用做合成香料和工业溶剂.由于常用商品乳酸中含有15%~20%的水,反应过程中又有水生成,不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同时乳酸和乳酸正丁均为双官能团的化合物,易发生副反应,故此,乳酸与其它羧酸相比较合成较为困难.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不少学者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和报道,同时也出现不少重复研究、重复报道的现象.为推动乳酸正丁生产的发展,本文对已查阅到的有关合成方法进行综述与评价.

  • 标签: 乳酸正丁酯 催化合成 复合型固体超强酸 物质的量 合成研究 稀土化合物
  • 简介:以松脂为原料直接合成一种色泽浅、软化点高、酸值合格的422树脂。探讨配料比、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产品的影响并应用IR谱对比检测松脂、松香合成的产品均一致

  • 标签: 松脂 422树脂 合成 催化剂 选择
  • 简介:这是位普通的大学老师,但他很不满意目前的教育状况。于是努力钻出—条缝来,让学生能学到一些更有用的东西。

  • 标签: 老师 个性 教育状况 学生
  • 简介:2011年新课标修订版把过去的“两”变成“四”,也就是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经验”这两点。增加这两点的本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所以,我认为现行的小学数学课堂必须自始至终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发现、去提问、去思考。在这样的课改精神背景下,应重视新增“两”的本质,并努力实践,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地落实“四”。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 标签: 数学课堂教学 思维方法 思维方式 学生 创造力 培养
  • 简介:设R是特征不为2的素,U为R的满足对任意u∈U,u2∈U的Lie理想.如果R容许非零导子d使d(u2)真包含Z或[d(u),u2]∈Z对任意u∈U,则U真包含Z.

  • 标签: 素环 导子 理想
  • 简介:对乙酸乙皂化反应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处理进行了改进,避免了以往电导的测定方法给实验带来误差,而且使反应溶液混合更加均匀所用时间更短。通过对双管反应器装置进行改进,制成了一种新型的反应器,从而使实验更简便、准确性更高,因此具有推广性。

  • 标签: 电导率 恒温 锥形皂化池 速率常数
  • 简介:研究以对溴苯胺和三光气为原料合成对溴苯异氰酸,重点讨论溶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原料配比等对合成工艺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乙酸乙为溶剂,滴液温度-5~0℃,回流温度78℃,反应时间为5.0h,三光气∶对溴苯胺=1∶2(摩尔比),对溴苯异氰酸的收率可达90.4%。

  • 标签: 对溴苯异氰酸酯 三光气 对溴苯胺 合成
  • 简介:乙酰乙酸乙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然而传统的大学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的制备方法,存在产品收率不高和制备钠砂的过程安全性差的缺点.改进制备方法,直接以醇钠(甲醇钠、乙醇钠和叔丁醇钠)代替钠砂作为催化剂,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并改进蒸馏的方法.结果显示乙酰乙酸乙的收率可达到55-74%,均优于教材的实验结果.

  • 标签: 乙酰乙酸乙酯 醇钠 有机化学实验 Claisen酯缩合
  • 简介:利用深度萃取脱油方法制备的高软化点硬沥青材料,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对聚苯乙烯进行添加改性,并通过高压渗透发泡剂的方法进行预发泡处理,对蒸汽发泡后的泡沫聚苯乙烯进行了压缩强度,吸水性,发泡倍率等表征,结果表明硬沥青的添加不会对材料的发泡性能产生影响,但压缩强度会有所降低。

  • 标签: 硬沥青 发泡聚苯乙烯 聚合物改性
  • 简介:在分析钢桥面铺装层主要病害和特殊工作环境的前提下,分别采用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和控制应力小梁弯拉疲劳试验,研究了不同环氧树脂掺量下的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对这3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效果,但改性效果和树脂的添加量并不是一个无限递增的关系,当添加量超过一定数值以后,改性的效果将趋于平稳.最后就高温、低温、疲劳3个方面分别提出环氧树脂添加量为20%,30%,30%的建议值.

  • 标签: 钢桥面铺装 环氧树脂用量 环氧树脂改性沥青混合料 性能 改性效果
  • 简介:研究了高温(55℃)升流式厌污泥床反应器对人工淀粉废水(COD=1000~10000mg·L-1)的酸化分解过程,揭示了高温厌条件下,淀粉生成有机挥发酸的转化规律和组成结构.在试验条件范围内,投配单位有机负荷形成的挥发酸产率约为常数,出水中挥发酸的组成与有机负荷相关,醋酸始终是挥发酸的主要成分.当COD负荷在17.55g·L-1·d-1以下时,丙酸生成量占第二位,但是当COD负荷超过18.38g·L-1·d-1时,丙酸的生成量下降,丁酸的生成量迅速上升.试验结果表明,用高温升流式厌污泥床反应器处理碱性(pH=10~11)淀粉废水,水解和酸化效率高,有机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且反应器运行稳定,无明显的污泥颗粒流失现象.

  • 标签: 挥发酸 高温厌氧酸化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淀粉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