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以氯化苄和乙酸钠为原料,用相转移催化技术生产乙酸苄酯香料,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提出了过剩反应物料循环利用方案,结果表明,转化率为100%,产品收率90%~95%。过程简单,副反应很少,是乙酸苄酯生产的一条优质、高产的清洁

  • 标签: 合成香料 苄基 催化/相转移
  • 简介:以内桂酸和正丙醇为原料,用钼镍粉催化剂催化合成肉桂酸正丙酯。经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n(n-正丙醇)/n(肉桂酸)=1.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85~95℃,肉桂酸正丙酯收率80%以上,催化剂可重复使用,催化活性变化不大。

  • 标签: 钼镍催化剂 肉桂酸正丙酯 酯化
  • 简介:对比分析了桔梗皂甙的几种提取制备工艺,通过实验研究优选出桔梗总皂甙的最佳提取制备工艺,即水提醇沉-树脂吸附脱糖脱色法.本制备工艺流程简单,产率高,减少了工作量和溶剂的浪费.适合实验室和工厂大量的制备生产,并可推广到其它含皂甙类中草药的制备生产.

  • 标签: 桔梗总皂甙 水提醇沉-树脂吸附脱糖脱色法 中草药 制备工艺
  • 简介:以乌龙茶与绿茶为主要原料,依据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特制冲泡荼,确定了香茶的生产工艺。得到了一种风味、口感及稳定性具佳的可用于实际生产的茶饮料。

  • 标签: 乌龙茶 绿茶 新疆 维吾尔族 香茶 稳定性
  • 简介:本文就影响米甜酒贮藏变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变是引起该酒变质的主要原因.对酒样酸度调节、进行脱氧和添加钠盐等处理之后在高温季节下贮存可基本防止酒的褐变.

  • 标签: 米甜酒 褐变
  • 简介:钢铁制件采用高温(145—155℃)碱性氧化法,钢铁件表面经过氧化,其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氧化膜,呈现一种特殊的氧化色-蓝黑色所以一般称为“发蓝”。钢件制件这层氧化膜,色泽美观,无氢脆,有弹性,膜层薄,不影响精度,对消除热处理后生成的应力也有一定作用。发蓝是钢铁制件防锈一种常用方法。碱性氧化法工艺始于1939年,至今有60年历史。该工艺耗能大、用烧碱、亚硝酸钠等污染环境。因此科技工作者探索新的方法来取代它,1987年美国首先推出了室温发蓝液专利产品,1990年我国开发了许多常温发蓝液产品,形成膜以磁性氧化铁(Fe3O4)为主黑膜即发蓝膜。笔者加适量的促进剂使钢铁制件,在室温下,快速(60~90s)发生微电极反应而形成黑亮的氧化膜。

  • 标签: 钢铁制件 氧化膜 发蓝工艺
  • 简介:主要对食用茵栽培用固体培养物料的微波灭菌条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其灭菌时间短,灭菌效率高.该工艺为微波在食用茵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在替代传统高压蒸汽灭菌的工艺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微波 灭菌 固体物料
  • 简介:对高含砷废水(砷含量为10000mg/L左右)采用分步、催化氧化后絮凝沉淀的处理方法。一步处理:采用石灰乳,调pH=3~4去除SO4^2-;二步处理:采用NaOH溶液使PH=9~10的范围,回收重金属;三步处理:加入催化剂-活性炭和Fe^2+通入空气氧化,使溶液中的As(Ⅲ)和Fe^2+氧化成As(V)和Fe^3+,然后用石灰乳控制pH=6-9,使高价砷酸根与Fe^3+生成难溶的FeAsO4沉淀。经过上述处理后溶液中的砷小于0.5mg/L。

  • 标签: 高砷 酸性废水 催化氧化 除砷
  • 简介:论述了徽州建筑中砖雕、石雕、木雕、竹雕4种民间雕刻工艺的历史源流、工艺特点.从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特征3个角度阐述了徽州建筑雕刻独特的审美价值.

  • 标签: 徽州 建筑 雕刻
  • 简介:一种自制的聚凝剂,用于加工山楂果脯剩余浓糖汁的澄清工艺。得到良好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山楂 浓糖汁 澄清
  • 简介:介绍了安钢第二轧钢厂通过原料结构、加热工艺、轧制工艺学各项生产工艺的优化来改善加热质量,提高产量,降低能源消耗的方法及效果

  • 标签: 优化 工艺 能耗 质量
  • 简介:本文对“电子工艺学”课程教学实践模式进行了研究,其成果的理论水平主要体现在:探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如何做到有机结合,以“实践”的观点贯穿《电子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

  • 标签: 多媒体教学 “电子工艺学”课程 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 EDA 理论教学
  • 简介:介绍螺旋叶片的加工方法—拉伸成形法的工艺过程和模具设计,并对该方法与常用的压制成形工艺进行了比较,为拉伸成形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螺旋叶片 拉伸 模具
  • 简介:通过对厚壁封头压制工艺的改进,避免了其表面裂纹的产生,保证了产品质量,为今后的厚壁封头压制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厚壁封头 表面裂纹 压制工艺 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