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欲望不必忌讳,关键在于运用理性正确认识欲望有是非、物质欲与精神欲、主体欲与客体欲、公欲与私欲之分,练就内功,运用德纪法,开动内外监督机制,处理好欲望

  • 标签: 欲望 理性 监督机制 德纪法
  • 简介:20世纪初在中国思想文化界发生的“科玄之战”一直受到学界关注,然而人们较为重视的是科学能否指导人生观及由此引发的西方科学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如何消解,至于论战事件的内容及形式对我国现实社会民主制度建设与科学文化发展,对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社会全面进步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面向21世纪的中国仍然需要完成在科学与文化的融合中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历史使命。

  • 标签: 科玄之战 反思 科学 人生观
  • 简介:夷陵之战实为孙吴、蜀汉荆州争夺战的延续,是“隆中对”与“吴下对”冲突的必然结果。蜀汉基本国策决定了诸葛亮支持争夺荆州的基本立场,对于东吴“违盟”行为的强烈不满使诸葛亮支持伐吴,“士为知己者用”的道德价值观使诸葛亮赞同刘备东征,强烈的自信心使诸葛亮低估了东吴实力而倾向于东征,蜀汉内部主战派的声音也是诸葛亮支持伐吴的现实基础。夷陵之战的失败对于蜀汉政权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不仅使蜀汉从此彻底退出了荆州争夺战,也断送了蜀汉一代英雄恢复汉室、一统天下的勃勃雄心。

  • 标签: 诸葛亮 夷陵之战 《隆中对》
  • 简介:从仿效西制,开办现代大学算起,我国高等教育已走过一百多个春秋。期间,涌现了许多声名卓著、倍受赞赏的“好大学”:开我国近代大学先河的“北洋大学”和“南洋公学”,以“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意”为办学理念的北京大学,在抗战中辗转办学的西南联合大学,还有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

  • 标签: 北京大学 办学理念 高等教育 武汉大学 中山大学 复旦大学
  • 简介:松锦之战失败后,清军在锦州屯驻军队,步步紧逼,明朝在辽东前线陷入被动挨打的状态,双方展开了一系列攻防较量,先后发生了两次小规模的战争和若干次的侦查骚扰活动。明朝丧失了四座城池,造成了宁远孤悬关外的态势,明清双方的力量消长,预示着明朝的灭亡和清军的即将入关。

  • 标签: 明朝 清朝 辽东边防
  • 简介:本文通过对传统幻觉绘画发展的简要回顾,阐明艺术作品的类型学与社会欲望机制的关联。肯定艺术家挑战艺术类型模式、拓展审美经验和个性空间的意义,揭示以不计功利的态度将艺术作客观化的评判、将现实与艺术美化的景观相等同是意识形态对艺术发生的实际情形的遮蔽。

  • 标签: 幻觉绘画 模仿巫术 类型化 趣味
  • 简介:欲望花园》是一部描写享乐主义的伦理悲剧,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因为追寻物质欲望的满足而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理性,并最终在兽性因子的控制下实施谋杀他人的伦理犯罪。通过故事讲述,作家刻意渲染一个幸福的家庭是如何在物质欲望的支配下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最终代表非理性意志的"享乐道德观"战胜了代表理性意志的"行善道德观"。论文援引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方法,逐一分析作品中戏剧人物理性丧失、道德堕落、伦理缺位等伦理问题,以此窥视作家的伦理图景:通过书写戏剧人物的极端的"享乐道德观"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寄寓人们对于"行善道德观"的向往与追求。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欲望花园》 伦理选择 道德寓言
  • 简介:摘要物理课堂教学中用生活实例引入物理知识,再用物理知识去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 标签: 物理 教学艺术 精心设计 情感转移
  • 简介: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标签: 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
  • 简介: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与其说是日俄两国武力、国力的较量,毋宁说是文化、意识形态的争斗。这场战争向人们昭示:西方主流文化统治东方的格局在20世纪初将会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以日本为首的东洋文化将主宰东亚。这场战争使日本在中国东北实施殖民统治的梦想变为现实,为日本在这个地区张目自身的伦理价值取向、加固统治地位创造了机遇,更为日本构筑区域性殖民文化框架搭建了平台。加速日本全社会更加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日本资本主义推向了罪恶的顶点——军国主义。

  • 标签: 日俄战争 日俄的价值观 文化冲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三国志》文笔简洁、考据审慎的治史态度,为后人称道。但是,由于其行文过于简略之故,也造成了部分史实含混不清,记载存疑等情况。关于赤壁之战前刘备的退守地点,《志》的记载是夏口,而裴松之所引《江表传》的记载则是樊口。结合相关史料,通过从夏口与樊口的地理位置、两者对于曹操南征的战略意义、曹操南征真实目的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刘备的退守地点很可能并非江夏的夏口,而是鄂县的樊口。

  • 标签: 《三国志》 刘备 赤壁之战 夏口 樊口
  • 简介:杜世杰先生的三部《红楼梦》研究专著,写作态度严肃,材料宏富,论证严密,其观点一反当前红学研究的倾向和看法,大有“石破天惊”之势。杜认为《红楼梦》是“前贤立言之作”,“教汉人明礼反清之作”,是一部政治小说。《红楼梦》系吴梅村所作,至于曹雪芹则是“抄写勤”的谐音,他的贡献在于对该书的披阅增删抄写传世。研究《红楼梦》应以佛法之参悟,史学之考据,文学之构思,才能得其中味。同时要以作品为研究对象,否则会弄得本末倒置。在红学研究呈世俗化趋向时,杜先生的观点及其研究方法是极具意义的。

  • 标签: 《红楼梦》研究 曹雪芹 吴梅村 红学研究 《石头记》 孔梅溪
  • 简介:尚小明先生近文对袁伟时先生"思想高度不理解政治就是妥协,不理解政治上有些东西要尊重现实,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使稳定的局面一再被破坏"的观点作出了批评,此文则指出民初的政治斗争是"妥协"与"不妥协"交互出现的动态过程。民初的各种政治势力在"大妥协"中实现了利益均衡,并正式开始了国会政治的演练和制定宪法。但这一"大妥协"也为国民党所主导的国会立法权力和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掌控的政府行政权力的的对立埋下了伏笔。《临时约法》的缺陷、政治理念的巨大差别以及互不信任和妥协的信念使得两个派别陷入了"全输全赢"的政治斗争当中。这一斗以北洋派—行政权力的"全赢"和国民党—立法权力的"全输"为结局而收场,民初的这一次宪政建设尝试最终失败。这一失败使得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抛弃了宪政的道路并走向激进化,继而转向了新的建制道路。

  • 标签: 民国政治 宪政 辛亥革命 国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