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列宁帝国主义论既是对第二国际理论家的综合,又是在综合基础的真正创新;既非列宁本人的完全独创,也非完全没有创造性价值;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原创性不仅是认识列宁帝国主义论真实面目之必要,也为我们认识今天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在全球化形势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既非现成可用,也非完全过时。今天全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是列宁帝国主义论预言的实现,而且也从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时代价值。

  • 标签: 列宁 帝国主义 原创性
  • 简介:该研究考察在涉及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及大学生的爱国主倾向和民族主义倾向变化情况,并比较军人与大学生之间的差异。选取429名现役军人和499名在校大学生作被试,将两类被试分成:独立我文化启动组、依他我文化启动组、非自我构念文化启动组和无文化启动组,并填写《爱国主》和《民族主义》量表。研究发现:在有文化启动条件下,军人的爱国主倾向有显著提升,而大学生变化不显著;对比无文化启动组,军人的爱国主倾向在所有文化启动组中都得到显著提升;在文化启动后军人和大学生的民族主义倾向变化都不显著;无论有无文化启动,军人的民族主义倾向都一直显著高于大学生。

  • 标签: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文化启动
  • 简介:在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视野中,学者们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的理解是复杂的。阿明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建立在“纳贡模式”基础上的自主发展道路;阿瑞吉提出,它是一条建立在“国家市场经济模式”基础上的自主发展道路;沃勒斯坦则认为,它是一条建立在马克思·韦伯所说的“俸禄制”社会模式基础上的自主发展道路。有别于这三位学者的判断,弗兰克则提出,中华帝国走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建立在“同心圆”贸易模式基础上的自主平等发展道路,强调了体系性因素在中华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可以说,弗兰克的判断具有某些原创性价值和启示意义。

  • 标签: 冈德·弗兰克 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 “同心圆”模式 中国道路 中华帝国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社会主义新样式,它是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超越苏联模式的结果。要坚持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全面地看待苏联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难以在中国扎根、并最终被扬弃,是由中国和苏联两国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条件所决定的。经过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国终于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这个过程同时又是一个脱胎换骨、自我革新的伟大的历程。实践证明,照搬照抄外国模式不可能成功,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创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 标签: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国情
  • 简介:探究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一要旨与科学哲学的波普尔证伪主义理论不谋而合。证伪主义理论强调问题是科学发生的起点和动力,试错法是科学进步有效方法,批判与创新是渗透在科学进步中的科学精神。本文基于波普尔证伪主义理论指出问题应成为驱动课堂教学的动力,讨论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应成为问题交锋的场所,科学精神才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

  • 标签: 探究式教学 波普尔 证伪主义 科学进步模式
  • 简介:基础主义与融贯主义是相互竞争的知识辩护理论。它们各有自身无法克服的难题。哈克认为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之间存在其它知识辩护理论的逻辑空间,即存在一种融合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基础融贯主义理论。这种理论能够克服基础主义和融贯主义的难题。阐发基础融贯主义的关键是区分信念状态与信念内容。但这种区分实际上并没有成功地支持哈克的理论。哈克的基础融贯主义本质上仍是一种基础主义。哈克理论不成功的根源在于它继承了个体主义和绝对真理知识观。

  • 标签: 辩护 基础主义 融贯主义 基础融贯主义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无疑是世界最顶级的理论巨匠,仅仅就其理论成就来说,仅仅就《资本论》一部书稿,就足以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孔子、老子并列,远远高于伯恩斯坦考茨基等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是博大精深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创造者;而伯恩斯坦考茨基之流不过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造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运用者和修正者而已。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们虽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学生,他们却因此而得以站在伟大导师的肩膀上,经历伟大导师逝世以后的世界新变化和新实践,因而可以见马克思恩格斯所未见,看得更加高远、清楚和确切。特别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科学泰斗马克思恩格斯面前,伯恩斯坦考茨基等民主社会主义理论家虽然渺小之极,甚至如马克思曾轻蔑地称之为“天生的俗种”;但当这些渺小平庸之辈运用伟大导师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于实践时,却足以发现和修正科学社会主义的谬误,从而形成民主社会主义之真理:科学社会主义实乃民主社会主义之母;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民主社会主义

  • 标签: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与应然性 国家政权本性 实现社会主义途径 改良与革命
  • 简介:二战以来,尼采思想与纳粹希特勒的关系一直是学界聚讼纷纭的问题。由于禁锢太久,资料缺乏,长期以来学界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以致积非成是,将尼采与希特勒归于同一思想"谱系"顺便也把鲁迅捎带进去,而以尼采为鼻祖,将发动二战及文化大革命的罪责诬栽到尼采和鲁迅头上。本文根据尼采遗稿中尼采反对种族主义、反对种族优越论、反"反犹太主义"的"战争",正本清源,对尼采思想及发生在20世纪重大历史事件(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的真相作了澄清。

  • 标签: 尼采 种族主义 反犹太主义
  • 简介: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建立为这些国家实现发展、并向更高级社会阶段过渡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同时又使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导致的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于21世纪初的中国,因此,在具备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属性的前提下,又打上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烙印,即以先进性体现理论特质、以包容性观照历史方位、以时代性回应现实诉求,将社会主义价值的普遍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时期具体而生动地展现出来。

  • 标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历史阶段性
  • 简介:张楚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校长教育家之一,其一以贯之的人主义教育思想以人为根本,强调尊重人、理解人、赏识人、关爱人,关注人文、人性、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特别关注人的尊严、自由、个性发展以及人的解放,主张“生本位”“师本位”而不是“官本位”.在治校实践中,大胆改革,以其独特的眼光率先大量招聘博士、引进知名教授;改善办学条件,开辟了一条“财从才来”的学校发展新道路;加强观念文化建设,注重建设隐性文化载体,营造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张楚廷 人主义 治校思想 教育思想
  • 简介:常常有人以"财产是个人自由、活力和独立的基础"为借口攻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反驳了这种论调,指出作为"个人自由、活力和独立"基础的消费品个人占有制和资本的私人占有制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共产主义要消灭的是资本的私人占有制,而不是消费品的个人占有制。相反,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要重建资本公有制基础上的消费品个人占有制。在这一意义上,共产主义只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基础,而不是未来社会的全部;无论是就自然,还是就人类来说,共产主义都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一个向在人与自身统一的基础上实现的人与人统一、人与自然统一的状态的过渡。在这一意义上,共产主义并不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而是人类最近的将来能够达到的存在状态。

  • 标签: 共产主义 资本的公共占有 消费品的个人占有 自由个性
  • 简介:从美学角度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孔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儒家和道家学派。孔子和庄子美学思想有着三大差异:即追求美的境界不同,对美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同,实现美的手段不同。这三大差异促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双峰对峙、二水分流之类型风格的生成。以此作为切入视角进行比较,在比较和爬梳的过程中,能更好地揭示儒道两家的思想内涵及加深对中国美学思想脉络的认识。

  • 标签: 孔子 庄子 美学思想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 简介:历史虚无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它诬称唯物史观是“机械决定论”,实际是通过鼓吹“抽象的人性”在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否定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客观性。它所谓的“客观立场”“中立态度”,实际上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来臆造历史;在方法论上,历史虚无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相对立,坚持形而上学。它违背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颠倒历史的主流与支流,片面摘取现象否定本质;历史虚无主义抛弃了阶级分析方法,滥用史料分析法,把“文献中的历史”等同“现实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扩大心理分析方法来分析历史人物,陷于主观唯心主义泥潭。因此历史虚无主义不可能把握历史的真实。

  • 标签: 历史虚无主义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历史辩证法 研究方法
  • 简介: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偏见与性别歧视是普遍存在的。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大学是有性别的,并表现出典型的男性特征和男性中心主义。基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分析大学的性别和男性中心主义制度之根源,有助于深入解读大学制度中的性别偏向现象。借助对男性中心的任职制度和学科体制的深入剖析,进一步探索消除大学制度中性别制度对人的发展的不利影响之途径,使大学由男女平等走向无性别化。

  • 标签: 大学 制度 女性主义 性别分析 男性中心
  • 简介:20世纪末21世纪初,不少西方后现代主义历史著作已在台湾地区翻译出版,引起一些史学家高度关注.杜维运系统批判后现代主义,晚年流露出强烈的担忧乃至憎恶.汪荣祖、古伟瀛、黄进兴、孙隆基等,也论述过后现代主义史学.后现代主义影响了台湾地区史学实践,20世纪末台湾地区学者历史著作就有后现代主义倾向,到了21世纪,更多的具有后现代主义色彩的著作面世了,其一些历史认识确系新见.无论学界怎样评价,后现代主义治学精神、根本理念与传统学术并无二致,乘势而用,将会对台湾地区史学界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史学 台湾地区
  • 简介:如果要说近年来的理论热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频率很高的词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范畴和基本内涵。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的高度。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颇丰。

  • 标签: 理论热 中国梦 中共中央办公厅 战略任务 价值取向 理论体系
  • 简介:20世纪初期,中日两国都产生了国粹主义思潮。尽管名称相同,但是精神思想上却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在对待孔子思想的态度上,两国国粹派就是不一致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指出两国的孔子思想内涵有所不同,两国的国粹主义跟政治的关系也存在差异。

  • 标签: 国粹主义 孔子思想 差异 比较
  • 简介:一、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分析:科学主义倾向严重首先,教学定位的科学主义倾向。强调英语的工具性和功利性,注重英语为社会经济、政治服务等方面功能,但是忽视了学生长远的发展需要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忽视了人之为人更高的精神需求。其次,教学过程的知识灌输倾向。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和“占有”知识。最后,教学评价的量化倾向严重。

  • 标签: 大学英语教学 科学人道主义 科学主义倾向 知识灌输 教学问题 教学定位
  • 简介:作为美国自然主义哲学思潮中的重要人物,内格尔所阐述的“自然主义观”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思想,对20世纪30、40年代的美国哲学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分析自然行为、心灵与物质以及新实在主义思想的基础上,诠释了20世纪30、40年代美国自然主义流派中内格尔的自然主义观,阐释了内格尔的“科学的自然主义”或者说“结构的自然主义”的本质特征,论述了内格尔哲学思想的源流以及作用与意义。

  • 标签: 科学哲学 新实在主义 心灵与物质 自然行为
  • 简介:长久以来,国内学界一直混淆了问题与主义之争的性质,把胡适定义在反马克思主义的阵列里。厘清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实质,对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问题 主义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