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刘子龙,1941年出生于河北武清,1965年任唐山市针织总厂图案设计室总设计师。1981—1984年在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得到张行、袁运南、廉晓春、路斯高(美国)诸先生指导。1984年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刘子龙蜡染艺术展》。其绘画和蜡染作品曾多次在香港、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展出出版有《刘子龙画集》(江苏出版社)、《子龙蜡染》(河北美术出版社)、《刘子龙蜡染艺术》

  • 标签: 艺术家 蜡染艺术 纤维 出版社 总设计师 澳大利亚
  • 简介:利用弯曲振动法测取了纤维板的声振动参数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密度大的纤维板其振动加速度较大,振动能量损耗较低,声反射能力较强,但声辐射能力较弱;厚度小的纤维板其振动加速度较大,声反射及声辐射能力均较强,但振动能量损耗较高。

  • 标签: 纤维板 声振动参数 弯曲振动
  • 简介:<正>在创新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影响下,化学思想方法作为化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针对当前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和实际,探讨了如何让化学思想方法教育在平时的教学当中能够进一步地体现,实现学生对化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认

  • 标签: 思维方法 历史教材 非逻辑思维 创造思维 发散思维 探究过程
  • 简介:以活性炭纤维吸附碘为基础试验,研究了温度、浓度等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活性炭纤维附碘的饱和附量和吸附速度,20次疲劳试验,吸附性能和机械性能不变。热稳定性良好。

  • 标签: 活性炭纤维 吸附性能 试验研究 化学防护器材
  • 简介:化学化学工程学院是榆林学院最早创建的院系之一,早期以化学教育(专科)为主,1990年起与延安大学联合举办了3届“化学专升本”专业,2003年榆林学院升本后正式组建了化学化学工程学院,2004年创建了化学本科专业,2007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能源化工人才培养基地”。

  • 标签: 化学教育 工程学院 简介 人才培养基地 延安大学 本科专业
  • 简介:本文对近两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命题特点和中学化学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高考 化学 素质教育
  • 简介:主要介绍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绿色化学学科内涵、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作者认为,绿色化学为传统的化学化学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要求现代化学家在化学研究和化工产品的设计个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目标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

  • 标签: 21世纪 化学工业 绿色化学 发展方向
  • 简介:从温泉、堆肥等环境采集样品,以滤纸条为唯一碳源,用微晶纤维素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分离和筛选出几株高温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测定这些菌株的Cx、滤纸酶活性试验,两种酶的作用温度相对较宽,Cx酶的最适酶活性温度约70℃,而滤纸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因菌株差异有所差异.

  • 标签: 嗜热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 筛选
  • 简介:完成了8个试件在不同的胶结剂、不同的环境情况下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统计分析了冻融环境对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粘结质量的影响,描述了混凝土与碳纤维布剪切破坏的特点。

  • 标签: 混凝土 碳纤维布 粘结强度 耐久性
  • 简介: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内涵,并对化学实验室每天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进行了分析,提出如何减少化学实验室污染及如何对污染物进行治理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 标签: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实验室
  • 简介:以西南科技大学污水处理与污染控制实验中心化学实验研究室的"三废"情况为研究对象,对其"三废"产生及处理情况进行为期9年的跟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①研究室的"三废"产生量巨大,"三废"的合理处置量还很少;②在研究室推行绿色化学势在必行。同时也给出了在研究试验中推行绿色化学的绿色方案。

  • 标签: 化学实验 “三废” 绿色化学 方案
  • 简介:高校实验室在教学和科研中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使用、储存、废弃物的处理等管理环节,如果不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性质、操作不当、没有严格危险化学品的管理规范,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文中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性质、分类、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应急处理方法,为实验室的管理和科研人员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方法提供帮助。

  • 标签: 化学实验室 危险化学品 安全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用微型化学实验和常规化学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比较微型化学实验的优越性。

  • 标签: 微型化学实验 反应速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乙烯醇(PVA)超细纤维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溶液浓度、纺丝电压、纺丝距离对纤维微观形貌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对纺丝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纺丝电压是影响纤维平均直径的最重要的参数。经过优化,纺制出最小直径为0.27μm的PVA超细纤维

  • 标签: 静电纺丝 聚乙烯醇(PVA) 工艺参数 正交优化
  • 简介:对桐壳纤维分别施予超声波、丝光化(加热30、60、90℃)、丝光化(冷却-30、-5、0℃)3种方法预处理,采用XRD、FTIR、SEM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丝光化处理后,植物纤维的可及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桐壳纤维部分由celluloseⅠ结构转变为celluloseⅡ结构,而同等条件下的水处理则不出现这样的变化;此外,超声波处理对植物纤维可及度的提高最为有利。研究证实了氢键含量及类型可以与红外结晶指数、结晶度指数从不同维度佐证植物纤维可及度的变化,红外结晶指数可宏观指示结晶程度,结晶度指数佐证桐壳纤维聚集态结构的有序程度,而分子间氢键含量可指示桐壳纤维内部结构状态的不同。

  • 标签: 桐壳纤维 氢键 可及度 分峰拟合
  • 简介:

  • 标签: